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景观营造研究

2012-04-29杨雪葛佩琳段渊古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杨凌大学校园营造

杨雪 葛佩琳 段渊古

摘要:针对大学的特点,简述了地域特色的含义及目前大学园林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景观营造中地域特色的表现方式。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景观营造的分析,探讨大学不同类型景观与地域特色和学科特点间的关系,并借以探索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结合地域特色的具体表达方法。

关键词:大学;园林景观营造;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TU244.3;TU984.182;C91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6-1174-04

Research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for the University Based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Center Square of South Campus i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 Xue,GE Pei-lin,DUAN Yuan-gu

(College of Forest,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Be aimed at university's characteristic, the meaning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nowaday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expressing ways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ake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 campus square of the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ample, the phenomenon that different style of the university had their own way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as found, and the method of expressing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college was being find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大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文化、教育高地,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设施,它是国民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学术研究的场所,其主题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1]。而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师生使用最为频繁的空间场所,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还应当成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所学校展示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窗口[2,3]。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的景观设计正处在本土化与国际化互相碰撞的矛盾之中,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不断地受到以欧美为主导的所谓“强势”文化的冲击[4]。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文化,这种具有自己独特民族个性的文化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传统文化[5]。然而这些冲击,一方面给景观设计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启示;另一方面也使一些缺乏内在活力的地域特征在景观设计和营造中丧失了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同一化的趋势,最终导致城市景观、校园景观个性的丧失。约瑟普·路易斯·塞特曾经说过“大学校园就是城市设计的实验室”[6],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校园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展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校园与城市两者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与机遇。因此该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阐明地域特色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案例。

1地域特色的相关涵义

所谓地域特色是指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的综合,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7]。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造就了多样化的地域特色,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征为景观营造提供了丰富的构件与灵感。地域特色以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可具体的分为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人文特征两部分。

1.1地域自然特征

1.1.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决定和影响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特色的最基本因素。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间差别的重要原因,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对于景观文化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影响。

1.1.2地形地貌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中提出的一条造园理论为“相地合宜,构图得体”[8],并论述了不同类型的地形造园手法,强调在创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时,应详细考察原场地的地形地貌,景观要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其自然地融入环境之中。

1.1.3植物要素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在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下生长着具有差异性的植物种类和群落,构成了典型的植物景观特色。

1.2地域人文特征

地域人文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与精神的全部成果与成就[9]。

1.2.1传统文化地域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交流、传承以及与自身相异的力量抗争的历史过程的积淀,也是一个地域及民族在行为习俗和价值观念上赖以相互信赖的基础[10],它们又是地域文化面对外域文化与其进行交流的基础和进行冲突或竞争的依托[11]。

1.2.2民俗生活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因其独特的地域自然、文化特征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相对于一些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比如古建筑、文物等来说,根植于群众生活中的一些民俗文化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0]。应重点对地域民俗生活的一些要素进行挖掘,通过恰当的方式转化为景观符号,在园林景观营造时进行有效的表达。

2大学校园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1大学校园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2.1.1景观重复在快速发展的校园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大学景观建设单纯追求“现代化”风格,几乎所有的大学校园在营造景观时都在模式化地铺广场、建花坛、立雕塑,这种严重重复的景观素材、单调堆砌而成的景观营造方式,使得校园景观严重同质化,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

2.1.2忽略地域特色任何地区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特色,这些特色可能来源于气候、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自然环境差异、本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或者来源于当地人独特的民俗生活习惯,以及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特征。然而在现有的景观建设中,许多大学校园景观往往抛弃了所在地区和城市的地域特色这一设计要素。譬如,有些北方地区的学校盲目营造“南国风情”景观,干旱地区的学校营造“江南风光”的景观,等等。

2.1.3忽略学校特色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学校历史、办学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但是在大学校园园林建设同质化的潮流下,许多大学在景观建设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这种模式化和一味模仿式的景观建设发展导致一些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也陷入了同质化的景观建设大潮中。譬如许多历史积淀厚重的学校,其景观建设也走“欧洲风格”、“现代风范”的路子。即使是农业类、艺术类、外语类等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其景观营造也无明显的区分。

2.2大学校园地域性特色的营造方法

不同的校园,其户外空间的景观营造也应有所差异,在设计上应当充分体现每座校园的地域性特点这个设计要素,通过对不同地区校园所具有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等加以分析,使校园的景观具有个性,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本校的师生获得归属感。例如将当地的乡土植物结合到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外部环境。具有独特的景观风貌和蕴含文化意义的校园代表着学校的风格以及形象,在考虑校园景观观赏性的同时,还应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学校历史、办学特色等因素,将这些因素融合到校园的景观建设中去,创造具有观赏性和精神感受双重作用的校园景观,提升学校景观质量和师生精神生活品位。将园林景观、绿地、雕塑、小品等各设计要素结合在一起,让师生在整个校园空间中感受到自然、优美的人文环境。

3案例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杨凌,其代表人物为距今四千多年以前尧舜时期的一位特殊人物——后稷,他“树艺五谷、教民稼穑”,教人们耕种粮食作物,研究農事和农耕技术;在他的带领下,黄河流域的人们较早地学会了耕种土地[12]。1934年爱国人士于佑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在杨凌成立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此成立了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的杨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区;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2所农林类大学和5所农林水利类研究所等七个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杨凌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农业科教城,被称为“农业硅谷”。学校在发展壮大中始终紧扣“三农”发展的主题,坚持走以农为特色、农林水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综合类重点大学发展道路。因此,探寻具有杨凌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营造手法,是研究的中心所在。

3.1提取设计要素,寻找设计特点

杨凌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又是以农、林、水为办学特色的综合类大学。结合杨凌的地域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地域特点与学校特色的最佳契合点就是农耕文化与农业文明。因此,营造农耕背景下的自然田园风光是校园景观营造的出发点。

3.2各景观要素设计特点的体现

3.2.1整体布局南校区中心广场属于校前区部分,校前区是校园与城市的过渡空间,使“人们通过大门时完成从内到外的空间和心理、行为上的过渡”[13]。校门与校前区是联系校园内部教育区和城市的空间纽带,是师生使用最为频繁的空间场所,也是给校园外的来往者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所以,校门与校前区环境设计应在完成基本功能、维护校园安全、疏导人流车流的基础上,创造标志性的校门和校前区环境,体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精神面貌和农林类大学的内涵。因此,校前广场总体布局为规则对称式,以校门、田字格小广场中心主题雕塑以及建筑物中间连成中轴线,总体包括4个区域,分别是入口正对的植物模纹块区域、两侧的水池和喷泉、乔灌草植物群落、轴线顶端的中心广场(图1)。第一部分表现的主题为“农”,由45个(5×9)个植物模纹规则式排列组成“田”字形方阵。寓意大地上一块块整齐的农田(图2)。“水”的主题由“田”字形方阵两侧的水池及喷泉表现,潺潺流水汇集于此,如同自然溪涧归于大海。“林”的主题由水池外侧的乔木、灌木、草坪草等植物群落体现,乔灌草混合搭配,营造出自然式的群落。位于景观轴线末端的下沉式小广场的主题雕塑为绿色的镰刀造型,体现主题为希望的田野。

3.2.2园林空间中心区景观设计整体是一个两边高中间低的“U”字形空间,使得整个区域紧凑而有立体感;两侧的最高点是高大乔木组成的林带,中间为低矮模纹块。来往者进入空间后视线聚拢,得到一个整体的视觉效果;位于两边的水池仿自然溪涧汇集一处,两侧植物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农业发展态势,契合了农科城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学校的学科特色。

3.2.3园林建筑整个区域色调为红色与绿色,“红楼”是位于轴线主轴线末端与校门口学校名称石刻遥相呼应的主建筑,杨凌的城市整体色调偏灰色,主建筑“红楼”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先进入人们视野的建筑,采用与城市色调对比明显的红色,既是一片醒目的建筑群,又能凸显大学校园积极向上的风范,并与位于其正前方的绿色雕塑形成强烈的反差。

3.2.4植物配置园林景观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类生存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满着绚丽的色彩,色彩既可以装点生活、美化环境,给人一种视觉美的享受;也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因此,作为环境艺术的园林设计强化色彩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14]。在广场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当确定了植物景观的主色调之后,就要注重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上把整个景观区域以雪松[Cedrus deodara(Roxb.)Loud.]、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等暗绿色常绿乔木为背景,配以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等花灌木为辅,使一年四季的景致各有不同,营造出一种“自然情趣”;中间部分以低矮的地被灌木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Endl.)Iwata et Kusaka]组成模纹块。植物配置上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方法,高大乔木、小乔木和低矮灌木巧妙配置,构建稳定而富有层次的人工群落,于规整中不失自然雅趣。学校大门是一个学校的门面,正门突出学校的庄严肃穆与农业类院校的自然风格,把学术活动的严谨与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青年学生的朝气蓬勃结合在一起。在空间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层次分明,景观立体;在时间上,充分利用植物色彩丰富的季相变化,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以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和季节变化来营造自然、清新、和谐的校园风光。

3.2.5景观小品杨凌的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农业类大学,为了凸显这一特色,雕塑小品的设计以契合杨凌农耕文明发源地的地域特色和学校农科类的办学特色为出发点,积极延续杨凌的农耕文化历史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园林小品的设计与周围建筑、广场、绿色植物等营造出来的大环境和整体氛围风格相互协调、自然渗入与融合,从而营造出学校风格突出、环境美化、生态与人文一体、富有艺术性、彰显地域性、凸显人文性的高质量大学校园景观雕塑小品。中心广场小品的设计紧扣校园景观设计的主题。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希望的田野”主题雕塑、校门口两旁的浮雕(图3)、题有学校名称与简介的石刻、两边林地里的石质雕塑。校门口两旁的浮雕以土红色的蘑菇石为背景,刻以古铜绿色的人物、劳动用具以及不同时代的劳动人民形象,讲述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南面的浮雕讲述了古老的农耕时代人们劳作的情形;北面的浮雕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古今结合,体现了杨凌作为农耕文明起源地的地域特色,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农林类院校特征。校门口石刻是一块造型古朴的土红色蘑菇毛石块,在绿色植物的映衬下主题突出。南北两块立意为“林”的绿地里各有一组雕塑,北面的毛石堆雕塑的造型与与质感代表了原始时期石器时代古老的农耕文化,南面的打磨石材(图4)与毛石雕塑相比有明显的人工痕迹,象征着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农业也在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迅猛发展。南北两组雕塑与校门口两组浮雕相互呼应,一组体现古老的农耕文化,一组是现代农业文明。浮雕与雕塑通过自身的材质、造型诉说着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索也在一步步向前发展。主题雕塑名为“希望的田野”,为绿色的镰刀造型,它位于正对入口的主建筑正前方,景观轴线的末端,是整个广场的焦点。红色的主建筑楼作为它的背景,绿色的镰刀造型雕塑坐落在下沉式喷泉广场上,底座为土红色毛石。雕塑象征着无数劳动者在广袤的大地上挥动着镰刀收获着汗水浇灌下的希望,也寓意着学生经过在学校里的刻苦学习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们在付出辛勤劳动为社会培养人才后得到桃李满天下的收获。

4小结

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表述了大学校园在进行景观营造时应充分将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巧妙结合的设计理念,將这个理念作为设计要点贯穿于景观要素中,从而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景观作品,并为今后大学校园景观营造体现个性和特色提供了一个范例。

参考文献:

[1] 卓得熊. 高校校园规划之我见[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

1(4):73-76.

[2] 苏晓毅,张云,宋钰红,等. 西南交通大学郫县新校区景观环境的设计[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6-31.

[3] 高峻,吴雅萍. 合宜的人文尺度——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谈[J]. 华中建筑,2003,21(6):50-53.

[4] 窦建奇,王杨. 现代教育理念下对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的探索研究——东北大学副城新校区规划设计国际投标优胜方案[J]. 华中建筑, 2005,23(3):48-50.

[5] 曾华浩. 地域特色景观设计探析[J]. 防护林科技,2007(6):75-76.

[6] (西)亚美·夫里瑟. 约瑟普·路易斯·塞特:西班牙建筑大师[M].付超,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 苏文松. 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O08.

[8] (明)计成. 园冶[M]. 胡天寿,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9] 赵钢. 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J]. 华中建筑,2001,19(2):12-13.

[10] 卢峰,张晓峰.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J]. 城市建筑,2007(6):13-14.

[11] 张彤. 整体地区建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2] 段渊古,赵菲. 农耕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杨凌后稷教稼园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43, 546.

[13] 苏勇.从门的本体含义谈大门的设计[J].建筑学报,2004(12):33-35.

[14] 段渊古,王宗侠,杨祖山.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4):94-97.

猜你喜欢

杨凌大学校园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