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2012-04-29梅增霞李建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幼虫

梅增霞 李建庆

摘要: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指导韭菜迟眼蕈蚊田间防治。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运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关键词: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

中图分类号:Q968.1;S43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6-1128-03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ampling Technique of Bradysia odoriphaga Larva

MEI Zeng-xia,LI Jian-qing

(Shan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n Eco-environments of Yellow River Delta, 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 256603,Shandong,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ampling technique of 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 larva were analyzed using Taylors power law,Iwaos m*-m regression equation,and six aggregation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Bradysia odoriphaga larva was aggregated,and the basic component of the distribution was individual colony whose aggregation intensity increased with density. Using the parameters α and β in Iwaos m*-m regression equation,the optimal and sequential sampling numbers were determined.

Key words: 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 larva; spatial distribution; sampling technique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 隶属双翅目(Diptera)眼蕈蚊科(Mycetop hilidea), 幼虫俗称韭蛆,是韭菜的重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在韭菜根内部蛀食危害,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的可达100%,产量损失30%~80%,常造成毁种或改种[1,2]。由于其潜土危害,生产中防治难度很大,韭菜迟眼蕈蚊造成的虫害已成为我国韭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韭菜迟眼蕈蚊是我国特有害虫,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多集中于简单的生物学习性观察、田间危害调查以及有效药剂的筛选和防治技术等[3,4],近年来,开展了组织学和生理学研究[5]以及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6]等研究,这些研究为韭菜迟眼蕈蚊防治奠定了基础。卢巧英等[7]通过聚集度指标等方法分析西安地区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田间分布型,并确定“Z”字形、棋盘式和平行线法为韭菜田较为理想的抽样方式,但在调查过程中未作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的深入计算分析。本研究主要针对山东滨州地区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厘清其空间分布格局及调查过程中不同精度下的抽样数,对掌握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发生危害情况、搞好虫情预测预报、指导大田防治等工作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研究样地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滨州市(北纬37°41′-38°16′,东经117°16′-118°37′),地处黄河下游,北依河北,东邻渤海,属黄河冲积平原,东亚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84 mm,年平均气温12.3 ℃,极端最低气温-22.7 ℃,极端最高气温40.8 ℃,年光照时数2 400~2 700 h。

调查地点在滨州市滨城区赵四勿村,位于黄河北岸的大坝内,韭菜地为黄河泥沙冲积土壤,土地平整,土壤肥沃。

1.2调查方法

2009年9月在不同韭菜畦选取10个韭菜迟眼蕈蚊危害较重的样地,每样地面积2.4 m2 (1.2 m×2.0 m),用“Z”字形抽样法,取7个点,每点面积0.01 m2(0.1 m×0.1 m),每点挖出并挑选完整韭菜1株,共70株植株,调查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数量。

1.3分布型的测定

采用聚集指标法[8],其主要指标有:丛生指标(I);聚集性指标(m*/m),m*为平均拥挤度,m为平均密度;Cassie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标(K);聚集均数(λ)。

Iwao m*-m回归分析法:m*和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m*=α+βm,截距α和回归系数β揭示种群分布特征,α说明分布的基本成分按大小分布的平均拥挤度,β说明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型。

Taylor指数b、Taylor分析S2与m的关系为:S2=amb或lgS2=lga+blgm,式中,a表示抽样因素,b为聚集特征指数。

聚集均数:λ=mγ/2k,其中m为平均密度,k为上述负二项分布参数,γ为χ2分布表中自由度等于2k与P=0.05所对应的χ2值。若λ>2,其聚集原因为昆虫本身的习性或环境因素引起,若λ<2,其聚集原因是由于環境因素引起的。

数据采用DPS 8.5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空间分布型分析[9]。

2结果与分析

2.1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分布型的聚集度指标

调查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主要在韭菜根部取食,发生量小时地上部分受害状不明显,发生较严重的韭菜枯黄萎蔫、植株变软、倒伏,严重时韭菜断茎、基部腐烂、整墩死亡,根部多被蛀食一空。受害严重、濒临死亡韭菜的根部已很少有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存在,因缺乏食物,幼虫已转移或化蛹羽化而导致剩余数量极少。因此在采集和调查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数量时,尽量不要选取受害症状严重的韭菜植株。

根据10个样地70株韭菜植株根部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数量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出有关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聚集度指标值(表1),从表1看出,I值均大于0,m*/m值均大于1,Ca值均大于0,C值均大于1,K值均大于0,说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在韭菜根部危害时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2.2Iwao m*-m回归关系

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Iwao m*-m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并对回归关系做方差分析(图1),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回归方程为m*=1.27 m+10.33(r=0.96),对回归关系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回归关系极显著(F=93.87,P=0.000 1<0.01),而且回归方程中α>0、β>1,说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在韭菜根部危害时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并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2.3Taylor的幂指数

Taylor的幂指数分析结果(图2)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S2与m回归直线方程为lgS2=1.42 lgm+0.66(r=0.93),式中b值大于1,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为聚集分布。对回归关系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回归关系极显著(F=48.53,P=0.000 1<0.01)。

2.4影响聚集的因素分析

某一种群在空间的聚集原因,既可能是受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物种本身的聚集习性所致,应用Blackith的种群聚集均数(λ),检验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聚集原因,将平均密度与聚集均数进行回归分析(图3),得回归方程为λ=0.77m-3.60(r=0.88),对回归关系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回归关系极显著(F=26.89,P=0.000 8<0.01)。可见,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聚集均数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λ<2时,种群的聚集原因可能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当λ≥2时,其聚集原因是由种群自身习性和环境因素中任一因子引起的。经计算,10个样地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聚集均数(λ)大于2(表1),说明其聚集原因是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自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这一分析结果符合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有集中产卵习性,也符合幼虫更喜欢在受到一定危害、略有腐烂的韭菜根部危害的习性。

2.5抽样技术

在抽样调查时,需确定抽取多少样本数量即可达到所需要的精度,因此需要确定最适抽样数。根据Iwao m*-m回归分析法,得知m*-m回归方程的α、β值及平均密度m,再给定允许误差D与置信概率90%相应的t值,t=1.96,根据公式N=(■)2+(■+β-1),得不同抽样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公式为:N0.1=4 352.67/m+104.91,N0.2=1 080.13/m+26.23,N0.3=483.11/m+11.64。根据公式,即可获得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在不同株均虫口数下的最适抽样数(表2)。从表2可见,随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株均虫口数的增加,所需调查的样本数逐渐减少,但在相同的密度下,抽样数又随允许误差的减小而增加。在实际调查中,可根据具体人力与时间情况选择相应的允许误差,并调查韭菜植株的虫口密度,然后查表确定调查时所需要调查的韭菜株数。

2.6序贯抽样

根据Iwao m*-m回归分析法,设临界防治密度指标为m0,其上下限计算公式为:T0(n)=nm0±■。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株均虫口数5头暂定为临界防治密度,即m0=5,将m0及α、β值和t=1.96分别代入上式,得公式:T0(n)=5n±■。若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株均虫口密度划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高、适中和低,在调查过程中如果调查30株韭菜,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累积数量达236头时,则认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虫口密度高,危害重,需立即开展防治;低于64头时,则认为虫口密度低,危害较轻,无需防治(表3)。

在调查过程中,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株虫口累积数量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则继续往下抽样,当不易下结论时,通过公式Nmax=■[(α+1)m0+(β+1)m02],确定最大抽样数,估计密度所允许的置信限,取t=1,D=0.3,得空间公式Nmax=704.55,即韭菜株的最大抽样数为705株。

3讨论

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特性之一,反映了某生物种群在空间相对静止时的分布状况,目前对种群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多[10-12],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在韭菜根部蛀食危害,活动范围和空间狭窄,相对静止,故其空间分布的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卢巧英等[7]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作了分析,通过多种抽样方法的分析,确认“Z”字形抽样法较有代表性,可作为测报和防治的依据。本研究采用“Z”字形抽样法,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的幂指数等方法,分析确定在山东滨州地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是呈聚集分布,这与卢巧英等[7]的分析结论一致。本试验还对抽样技术做了较深入研究,运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中的2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危害调查和虫情测报及防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腾玲,童贤明. 杭州市郊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0(6):39-40.

[2] 冯慧琴,郑方强.韭蛆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7,18(1):71-80.

[3] 党志红.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危害规律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65-68.

[4] 罗万春,慕卫,张新,等. 乐斯本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18(5):42-43.

[5] 宋建,郑方强,李照会,等.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J].华东昆虫学报,2004,13(1):42-47.

[6] 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J].昆虫学报,2004,47(2):219-222.

[7] 卢巧英,张文学,郭卫龙,等.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初报[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2):75-77.

[8] 丁岩钦.昆虫数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 唐启义,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 张锋,陈志杰,张淑莲,等.柳厚壁叶蜂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3):477-482.

[11] 孙红霞,李强,张长波,等. 大棚草莓斜纹夜蛾的空間分布型[J].果树学报,2007,24(5):663-668.

[12] 杨芳,贺达汉,张大治.甘草种子害虫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J]. 中国沙漠,2008,28(4):712-716.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幼虫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飞舞吧,凤蝶
基于SWAT的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柳叶白前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基于Kriging插值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旋毛虫肌肉囊包内幼虫数量和囊包形态演化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