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搭台,助力绿色建筑

2012-04-29

居业 2012年6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公益性政策

党和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关部门明确将通过多种手段,争取“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党和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关部门明确将通过多种手段,争取“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党和政府加快建设绿色建筑的决心和魄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工作基础薄弱,建筑节能形势仍然很严峻,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政策、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的匹配度。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筑污染相对严峻,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各类污染中建筑污染约占我国总污染的1/3,建筑垃圾的重量更是令人咋舌,更不用说让人头疼的污水了。我国建筑能耗所占的比率在不断增长,建材生产建造过程中的浪费比率也在不断增长。种种数据表明,我国建筑行业的环保工作还需进一步的完善,这表明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人口众多,要想安居乐业,建筑是必需之物。因此,有学者预言,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建筑面积在全球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而言,要想在未来几年达到或者超越我国建筑的发展速度,简直是天方夜谭。为解决这个问题,真正让绿色建筑与每个社会人息息相关,我国社会各界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为积极加快绿色建筑的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地措施,来鼓励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扩大。

政策鼓励:完善政策法规,为绿色建筑提供制度保证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偏低,同时配套政策不完善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制定很多相关政策,完善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同时政府部门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强了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激励、标准规范、技术进步、产业支撑、认证评估等方面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了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新建单体建筑认证推广、城市新区集中推广为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要提高节能标准,使政策为绿色建筑发展保驾护航,既要运用行政手段,从设计图纸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不达节能标准的不予开工建设、不予竣工验收,对超限额用电的公共建筑实行惩罚性电价;又要研究实施财政奖励,对超过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逐步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切实增强加快发展低能耗建筑的动力与压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提高卢瑟建筑的社会认知度,借助政策激励的“东风”,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识,努力让百姓了解他的相关内容,真正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政府鼓励的行为,社会各界都会积极响应。相信有了政策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也会蒸蒸日上。

经济刺激:加大财政投入,为绿色建筑提供物质保障

物质保障是绿色建筑成功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政府建立了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以便于引导更高水平绿色建筑建设。对经过审核、备案及公示程序,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中央财政还将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引导低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并对成绩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相应调增补助额度。

相关部门颁布的文件中,强调要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建设中,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公益性建筑中开展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试点,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科技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所进步但尚未达到先进国家的科学水平,特别是关于绿色建筑这方面的科技更是相对落后。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宏伟蓝图,政府要做的就是加大科技投入,确保技术到位。

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政府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推进住宅工业化,大幅度降低建筑建造过程中消耗,努力形成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新格局。进一步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积极促使相关产业集中化,扩大企业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新能源开发建设,加大对太阳能房、太阳能供热空调等新兴产品的深度利用。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公益性政策
政策
政策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助企政策
政策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