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学生的呼唤
2012-04-29戴慧琴
戴慧琴
一、缘起
2012年9月下旬,我有幸聆听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孙晓天老师的报告《理解标准需要拓宽视野》,受益匪浅。一段摘自OECD分析报告原文的话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中国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学生的学习受到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压力驱动,学校的基本活动依据考试的需要展开。这一点最直接证据是诸如音乐和艺术,甚至包括物理这样的课程在中国都往往被忽视,原因就是这些课程在公共考试中不那么重要。……学生的成绩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甚至是占用周末等法定休息时间取得的,……”
为什么外国人都可以把中国教育看得明明白白,在我们的身边也确实发生着这样的事,我们的孩子承受着太多太多的无奈,而我们在干什么呢?
二、来自学生的声音
1.学生中流行的歌曲。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学校炸飞了,校长炸死了,我高高兴兴回家玩电脑。”
2.学生中流传的短信。
“举头望明月,低头做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做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做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做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做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做作业。”
歌曲与短信传递给我们的是学生厌学的情绪与沉重的课业负担。
3.来自小学生的问卷。
(1)课本上的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
20%的孩子认为可以自学习得,50%的孩子认为只有个别知识需要教师讲解,30%的孩子要靠教师讲解。
——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2)解题时你最先想到什么?
城镇小学48%的学生想到的是考查的知识点,47%的学生想到的是相似的题。农村小学25%的学生想到的是考查的知识点,72.5%的学生想到的是相似的题。
——知识的掌握学生是理解还是通过大量训练习得
(3)课堂中老师会关注到你吗?
50.5%的孩子认为会,48.5%的孩子认为偶尔会。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在课堂上有所为
(4)老师会给不同的孩子布置不同的作业吗?
1.5%的老师会。
——关注差异,面向全体是否可以从分层作业做起
(5)订正过的错题考试会再错吗?
97.4%的学生作业中的错题会及时订正,只有38.3%的孩子平时订正的作业不会再错。
——如何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关注订正的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竞争激烈的泱泱大国,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不改,学生的课业负担怎可能减少,家长在无奈与叹息中艰难前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研员,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三、教研工作的再思考
1.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能看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课堂,但并没有成为一种常态,很多课堂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传递,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听会的、练会的,忽视学生的阅读、自学。研学促教是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方向。教师的任务不应是讲授,而是组织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的是课堂学习和在学生课堂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指导。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把孩子放在心中”,最重要的本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如指掌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的注意力不应只聚焦在本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上,而要有跨学科的视野,具有提高学生通用学习能力的指导力(如何自学、如何作业、如何复习、如何记笔记、如何开展课外拓展学习等)。教研应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品质、学习心理;引导教师有意识地积累关于学生的知识,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效学习及经验重建;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
2.关注教师间的专业分享,发现身边总结的宝贵草根经验。
每一所学校都有这样一批老师,不是名师,身上没有太多光环,任劳任怨,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的喜欢,家长的欢迎,但他们的默默无闻常被教研部门忽略。不论是利用过去的经验还是创造新的知识,分享共有的实践都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如何让教师积累多年的专业知识不随教师的调动或离开流失,如何将团队、个人的经验通过挖掘、提炼有效地在教师群体中传承与创新,让这些成果回归到较大范围的实际教学环境中接受检验,得以完善和发展,在向外借智借力发展的同时总结身边宝贵的草根经验,使其在学校内发挥改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作用同样值得我们深究。
3.关注考试命题的研究,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正面效应。
考试是把双刃剑,也是导教导学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加强研究,让命题更科学地指向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引导孩子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做到易而不死,活而不难,才能防止有限解释性的学业分数被过度关注与利用,才能让考试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刺激师生的“电警棒”。
4.关注教师心理研究,提升教研工作的水平。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教研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变教师被发展为主动发展。由于教研工作的自主性、个性化,它的有效性取决于教研员的自觉性与反思性,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教研艺术直接关系到教研活动的成效。教研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践验证自己的行为,用思考带动前行的步伐,用人格魅力指引老师前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才能让自己变得丰满与强大,才能不负社会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实践嬗变:教研工作手记[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