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农民解决“卖难”的“心病”?
2012-04-29
农家书屋 2012年6期
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雨淋,这就是农民的生活。他们不怕辛苦,怕的是没有好收成,更怕“好收成”换不来“好收入”。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农产品滞销事件让农民深受其苦,“卖不出去”成了他们的“心病”。
河北赵县10万吨梨、大连瓦房店50万斤地瓜……这些本该兑换成钱的农产品,如今大量地在农民家中烂掉。
有人怪农民目光短浅,盲目跟风种植。可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种植,有渠道和能力去获取更多的政策与市场信息吗?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只是农民自己的事吗?谁把农民置于“不知道该种什么”的窘境?谁来帮农民解决“卖难”的“心病”?
以往每遇农产品滞销情况,媒体就帮着“吆喝”,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也表现“积极”,或“不查不罚运输车”,或“市长上街推销”。这种“临时抱佛脚”的促销手段或许能解一时之难。但如果没有长效之策,下一轮滞销的又会是什么?
为了从根本上打破“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的农产品“卖难”怪圈,政府部门和相关农业机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让农民的许多农产品也成了商品,但农民还远未成为专业化的“商人”。为了让农民尽早适应市场规律,政府部门除了临危“帮一把”,更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制度化的服务把其“扶上马”,并“送一程”。
—— 袁军宝/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