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换位思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29庞文斌
庞文斌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际,以一个故事引入让我们教师“蹲下去”,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眼光、思维去和学生交往,以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来备课、教学、改作,不断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换位;思维
一、蹲下去——靠近学生、满足学生
蹲下去就是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要敢于靠近学生、满足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
1.蹲下去,靠近他们
学生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希望得到他人及集体的认可、接纳,在学校中也一样,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接纳、认可,如果老师高高在上,“威严”得不容“侵犯”,学生必然会畏惧老师,必然会妨碍教与学的顺利开展。所以,老师不管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该放下架子,“蹲下去”靠近他们,和他们交流,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更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更多各抒己见的场面;课堂外学生也会主动与你打交道,亲近你。我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的学生都喜欢听我讲的科学课,在课堂上我喜欢他们,用我真心的微笑去面对他们、靠近他们,和他们平等的交流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积极的回馈:每年学生的考查成绩都非常理想,一些在其他学科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科学考查成绩也非常理想。
2.蹲下去,满足他们
如果我们有耐心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那么很多事情就会顺利解决,只有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体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学生才会信赖你,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你所教的知识才会走进学生的脑海。科学是一门重视观察、实验的课程,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观察、实验,能够“玩”。就因为这样,我就尽量在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去动动手,让他们去体验。比如今天我讲的《物质变化与我们》一课,书本上有制作橙汁饮料、柠檬汽水的环节,但这个环节是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回家去做的。我在备课时就想了,学生肯定会急着尝试,如果课堂上没有这一环节,他们只能期待下课,期待回家。这时,我蹲下去了,我要满足他们。于是,我就偷偷的为他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在课堂上,当我忽然拿出这些材料的时候,学生们发出了轻轻的欢呼声。这欢呼声不仅仅是欢呼他们又有“玩”了,更是欢呼他们的科学老师。
二、蹲下去——为“学生”写教案
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成长。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以“学”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老师的一些要求,但是在现实课堂上,有一些情况是与现实脱节的。比如教学中同一个教师所任教的几个班级的教学设计都是一样的,老师都是同样的去教,同样的去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哪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
其实,在我的教学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我的此次教学失败。是这样的,有一次赛课,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六上内容《电和磁》,我试教的时候在自己学校,我按照自己的设计,先让学生自己组装一个电路,然后以这个环节为基础,整堂课的教学环节一环一环套下去,教学以后,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课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而且效果还不错。但当我到别的学校正式赛课的时候,问题来了,因为不是我所熟悉的学生,他们的原本状况我不了解,我拿原先的教学设计去教学,第一个环节就出乱子了,那个学校的学生完成的不理想,直接导致我的教学环节散架,最后教学失败,这就是我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造成的。
我们应该蹲下去做“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以学生的角度去备课,为学生写教案,而不是为老师写教案。
三、蹲下去——和学生一起实验
科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为例,也是刚刚讲授的课,印象比较深刻。内容是浙教版六下科学《铁生锈了》,这一课有个实验是比较铁钉生锈是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们猜测是和空气、水有关。学生们猜测的是对的,所以我引导学生去设计这个实验,(虽然课本中有现成的实验方法,但我还是舍弃掉不用,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出适合自己、适合操作的实验)经过学生的讨论,确定用两组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其中有一组对比实验研究是的铁钉生锈是不是和空气有关,变量是空气。学生的设计中是把一枚铁钉放在玻璃容器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一枚铁钉放在透明塑料袋子中,然后把塑料袋子中的空气挤出,密封好。
放学后,学生回家开始实验了,我也着手实验。因为我有个习惯,和学生一起实验,可以发现、排除实验中的问题。没想到问题真的出现了,课本实验记录表中记录的放在空气中的铁钉4天就生锈了,但是我铁钉怎么一点锈迹都没有,我就纳闷了……课开始了,我然学生拿出与空气有关这一个实验的铁钉,看看铁钉有没有生锈,结果铁钉也没有生锈……教学顺利进行下去。
如果这一堂课我没有去做下水实验,我就不会发现课本中的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我就会照本宣科,就会犯错误。所以,我们要蹲下去,和学生一起实验,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早想好对策。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胸有成竹。
四、蹲下去——和学生一起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载体。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养成了课前必做学生作业本上课堂练习的习惯。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确认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在课堂上讲课时有所准备;二是了解学生什么地方容易出现错误,想好对策。比如在讲授浙教版六下科学《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课前,我自己认真做了作业本上的作业以后,发现其中的连线题很容易出现错误,其中有个选项是“蜡烛燃烧”有哪些现象,学生凭生活经验就去完成作业,往往是连上“发光发热”,而丢掉“产生气体”这个选项。还有“产生气体”在这些选项中有哪几个,学生往往会丢掉水变成水蒸气这个选项。了解了这些以后,我讲课时就会有的放矢,抓准要点讲精讲细。这也就是抓重点教学,突破重点。
作业本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是本课的重难点之所在,教师只有蹲下去,和学生一起做作业,才能在课堂上应付自如,才能真正了解本篇教材的重难点,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