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饱汲生活之精华,何愁妙笔不生花

2012-04-29沈莉

考试周刊 2012年65期
关键词:文章教师教学

沈莉

摘要: 现在农村初中的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写作素材缺乏,情感无法表达,以至于虚假作文和作文抄袭现象频频出现,这是因为现在许多写作训练教学活动长期处于低效、无序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要把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生命活力的课文作为学生写作的样本与范例,充分凸显这些课文在写作训练中的“例子”作用,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写作因子,关注写作训练中文章的结构、语言、命题、活动、情境、写法、技巧等内容,寓写作教学于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之中,激发和促进学生写作情感的抒发,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深化写作教学,做到课堂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并进,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训练的实效。

关键词: 结构提纲语言积累巧妙命题引导示范情境创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训练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训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生活经历,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视程度及写作训练自身序列等多种原因,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写作素材缺乏、情感无法表达的问题,一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可见,写作训练教学成了现在语文教学的软肋。然而,写作在中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又让人不得不重视它的存在。那怎样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教材中那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生命活力的课文充分凸显写作的“例子”作用,使学生在这些“例子”的影响下真正激发出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遵循写作训练本身固有的规律和序列的同时充分利用课堂与校园生活的资源,做一个学生写作训练的有心人,把写作训练与课堂教學、校园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写作训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于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写作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训练的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心中装有写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做好写作训练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结构提纲——写作训练之“柴”

文章的结构提纲,是指文章各内容板块之间的组织构造和结构间架,也就是把文章内容组织、安排、排列的具体方式和序列纲要,有时也称为谋篇布局。它是处理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逻辑顺利关系的构造艺术。

并列式结构:如《生命,生命》课文中平行展现出了“在险境中小飞蛾极力挣扎、在墙角砖缝中香瓜子长出了小幼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内容并列组成一组事例链,共同表现出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文章主题和中心主旨。

层递式结构: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展现了“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大板块内容,也不难发现这四大板块内容之间隐含着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层递性逻辑顺序,这样,逐层深入地一点一点地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旨思想。

总分式结构:如《行道树》中开篇第一段直接总写“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然后分别从行道树的生活处境、命运、精神三个角度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在文章的最后又概括总写“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样,文章各内容板块之间构成了清晰立体的总分总式结构,以此共同表达了“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的主题思想和意蕴内涵。

对比式结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先详细地展现了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冬天捕鸟、美女蛇的故事等,突出表现了百草园给儿时的作者所带来的无穷乐趣。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再详细地叙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求学时,那古板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内容等的无趣,由此反映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明显可以看出,文章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种生活情境进行参照对比,进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学生写作训练要处理并组织好文章各内容板块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来构建排列出文章的结构框架和写作提纲。一篇文章在结构上如果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那么整篇文章就会显得优美、完整。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课文内容均是情文并茂,能经历时间洗涤的文学精品和具有生命活力的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框架和写作提纲并把这种结构框架和写作提纲的实用性体现到写作训练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结构提纲的样式而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若能真正把教材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结构提纲掌握并灵活运用,定会受益匪浅。

二、语言积累——写作训练之“米”

学生的作文其实就是学生脑海中词汇、句子、生活经历、观察水平甚至是思想意识的集中展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组合与表达,从而写出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丰富而深厚的语言积累,并且只有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写作时才能做到文思泉涌、下笔千言。

学生的写作训练首先是要从语言积累开始。有了语言积累,学生才能根据写作训练的要求和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构思,并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正确的思想和主题。只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词汇量,就有可能写出生动活泼、文采飞扬的优美文章。学生丰富的词汇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条途径:

生活里:写作语言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的语言最富有生命力,语言准确,形象精炼,简洁朴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多与不同的人进行语言交流,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学习和积累鲜活生动的生活语言。同时,还可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同时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并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特别具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片断随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样,学生就能写出新鲜朴素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优美文章。

作品中: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领略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魅力。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需要大量地阅读。学生在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自然、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当然,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要持之以恒,才能与日俱增,也才能灵活地把作品中词汇、句式、段落、篇章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去,写作时才能做到才思敏捷,得心应手,一挥而就,写出的文章也才能言之有物、言简意赅而意境深远。

课堂上: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要时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和积累课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只有这样不断地积累,学生的语言欣赏和感悟能力才会逐步增强,从而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如:让学生摘录文中含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优美的语句;含有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语言、景物等描写句,或背诵一些古诗文、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流行语等。教师要想方设法提供一些写作训练场景,让学生将课文中积累的优美词句进行重组、迁移或仿写,恰当地运用到写作训练实践之中。长期坚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被动仿写为灵活运用,学生的词汇量就会日益丰富起来,就能写出文辞丰富、语言优美的文章,写作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三、巧妙命题——写作训练之“油”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写作命题的技巧性与科学性,要对写作的题目做到深思熟虑,充分发挥写作题目在写作训练过程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新颖、醒目、别致的作文题目可以让写作者感觉到写作训练富有趣味,并有急于想表达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写作也就相对容易得多。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给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新奇感受,甚至可以让读者通过题目就能洞悉出文章的灵魂与主旨,获得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良好效果。

写作训练中写作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兴趣特长,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才能“言为心声”,学生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因此,写作训练时教师应从学生角度考虑,巧妙命题。

根据学生心理命题。初中阶段,猎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增强,社会接触面也日益拓宽,学生猎奇心理也愈加强烈。这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的生活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征服欲望。因此,可出些如《月球上的生活》、《元谋人的一天》等题目。

根据学生实际命题。教师必须做学生知心人,了解学生熟悉些什么,兴趣是什么,哪些材料是学生能写的、爱写的,只有这样,教师设计的作文题目才能让学生喜欢,学生也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因此,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内心独白。如《难忘的一节人生教育课》、《留在心灵深处的痛》、《那夜,我失眠了!》等。

根據学生兴趣命题。主要采用自由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这种命题方式使学生少了许多束缚和限制,使学生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主题确定上有较为广阔的自由写作空间,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和写作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尽情展示和发挥自身的写作才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_______是我的舞台》、《他(她)让我学到了_______》等。

可见作文的命题十分重要,能使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经历过的或感悟最深的内容,这样学生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示范——写作训练之“盐”。

传统的写作训练教学,教师总是在命题后进行自认为必要的写前指导,以期能让学生开启写作思路,达成指点迷津之功效。然而,由于很多教师存在信任度缺失、操作不当等问题,其结果让学生的写作裹足不前、瞻前顾后,甚至适得其反、背道而驰。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要适度进行引导定向,规范学生的写作认识,明确写作目标,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敢于“下水”示范,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草根”式的参考蓝本。

引导定向:教师的写作训练教学要制定出明确而清晰的写作目标,形成个性鲜明的写作教学序列,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写作教学训练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并融入平时的教学之中进行合理引导定向,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切实提升教师在学生写作训练中地位和功能。实施写作训练教学要让学生完全明晰写作训练的阶段目标,其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均有定向,使写作训练教学的目标明确化、科学化。写作训练目标的确定,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写作训练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师把写作教学初步构想告知学生,同时吸取学生的优秀的设计意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从而,共同实现写作训练教学的目标。但是,写作训练教学目标确定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时空的推移,有时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相应变化。这样,学生明确了写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在训练过程中才不至于走弯路,也才会有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内动力,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与体验过程,真正实现写作的个性化,提高写作训练的实效。

“下水”示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许多教师对写作教学理论、主题提炼、思路提纲等可以滔滔不绝,可谓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但自己就是不会写作文。相信这样的教师难以让学生信服,所教的学生也一定不会写作文。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重视教师在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要求教师敢于写“下水”作文,这样,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写作方面积累的经验、体会以文字的形式告诉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写作的思路定向、主题提炼、情境衬托、材料建构、人物展现、主旨揭示等方法,并采用模仿、套用、嫁接、移植等方式来进行实际写作,这样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的整体水平。同时,在写“下水”作文进行示范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了自己的文笔,提升了自己的文字驾驭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另外,还可以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学生信服,教师的威望也就随文而生,这样就收到了“一举济三役”的良好效果。

五、开展活动——写作训练之“酱”。

部分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常常是在课堂上大讲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句锤炼,而最终结果是学生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却内容空洞,语言平淡,毫无意义。

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写作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创设写作素材,能让学生在写作时仍处于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不断地学到新的写作技巧,不断调整自己的寫作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其实,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有众多课内外的活动都可让教师进行捕捉和运用到写作训练中来。如乒乓球赛、篮球赛、排球赛、野炊、小范围踏青,短距离的旅游,送温暖、献爱心、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演讲、辩论、讨论、作品朗诵会、比赛、评比、采访、调查、读书会、文学社、出版、表演、办报、课外练笔等校园活动,都可视为写作训练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上,少了限制独立,多了自主合作;在交流上,少了封闭单向,多了开放碰撞;在心理上,少了静态灌输的,多了动态生成。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生活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的积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达到需要向他人倾吐的目的,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写作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

在活动之后,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进行练习仿写、拓展续写、人物专访、编写剧本、新闻采访、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写作训练,以期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了解事物、磨炼意志、锻炼思想、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发散思维,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得学生自觉地无意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做到“情动而辞发”而付诸笔端。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和成就感,激活了写作潜能,长久坚持就能让学生养成爱写、乐写的习惯。

六、情境创设——写作训练之“醋”

写作训练中的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从写作训练的教学实际出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些接近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景象,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并进入写作情境的内涵世界,深入领会写作的中心,促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形成感情的共鸣,进而主动阅读和体验写作材料的情境暗示,构思和重组自身的生活经验,用文字表达出相应的思考和体验内容,最终实现有效的写作训练的目标。

学生的写作情感和写作兴趣主要来源于学生本身的现实生活和切身体验,只有写作训练的内容吻合和贴切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但是,写作训练教学难以复制和剪切学生的现实生活,即教学难以让学生的心灵世界投入到写作训练之中。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引导和再现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操作:

指引主题: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写作训练的主题思想和中心议题,使学生在进行选材、组材、构思、表达的过程中能紧紧围绕情境创设中指引的主题而展开,学生的写作才会万变不离其宗,从而写出中心主题鲜明而准确的文章。同时,这样指引主题的方法能够防止学生因审题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出现主题偏离、中心不明等常见的写作失误。比如在进行《一件令我感动的事》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会,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经常被一些小事感动着,亲人的挚爱、朋友的关心、别人的包容、同学的体谅等等,甚至有时看电视时,主人公的挫折与遭遇也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可见,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这样学生就能牢牢抓住“感动”来构思和组材,从而在内心深处搜寻相关的材料来行文,写出优美而真实的文章。

展现题材:写作题材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具体描写的,能反映和体现文章中心主题、主旨思想的自然或生活现象,但是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生活阅历不够,在写作题材方面显得尤为缺乏。因此,教师有意通过写作情境的创设,向学生展现与写作要求密切相关的题材情境,让学生获得组材和构思的方向,打开学生选材的思路。只有题材丰富了,思路清晰了,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声情并茂,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比如,以“三十年后,我返回故里”为内容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以规范学生的题材内容。“穿越时空隧道三十年,我已到不惑之年,科技的日新月异,事业的蒸蒸日上,勤劳拼搏的我,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现返回故乡,寻找我当年的生活足迹,追忆过去的时光,发现一切都变了,房子、小路、村落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的乡音和那纯朴的村民,让我的心灵再次接受了生活的礼遇。”以此拓宽学生的选材思路。

渲染情感:学生的写作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只有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出来,写作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才能真正达到文如其人的写作功效。然而,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细腻的,同时又是深藏的。因此,教师在写作训练时,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着力渲染与挖掘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教师还可以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感人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而饱含深情地去进行写作。比如,习作“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了让学生能从情感上打动自己,充分打开写作思路,教师播放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都蕴涵着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从而急于寻找想向父母倾诉的话题。同时,还可用文字渲染情感氛围。“父母对我们十几年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对我们的关心照顾难以表达,这份感恩之心深埋内心,无处倾诉。而今,我们已长大,已明白父母那份恩情,今天,我真心想对你们说……”学生写出的文章充满深情,可以说情真意切,让人感动。

七、写法技巧——写作训练之“茶”

“写作有法,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能真正活用写作方法。活用写作方法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符合学生的写作情感需求,引导学生产生急于表达自己生活体验与感悟的欲望与冲动,让学生在“找米下锅”的良好心态下解决写作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品味到成功的愉悦,使写作教学真正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使写作教学得以良性循环。

活用写作方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掌握的,要达到真正灵活运用,借鉴和改造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对课本上的佳作美文进行讲解和赏析的同时,要注重对课文写作特色、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分析,引导学生透彻地学习和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表现文章主题和反映人物性格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汲取课文中作者成功的写作经验,并能把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移植和嫁接到自己的写作训练之中,然后逐步达到灵活运用程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此以往,写作训练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写法上,主要模仿以下几个方面:

人物出场法:文章主人公的出现是很有艺术性的,人物的出场技巧对于文章中心主题的揭示、人物性格的展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诸多人物出场方法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法是最传统、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人物出场法。如鲁迅的《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未见杨二嫂其人,先听到杨二嫂尖利的怪声,设置了悬念,也吸引了读者,对杨二嫂的性格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表达效果,使人物的性格形象也显得立体、丰富而深刻。其他作品《红楼梦》王熙凤的出场、《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出场均采用了这种方法。如果教师能从课文中提炼这一技巧并提醒学生加以训练,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性格展示法:运用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展示人物性格,这是记叙文写作训练最基本的技能和要求。如《范进中举》中,由于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饥寒交迫,胡屠户便可随意地对范进进行指责、谩骂甚至污辱,全然不顾及范进的人格与尊严。我们从作品中对胡屠户的语言描写,不难看出胡屠户是一个残暴粗俗、尖酸刻薄、狂妄自大、蛮横无理、庸俗势利的小人。由此可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分析,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意识到作品中成功的语言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文章中心的重要性。同样,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也具有同样的功效。当然,如果把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综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其表达效果会更好,会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深刻。

正反对比法: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具有其特有的两面性,诸如真善美与假恶丑等,在写作训练中正反对比法也是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揭示主题和反映人物性格的方法。如《海燕》文中描绘革命暴风雨来临时,把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态与海燕的矫健勇敢形成鲜明的对比,即把那些假革命、害怕革命的人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了革命先驱者在大革命到来之时的那种英勇、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呼唤革命高潮到来的大无畏精神,使文章的主题表现明显而深刻。

首尾照应法:首尾照应法也叫首尾呼应法,指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通过内容上或形式上的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形成回環往复的艺术形式,这样的方法具有深化文章中心、升华文章主题的作用,进而达到加深读者印象、帮助读者把握主旨的作用。如《紫藤萝瀑布》中,文章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作者开头的“走”,可能是被紫藤萝繁密而吸引,纯属为欣赏美景而“走”;结尾的“走”,在意义上却具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作者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进一步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学生如能合理运用这种首尾照应的写法,就能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还很能强化读者的认同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语文教材是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和文化精华。教师要把课文当做“例子”,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包括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从中寻找到适合而适用的写作方法,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获得较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拥有一种“喷薄欲出”的写作激情,这样势必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同时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校园生活,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汲取精华,从而获得新的感悟与体验,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层次。可见,把写作训练基于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不仅使写作训练有了基点,更主要的是能使写作训练做到实践化、多样化、人性化,大力提升了写作训练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有效值,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要教师真正做好了写作训练的“开门七件事”,学生的写作训练就一定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荣维东.关于“写作”和写作教学“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9.9.

[2]顾黄初,顾振彪编.语文课程与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2005.5.

[4]叶黎明.“生活贫乏说”与课堂写作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1-2.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07.12.

[6]苏立康.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

[7]张世臣等主编.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章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