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2-04-29孟令群
孟令群
绿豆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作物之一。绿豆具有降温解暑、消暑利尿功效,营养价值高。绿豆芽营养丰富,是自然食用主义者所推崇的食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为了调剂和改善生活,对绿豆的需要越来越多,但绿豆因产量低,却得不到农民的青睐。所以如何增加种值面积,提高绿豆产量,减少病虫害,已成为当前农民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绿豆的产量,减少病虫害等问题进行阐述。
1.适时选用新品种
目前由于绿豆品种老化,栽培技术落后,使绿豆产量低,影响了绿豆的效益。因此,选用新品种,采用栽培新技术,是绿豆高产高效的保证。
2.选择合适绿豆的种植方式
由于黑龙江地区农民对大田的喜爱,可种绿豆这种作物的土地越来越少,人们可选择在无霜期较短以及贫痔的砂薄地、岗地或坡地种植,尤其是气候干燥、土层薄的干早地区种植绿,可获得一定产量。由于绿豆是双子叶作物,子叶出土,幼苗顶土能力弱,如果土壤板结或土坷垃太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的现象。因此,播种前,要求深耕细作,耙平土坷垃,使土壤疏松,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以利于出苗。播种时,要防止复土过深,下籽过稠和漏播。出苗后,发现有缺苗断苗现象,要在一周内补种完毕。行距多采用0.5-0.6m,株距10-20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亩播种量一般每亩为1.5~2.0kg。此外,农民还可以偿试间种或是套种。间种是利用其株矮、根瘤固氮增肥的特点,常与高秆作物间作,以光补肥和通风透光,有利于提高主作物的产量,可一地两熟,达到既增收又养地的目的。如进行绿豆、谷子间种,即一垄谷子,4行绿豆。绿豆、谷子都可增产。套种,如合理利用田间地头进行绿豆套甘马铃薯等。
3.合理密植
绿豆的种植密度应随着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而定。一般应掌握早熟品种密,晚熟品种稀;直立型密,半蔓生型稀,蔓生型更稀;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种稀,晚种密的原则。直立型品种,植株竖向发展,适宜密植,每亩留苗8000-15000株。半蔓生品种是基部直立,中、上部或顶端匍匐,应适当稀些,每亩留苗7000~12000株。蔓生品种植株横向发展,应稀些,亩密度应在6000-10000株。高肥土壤,亩留苗8000株左右;中肥土壤留苗8000-12000株为宜;瘠薄地以13000-15000株为宜。
4.科学施肥
绿豆的施肥原则是:以农家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足基肥,适当追肥。基肥以施人粪尿、草木灰、炕土以及猪、鸡、羊粪等为最好。一般亩用钙镁磷肥20公斤加灰渣肥1000公斤或草木灰25公斤,再均匀拌和沙壤土300公斤盖种。亩单用田必施优质生物有机肥15公斤粉碎后和沙壤土300公斤盖种的效果最好。绿豆的生育期短、耐瘠性强,其根系又有共生固氮能力,生产上往往不施肥,但为了提高中、低产地块的绿豆产量,应该增施肥料。但追肥要适时适量,宜于苗期和花期在行间开沟施入,每亩分别施尿素或复合肥5-10千克或8-15千克。开花结荚期叶面喷肥有明显效果,可喷钼酸铵、硫酸锌0.1%-0.3%溶液,增产7%-14%。不宜再追肥,氮肥过多,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茎叶徒张,田间荫蔽,植株倒伏,落花落荚严重,降低绿豆的产量。
5.主要病害及防治
5.1绿豆蚜虫
5.1.1绿豆蚜虫的防治可选用乐果、抗蚜威等杀虫剂防治。剂型、用量及使用方法:乐果40%乳油,750ml/公顷喷雾。
5.1.2抗蚜威50%抗蚜威,150g/公顷喷雾。
5.2叶斑病
5.2.1症状
绿豆发病时,最初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枯斑,后期成为大的坏死斑,造成干枯或落叶。
5.2.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保证田间通风良好。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41%特效杀菌王2000倍液,20%蓝迪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5.3根腐病
5.3.1症状
发病初期心叶变黄,若拔出根系观察,可见茎下部及主根上部呈黑褐色,稍凹陷。剖开茎看,维管束变为暗褐色。当根大部分腐烂时,植株便枯萎死亡。
5.3.2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15%腐烂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如用以上药剂灌溉效果更好。
5.4立枯病
5.4.1症状
出苗后10-20天发生较重,可一直延续到花荚期。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产生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皮层裂开,呈溃烂状。
5.4.2防治方法
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实行轮作。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作者单位:16102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