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南京礼部尚书的村庄

2012-04-29莫清华

椰城 2012年7期
关键词:利玛窦

莫清华

我在王兰标先生的陪同下,来到龙梅村。

龙梅村坐落在文笔峰(俗称尖岭)脚下往北延伸约3公里处的平缓的坡脊上。它位于定安县中部雷鸣镇北部,北距定安县城10公里。它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历史文化名村。

村因人名

龙梅村所以迩遐闻名,是因为400多年前,出了个王弘诲。

王弘诲, 字绍传,号忠铭。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

王弘诲名贯古今,不是因为他中进士。在海南岛,明朝就出了62名进士;也不是因为他曾是朝廷官员。他虽然官居二品,但是,官位并不是很显赫,他任过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等职。他的最高行政职务是 “南京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前所以冠以“南京”,是因为当时明朝已经迁都北京。南京这个朝廷机构,并非实权机构。借用今天的话说,是个“留守”机构。

王弘诲名贯古今,也不仅仅因为他的才华。不错,他曾被万历皇帝称赞为“学识渊宏,器资醇笃,蜚英翰苑”、“三朝硕士、一代伟人”。他有《尚友堂稿》、《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集》、《文字谈苑》等著作传世,但是在明朝文坛,他并不是出类拔萃的。

王弘诲名声远播,是因为他的仗义、正气,不趋势附炎。他刚刚被录用为“翰林院编修”不久,海南同乡海瑞,因为直言进谏,得罪嘉靖皇帝而下狱遭重刑。此刻,许多官员唯恐避之不及,他却不怕受连累,多次探望,为其送药治病甚至到监狱里伺候,海瑞因此而不死。他这个行动,可谓大胆至极,体现了琼州人士铮铮风骨和刚正品质。此外,他自己多次上疏劝谏,痛陈朝弊,还敢于作诗文嘲讽权倾一时的首辅张居正。

王弘诲名声远播,还因为,他在琼州教育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奏考回琼”。当时,琼州不设考场,琼州学子乡试要渡海爬山,到广东的雷州去,或遇狂风恶浪,或途遇强盗虎狼,很多学子未到考点已命送黄泉。明万历年间,王弘诲一奏,再奏,上书朝廷,《奏改海南兵备道兼管提学道疏》,终获皇帝恩准。从此,海南有了自己的考场,乡试免去渡海的风险。这便是海南人至今念念不忘的“奏考回琼”。此举,大大促进了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告老还乡之后,又创办“尚友书院”、置“学田”以供养书院。海南大学北门大道上所立的对海南有贡献的历史名人纪念柱中,王弘诲列居第三(第一为邓小平,第二为孙中山)。

村中父老王大洲说,王弘诲“奏考回琼”成功之后,并不张扬。是后学陈之屏在他的旧书箧中偶然发现他的奏疏草稿才知道的。琼州众儒生出于感激,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当时王弘诲62岁——琼州儒生集资在定安县城建一座纪念王弘诲的祠堂,纪念他的功德。因为王弘诲尚健在,故称“生祠”。获得民众建“生祠”殊荣的,不用说琼州,就是全国也不多见,广东,就只王弘诲一人。

王弘诲不仅对海南的教育有划时代的贡献,对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也立下不朽的功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对利玛窦的重视和引荐。利玛窦,意大利人,被派来中国传教。他不仅带来了自鸣钟、八音风琴、望远镜、天体仪、地球仪等西方先进的科技器物,他还带来了欧基里德《几何原本》、克里斯托弗·克拉维奥的《宇宙和地球》等多部西方科学著作。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王弘诲与利玛窦相识后,成为利玛窦在中国的保护神。万历二十四年,王弘诲带利玛窦进京觐见神宗皇帝,想请利玛窦修改当时明历中的错误。这,表现了王弘诲积极探索新知的可贵的开明态度。虽然觐见神宗皇帝未果,但是利玛窦此行见识了北京和朝廷的上层人士。后来他在王弘诲的引见下结交南京高官名士。并成功留了下来。所带来的《几何原本》等多部西方科学著作,被翻译介绍给国人。在王弘诲的影响和建议下,利玛窦翻译了《四书》等著作,儒家思想正是在此时才明确地被传到西方。当代历史学家对与利玛窦的交往和友谊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给予很高评价。

古迹余韵

村名“龙梅”,是入村始祖摘云公的大手笔。他从临高卜居于此。当年,看到这个村庄地势逶迤像条龙,又取意于《警世贤文》(明清学者扩展为《增广贤文》)之《勤奋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句,期望子孙后代发奋读书,因此取村名“龙梅”。经6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有5000之众(包括从本村迁出发展的梅种、新楼坡、岭前、云头四个子村)。

算起来,弘诲是龙梅村入村始祖王摘云的第六世孙。

龙梅村西南二里处的山坡上,当年王弘诲从南京宫廷里带回的松树苗,早已成林。虽经历次战火以及极左年代的劫难,在世代村民的呵护下,已经繁衍面积约有40亩。当地人称为“松山”,又叫“弘诲林”。

村为南北走向,村民房屋坐向是顺沿着地势分东西两排, “非”字排列着,中间置出一条大村道。

王弘诲带头并主持建立的、纪念入村始祖兼祭祀先祖的王氏宗祠,在村的中间靠西边,它坐东向西,由山门、八角殿、正殿、二侧庑廊组成,悬山式顶,今庑廊已损毁,八角殿明末曾毁于焚烧,清康熙年间重修,为歇山式顶,正殿进深3间,面宽5间,是一座仿古宫殿建筑。显得庄严而肃穆。祠里存有清代匾额及现代名人题额多块,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南约五六十米处有座太史坊,立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太史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雕牌坊,通高5.1米,全宽7.3米。牌坊呈瓦楞式顶盖,造型古朴雄伟。正面坊额上阴刻“太史坊”三个大字;坊柱两侧为明代著名书法家、王弘诲门生董其昌【清华注:董其昌(1555-1636)明代官吏、著名书画家。汉族,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所书的楷字对联“石柱擎天秀毓南溟开五指,瑶台贯斗北极应三台”。这座太史坊建于万历二年(1574年)孟春,是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和巡抚广东监察御史张守为国史官王弘诲所立的纪念物,故称“太史坊”。又因王弘诲乡试中“解元”(嘉靖辛酉科广东乡试第一名),这个牌坊的背后又书“解元坊”。

牌坊前面,南扶水库的龙梅渡槽,犹如一条飞腾而过的飞龙。牌坊西南方向一两百米处,有两口池塘:尚书塘、莲塘。里面荒草萋萋。

牌坊北面约二三十米处,是王弘诲的故居。正屋一座三间砖木结构的瓦房,悬山式顶,正脊之鸱尾顶饰,西侧已坍坏。中间厅堂罕见的宽,共有19路(排)瓦。两侧房间17路(排)瓦。正屋厅堂里,桁、壁板都已经朽损得“满目疮痍”,无块好木板。客厅里的摆设是两张太师椅,也已经残缺不全。唯一有点亮色的只是王弘诲的画像。大屋前东侧横庑,残垣断壁,屋顶已全无,屋场框里,长着杂草和几株四五米高的蕃瓜树,蕃瓜树上结着几个蕃瓜。前檐上的花鸟画,虽几百年了,还清晰可辨。院中石刻用具散布一地,最有特色的是石刻泡澡池,即使在今天也具是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

陪同我参观的王兰标告诉我,王弘诲的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王弘诲的俸禄不用来建豪宅大院,都拿去办学、修桥补路。所以建造自己住宅不追求富丽堂皇。此屋后遭强盗烧毁,现在我们见到的这房子,还是他的曾孙王懋曾在故居原屋基上盖的。

王弘诲十四世孙王书述说,尚书公(王弘诲)还在文昌做好事,他在文昌七星岭主峰上建七层八角30多米的灯塔“斗柄塔”,为海上船只导航,该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昌洒镇,他出资挖的井,今还在,人称“尚书井”。这都是后人发现的。谱牒上无记载。

故居缘何不修葺?是资金不足?还是苦于买不到这么长尺寸的桁条?我不便询问。

我想是资金问题。古迹保护是需要钱的。故居还住着王弘诲的第十六世孙4户。其中2户外出谋生,2户留守,其中一个靠开一个小电焊作坊为业,他们显然无这个维护古迹的能力。

村民王大洲告诉我,这个村庄村民主要靠种地为生。这里的土地少,而且土质不适合种海南当下时兴的胡椒、橡胶等经济作物。村民多年来经营冬季蔬菜。村民一造蔬菜,一造粮食,温饱不成问题。有的还养几头黄母牛,卖牛仔,挣点收入。冬季蔬菜,他们主要种植尖椒,价钱还好时,农户还有上万的收入。“万元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富了,现在是温饱水平。价钱溅时,连生产成本都收不回。村中最“发达”的也只不过买了客运车,或者买了运输货车,或者买了收割机。这个有着250户人家的村庄,盖新房者不多,盖平顶屋,只有12座,盖楼只有3座。这个整洁的村庄,民风淳朴,村中没有打架、盗窃的现象。收割时节,谷子没有晒干,也不用收回屋里,就留在外面,第二天摊开再晒,没有人偷。

诗书传世

重建王弘诲故居的王弘诲曾孙王懋曾十分了得。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新刊行王弘诲的《南溟奇甸集》,这个集子主要是王弘诲以家乡的“龙梅四景”,即金鸡岭、文笔峰、马鞍冈和桥头溪为题,与当时的朝廷命官、文坛巨擘,相互唱和的结集。这些名家大儒,有焦竑、于慎行、董其昌、张廷臣,更有著名学者丘濬、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后七子”代表人物王世贞等等。古时交通通讯落后,对琼州知之甚少。这些诗人为王弘诲“龙梅四景”诗唱和,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琼州风光之秀美。

龙梅村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王弘诲的读书精神得以传承。

地处孤悬海外炎荒之地,居然能出一个“部级”官员,完全是靠读书。农村人“争取出路”,只有读书。受王弘诲影响,历代村民都重视教子读书。王氏宗祠集资购置“学田”,用其收入,供村中子弟读书。而且,也“江上代有人才出”。这个村庄,明清两代,出任州知府的有3人,知县、县丞13人;国民革命时期,团级军官2人;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崖独立总队政治部主任王大猷(王宇权)就是这个村庄人;今天,县处级13人。美国华人医学协会秘书长、留美医学博士王远聪就是这个村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龙梅本村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共出了160多名大学生。留学英、美、日、澳大利亚的有4名。一户出三名大学生就有四家。这几年,考上大学的子弟越来越多,2011年,有22人,其中考取一本的就有5人。可谓读书之风代代相传。

如今,社会制度变革,“学田”不复存在。村民集资发奖学金,考上一本者奖励500元,考上二本者奖励400元,考上大专者奖励300元,特困家庭学子每人奖励500元。还请来戏班演琼剧庆贺。

猜你喜欢

利玛窦
改革开放以来的利玛窦研究(1978—2018)*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1600年利玛窦神父进京报告》
——利玛窦一篇轶文之考证与研究
Matteo Ricci: 利玛窦
《天主实义》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探究
《天主实义》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探究
从利玛窦与“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浅析王泮与利玛窦之关系
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华的语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