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2012-04-29孟晓丽
孟晓丽
[摘要]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营利性单位,但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对其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管理,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能有效地防止各种舞弊和腐败的发生。因此如何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的目的,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08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7- 0016- 02
1内部会计控制
按照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作用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不到位,内控意识淡薄
在目前一些事业单位,上至单位领导,下至财会人员,对会计控制制度不了解也不重视,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而财务部门想实施会计内控却得不到领导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因而无法坚持。
2.2 预算控制薄弱
(1)对编制预算未给予足够重视。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有的单位编制预算时并不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编制方法不科学,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
(2)单位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导致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巨大。
(3)主管部门批复预算的准确性不足,主管部门在核定预算时,缺乏客观依据,该安排的项目没有安排,不该安排的项目安排了,或者对所报项目金额统统削减一部分,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2.3 资产管理混乱
(1)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2)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划分不清。
(3) 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按规定执行,导致财产丢失、损坏甚至自盗、被盗现象屡见不鲜,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现象。
2.4 内外监督乏力
(1)有的单位岗位安排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甚至个别单位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员等职务由一人担任。
(2)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其内部监督人员由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的设置,本身就不符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制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管理监督名存实亡。
(3)在外部监督环节上,包括财政、审计等在内的政府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只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符合法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进行实质性检查。而且,一旦查出问题,对其处罚往往对事不对人,重人情而轻规定,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现象的存在,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共识。
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3.1 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单位负责人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因此,要建立健全内控,首先应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和会计法规意识,使之主动参与内控建设,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在加强对会计人员新知识、新业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使自觉执行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全面重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
3.2 全面加强预算控制
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要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当从当年单位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其次,在预算执行上,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一方面,应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建议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一定的权力,使预算单位发生实际情况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3.3 实行会计委派制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改革会计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关系的全新会计管理模式。会计人员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派驻的会计人员人事档案、职务任免、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派驻单位没有隶属关系,从而确保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同所服务的单位脱钩,委派人员的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其经济收益、相关福利纳入财政统一发放,不参与被委派单位的人事管理和经济分配,削弱了委派人员和被委托单位的隶属和依附关系,增强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有利于减少被委派单位对会计人员实施监督工作的干扰, 使其可以公正地加强日常监督,敢于抵制被委派单位相关人员的不法行为,使委派会计正确处理好独立性与服务性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3.4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建立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事业单位里不相容的职务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这样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员不能兼任稽核、会计档案的保管、收入、支出费用的登记等工作。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必须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也要不断修改,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只有在有效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下,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完成会计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志平.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讨[J]. 经济师,2003(8).
[2]于立华,刘秋明.从会计控制到管理控制[J].中国审计,2005(24).
[3]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