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读博出来不就成剩女了
2012-04-29
许多年前,我开始博士学习生涯后的第一个假期,家乡的一个记者朋友来接我,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女博士都什么样?”啊?我一时没明白她的问题。
“是不都是那种眼镜瓶底厚,拘谨木讷的书呆子?”“你是不是女博士里最时尚漂亮的?”她连珠炮似地抛出好奇。
我简直哭笑不得。“告诉你吧,她们都很年轻漂亮,我是最老最丑的!”“怎么会?怎么会?”她高高地挑起眉毛,显然不怎么相信。
“你从哪里得来的这些印象?”
“我也不知道,大家不都这样以为的吗!”“哦,对了,”她意犹未尽地说:“那她们是不是都很清高?没人敢追她们?”我哈哈大笑。
回想我们那一届十几个女博士,几乎都有男友或丈夫,除了忙学习外还很活跃,曾经组织了一支时装表演队,夺得校文艺汇演第一名。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怎么就是那样迂腐的形象呢。显然跟我们一些传统文化轻视女性的才华有关。古代极端的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果有女性把知识当学问来追求,就会引起把男人比下去的危险,于是就会把女性的智力污名化,也就有了对女博士那样刻板的可笑印象吧。
时隔十几年,寒假将至。我的一个硕士生很苦恼地说:她不喜欢放假,害怕回家过年。“因为今年我又要两手空空地回去了。他们一定又要唠叨,一定又要逼我相亲。而我想考博,烦死了!”
“那就跟父母解释一下,先考完博士再说嘛!”
“老师,那是绝对不行的!他们说,没找好对象之前,考博,想都不要想!”
啊?这么严重,我倒真的没想到。“可以跟他们说,考上博士后找对象的可能性更大了呀。你看大学里男博士很多嘛!”
“哼,他们会说那时你几岁啦?转眼你就成‘剩斗士‘必剩客了。况且男博士们都要找更年轻听话的,你读那么多书,到时谁敢要你?!”
“那你自己怎么想呢?”
“我当然想考博,可是害怕万一被他们说中怎么办?老师你不是说社会学里有个婚姻坡度理论吗?”
是啊,如果社会还强调男强女弱的婚姻模式,那么就很容易造成A男找B女,B男找C女……最后剩下的就是A女和D男了。如今社会舆论所指的“剩女”一般都是条件都很不错的A女。但是也不能光怪男人向下找啊,她们自己也是男强女弱模式的信奉者,自己是本科就想找硕士以上的,硕士就非博士不嫁,博士就要博士后教授才能相配了。学历还只是一个方面,还有身高、赚钱能力、房子车子……这样一来,选择的余地就越来越少了。
寒假转眼过去,新学期开学前,一个朋友带了女儿来看我。朋友的女儿大二。一见面,朋友却向我叹苦经:“我这个女儿啊,可愁死我了!”
“怎么啦?考上名牌大学了,不是很厉害吗?”
“你看,都这么大了,一点也不爱打扮,对恋爱一点也不感兴趣,可怎么办?”
我看了看低头玩手机的女孩,不是挺青春的吗?便不解地问:“自然青春也是一种美,你愁什么?”
“唉,你可不知道了,她们宿舍的其他女孩子,哪个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朋友都换好几茬了……”
什么?什么?“你希望女儿好恋爱换男友吗?”我越听越糊涂。“那倒不是!”
“那你认为那样的行为好吗?应该学习的吗?”
“我不认为那是好的,可是,我担心啊,担心好男孩都被那样的女孩子抢走了,我女儿这样,继续考研考博,等她读出来不就成剩女啦!”联想到学生的困扰,我忽然明白了,剩女的焦虑,更多是来自上一代。我曾几次亲见上海人民广场周末的相亲会,人山人海的都是中老年男女拿着儿女的资料在比对和攀谈。父母们过了奋斗的阶段,只求太平安稳,把婚姻看成儿女们的头等大事。媒体却片面强化女性的婚姻价值,所谓剩女就是指被婚姻市场剩下来的次品,难怪年轻女性会困惑会抵抗会逃避,因为这与她们所受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