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让思维悄悄变化

2012-04-29马迪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饼干杯子双语

马迪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天赋。科学家认为语言由四个部分组成:声音、意义、语法和语言的使用。人若想说话,必须首先把声音组合成单词,再将单词组合成短语和句子。我们每天都在利用这无数种可能的排列组合来精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尽管科学家把语言列为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大多数人在学习第二外语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新生婴儿来说,语言只是一长串儿毫无意义的音符,而不到一岁时,他们已经能听懂许多词,而且可能已经在模仿中开口说话了。一个3岁的小孩可以做到一台最先进的电脑都做不了的事——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据估计,全世界现在约有6000多种语言。《圣经》中将语言的复杂多样解释为,上帝对人类胆大妄为、试图搭建通天塔的惩罚。真的曾经有一种语言是人类都能理解的吗?语言学家们也不知道。因为没有足够的关于语言起源的信息,他们甚至一度放弃了对语言起源与演化的研究——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发表通告,禁止在学术会议上讨论这个话题,因为“纯属浪费时间”。

过去10年来,认知科学家们发现,我们对空间、时间以及因果关系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语言有着莫大关系。可以说,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便会造就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做过一项研究,让讲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的人看几段录像,录像的内容大同小异:两人中的一人,或故意,或偶然地闯了祸,比如弄破气球、打碎鸡蛋或弄洒饮料。

随后研究者对观看者进行突然袭击式的记忆测试:你记得录像里,是谁闯了祸吗?实验结果出现了显著的差异。由于英语常用主语加谓语的方式来描述事件,比如“安迪打碎了杯子”,不管这位“安迪”是出于无心还是有意,因此英语使用者对故意和无意两种情况下的施动者的记忆表现出一致的清晰。

而西班牙语或日语则更习惯于说“杯子碎了”或者“杯子被打碎了”。在实验中,他们只提及故意打破杯子的“肇事者”、而忽略“无心之失”。

这些研究表明,我们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表达我们的思想,而且还会塑造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那么,如果人们学会了另外一种语言,他们是不是也会学会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法呢?就像查理曼大帝所说的,“学会第二种语言,便拥有第二个灵魂”?当一个讲双语的人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时,他们思考的方式也会变得不同?

在如今的中国,双语教育大行其道。双语幼儿园门前趋之若鹜的众多家长们可能很难想象,仅仅在几十年前。双语教育的利弊尚是教育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一部分学者认为,大脑如果不断地在两种语言中切换,会造成两个语言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哪怕只用一种语言,大脑中另一语言区也是活跃的,长此以往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传统教育心理学甚至认为,双语造成的语言干扰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这种错误观点中至少有一点是靠谱的:对于一个掌握了两种语言的大脑来说,即使在单语环境下,两部分大脑都很活跃。而这正是双语的益处之一——它可以训练大脑处理冲突的能力,即排除干扰、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心理学家比亚韦斯托克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双语和单语的学龄前儿童分成两组。在测试中,电脑屏幕上显示许多饼干和两个桶。饼干有两种:红色的方饼干、蓝色的圆饼干,而桶则一个是蓝色的方形,一个是红色的圆形。游戏的第一步很简单,要求把饼干放进相同颜色的桶里,两组小朋友都顺利完成。第二步则比较复杂,要求把饼干放进同一形状的桶里,也就是说红色的方饼干要放进蓝色的方桶,蓝色的圆饼干要放进红色的圆桶。忽略物体最直观的颜色属性,仅仅关注其形状,需要大脑具有很强的处理冲突的能力。这一次,双语组的速度远远快于单语组。

双语的好处甚至可以体现在年老之后。对450名阿尔茨海默氏症(老人痴呆)患者的研究表明,与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相比,会说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患痴呆症的时间会晚4.3年。研究人员认为,双语者患痴呆症较晚的原因之一是双语能保持大脑活跃。即使是到40、50甚至60岁才开始学另一种语言,无法说得流利,也能活跃大脑。

客观地说,中国目前实施幼儿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前打好基础、满足学生未来英语学习的需要。但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并非只是早早地教小孩背单词那么简单。最自然而有效的方式是“父母各使用一种语言”:父母分别用自己熟练掌握的一种语言和孩子交谈,孩子就会自然领会,同时也可以防止混淆。除此之外,在家庭内部统一使用与社会不同的另一种语言,谈话发起人用何种语言开始,其他人必须用同语言回应,都是创造双语环境、培养双语使用者的好办法。

猜你喜欢

饼干杯子双语
杯子里有什么
挤眉弄眼吃饼干
送饼干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神奇的杯子
饼干喂鸟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