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羡问陶

2012-04-29吕冰王旭生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制壶宜兴文人

吕冰 王旭生

业,创烧于明代的前墅古龙窑至今窑火不断年问紫砂烧制成壶以来,500年间,宜兴人世代以此为对宜兴人而言,制陶是世代相传的技艺,从明武宗正德

宜兴是商贾眼中的生财之地,作为紫砂的生产集散地,街道两旁紫砂销售店铺,制壶工作室鳞次栉比。对宜兴人而言,制陶是世代相传的技艺,从明武宗正德年间紫砂烧制成壶以来,500年间,宜兴人世代以此为业,创烧于明代的前墅古龙窑至今窑火不断。紫砂也是传递亲情的纽带,宜兴不乏几代从事制壶的家族企业,据说现今当地从业人员注册工艺师达数万人以上。

宜兴古称“阳羡蜀山”,产“五色土”,烧制成器,表面平整具砂质效果,谓之为紫砂器,它是平民百姓日常饮茶的器皿,文人墨客也为之钟情,它是今日的收藏界新宠,拍卖场上,当代名家顾景舟的紫砂茗壶已突破千万元。紫砂产地宜兴,对于紫砂爱好者来讲是必要拜访的圣地,这里可以看到紫砂从开采到制作的全过程,如今宜兴蜀山南街上杨彭年、朱可心、裴石民、顾景舟等制壶名家故居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供参观者拜谒。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大师访谈

徐秀棠

1937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1954年师从紫砂陶刻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问:到现在为止,与紫砂行业同时起步、并存的许多行业现在都可能衰弱、萧条或者灭亡,而紫砂却无论在文化层面、市场层面,依然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您认为是怎样的因素在支撑它呢?

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讲为什么有紫砂?理由有三条,第一就是因为宜兴山里有丰富的做陶瓷的原料和燃料,这样就有了陶瓷;第二是因为从唐代开始宜兴的茶就很有名,到明代开始泡茶了,所以阳羡茶事催生了紫砂艺术;第三就是宜兴来的文人比较多,所以紫砂一开始就跟文人的关系比较亲密。

问:以前紫砂行业由文人介入,而使得紫砂壶闻名遐迩,时至今日,文化人与紫砂行业,需要以一种怎样的方式结合,才能创造今日紫砂的新辉煌呢?

答:我讲过:“字随壶传,壶随字贵。”就是讲一批文人接触了紫砂后,将紫砂向文人化发展,因为紫砂有宫廷紫砂、平民紫砂,也有文人紫砂。文人紫砂实际上是占据了紫砂的主要地位。我一直认为文人参与紫砂是有标准的,文人题壶时诗词、书法、镌刻、合适布局到紫砂茶壶上应该是融入。如果装饰的内容、艺术与茶与壶不相关联,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也就是糟蹋了茶壶。

问:近十几年来,收藏紫砂工艺艺术的市场,大部分是以投资心态为主,真正用自己的素养去体悟这里面的美感的人群还不成熟。您怎么看这种趋势?

答:这也是一种市场行为,没有办法。因为艺术品的发展,评论家、鉴赏家不等于这个行业的购买者、收藏家,现在这两者的接轨没有接好。花钱的人不一定会欣赏东西,会欣赏东西的不一定花钱。我认为,现在要关注紫砂圈子里的主流与本体,就是一个行业里面要有一批人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一部分不能乱。在树干上什么都可以长出来,哪怕是生一点虫子,有点蛀虫,都没事,但是本体要健康。

顾治培访谈

顾治培

1949年生于宜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85年起从事紫砂雕塑创作。尤以紫砂微雕作品见长,曾以2年时间创作“蟋蟀群英会”。以写实风格塑造70余种形态各异蟋蟀1028只,2002年被世界吉尼斯上海总部授予“吉尼斯之最”。

问;您如何想到以蟋蟀昆虫为主题,将紫砂微雕确立为自己的风格?

答:实际紫砂微雕早已有之,起源与茶壶同步,真正兴起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盛行于80年代,但紫砂创作仍处于初期阶段,紫砂微雕的创作手法单一和市场利益的驱动,题材一直局限在佛像、八仙、刘关张一类传统题材,我个人认为民间文化色彩的紫砂艺术在发展的路子上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创作现代人崇尚自然,向往田园风光,本人从小钟情山乡野谷,迷恋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多年的紫砂微雕创作实践中领会到“形色声味的莫过小小的促织,潜心研究蟋蟀,为了观察蟋蟀生活习性,我会到山野捕捉蟋蟀,制成标本,平时细心观察他们的形态、活动,我曾经趴在山上的草垛里,连看三天,晚上也住在山上。创作道路是艰辛的,从开始有制作蟋蟀的想法到摸索成熟用了近20年的时间。很多前辈都笑指为“雕虫小技”。还有些人让我赶紧申请专利,我没考虑过专利,现在我们紫砂,这边要传承,那边忙专利,其实是不利于良性发展的。我就一句话“您把什么都专利掉了''那别人做什么?”什么叫专利?我认为专利就是你做的东西别人做不出来。那就是专利——不用申请。

问:您的壶作为礼品已赠送了多位台湾高层的政要人物,台湾一些上层官员和社会名流十分喜欢您的壶,谈谈您如何与台湾结缘。

答:80年代“紫砂热”,台湾一些紫砂收藏家大量收购名家紫砂,他们很喜欢我做的壶,有位藏家萧正雄收藏了我300多件作品。1987年,他指定要一件昆虫笔筒,为了怕烧坏,我多烧了两件,他来取的时候全部都要,以绝食相逼,最后就全都卖给他了,他才满意,呵呵。

我的壶也作为礼品送给过萧万长、连战、吴伯雄,这些紫砂壶在创作时大多有寓意。如送给萧万长的《连心》壶,寓意台湾海峡两岸人民心连心。作为一个紫砂艺人,为台湾高层名流制壶,增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是我的荣耀;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为祖国统一事业作贡献,更是我的心愿。

张顺法李占平访谈

张顺法

1957年出生在宜兴。祖父辈均以陶为业。1976年进宜兴紫砂艺厂学徒,师从紫砂名家李碧芳。

李占平

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198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徒工培训班学习。三年后,进王小龙先生工作室,从事专业工作。两人有相近的经历,在生活中也是挚友,宜兴紫砂厂改制后,两人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工作室,其家人亲友也都从事紫砂制作的行业。2010年李占平的女儿李叶从南京晓庄学院毕业后,进入陶艺工作室学习。

问:紫砂工艺厂在宜兴紫砂近代历史有重要位置,直到今天所谓“厂壶”都被市场追捧,请问其原因。

答:当今市场上“厂壶”受追捧很大的原因是在市场上越来越少,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厂壶”是指由宜兴紫砂厂生产的壶。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当时命名为蜀山陶业合作社,这是宜兴紫砂厂的前身。1958年,合并其他28家私办的紫砂厂家建立“宜兴紫砂厂”。80年代最为辉煌,但到了1997年,宜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厂壶”有优劣之分,精品“厂壶”之所以受到市场认可,优势在于泥料纯正,制作规范精良,紫砂厂拥有一批当时紫砂界最著名的大师做指导,在技术上把关。

问:你怎么看待紫砂的继承与创新?

答:这不能不提到紫砂厂已故的七大老艺人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新中国成立初,七大老艺人作为宜兴紫砂厂技术辅导员,培养了一大批学子步入紫砂殿堂,现在很多制壶名家都曾受教于他们。我们这一代也是直接或间接受他们的教诲,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制壶工艺传承下来,而且在他们身上学到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创新要建立在技术纯熟的基础之上,如果制壶最基本的壶体重心都把握不好,即使壶做得很花俏,却出水不畅,这种创新有何意义?

问:你们作为紫砂工艺厂的老学员,你们觉得传统的工艺在当代是否有遗失?

答:当今紫砂行业内,水平差不齐,很多人没有接受过正规严格的训练,学习一年做的壶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而我们当年拍泥片,打身桶是基本功,打完一个丢掉再打光练基本功就至少要花一年的时间。制壶者缺乏这种训练,作品造型上就有很大问题。其他工序因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大打折扣,譬如炼泥,以前的陶土炼制前在室外经过几年的自然腐化,如今采用机械炼泥这种看似高效率的速成办法做出来的成品根本没法呈现紫砂特有的质感。

问:紫砂制壶的技艺学习是一个艰苦枯燥的过程,就您所知,年轻人是否愿意学习?

答:如今社会上有一些陶艺班招收学员,但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基本还是沿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办法。两年前,我送女儿到张顺法老师门下拜师。她现在慢慢地喜欢紫砂,当她自己亲手做的第一把壶出窑时高兴的不得了,很有成就感。我侄子也在学做壶,宜兴本地学制壶年轻人很多,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外面生活压力大,回来三年就可以出师,而且,一家人的团聚终归是最重要的。那么多异乡人,不远万里要过来学制壶,他们这些孩子,守着家门口,天时地利人和,有什么理由不学呢?

葛昊翔访谈

葛昊翔

1977年生,助理工艺美术师,师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邱玉林先生。2000年创立葛窑陶瓷艺术工作室。作品力求挖掘文人陶器的当代价值。

问:你说你追求的是文人陶瓷,你怎么理解文人陶瓷?

答:不管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脱离不了最内在的一种哲学思想,好比中国的儒、释、道这样的思想,都是以人为本的,它是借助于对人的尊重,对自身的敬畏,才会产生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现状的、意念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深浅层次不同,便会有高低之分,创作者自身的高度限制了他的艺术作品高度。

问:葛记陶瓷独特之处在哪些方面?

答:就我来说,重要的是火的变化,不同的东西要用不同的火候,要不同的时间,要控制不同的基态,然后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回归到我们聊到的前一个主题,就是文人陶,就会做到和而不同。比如我们有十个罐子在这里,都是绿野仙踪,你会看到每一个都会有差异,每一个都不同,但是,当时你乍一看就会觉得这就是同一个效果的东西,他会给你带来想象的空间。

问:你怎样保持作品个性鲜明,又被市场接纳?

答:我觉得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对于市场,我们肯定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但并不是去和市场、和社会对立,只要我们协调好就行。对于想做的事情,先把它定位好,尽力去做,同时,我们要创造一些具有社会价值、符合市场需求的东西。但我会把两者分开完成。假如说齐白石在画画的时候就考虑去卖画的话,他的画画出来就都是为了恭维人了。

猜你喜欢

制壶宜兴文人
宜兴釉陶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文人与酒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文人吃蛙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宋代文人爱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