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中的景深与光线
2012-04-29华威
华威
微距摄影拍摄的是微小的物体,不论是野外的小花还是公园草叶上的昆虫,摄影师都可以借助微距摄影将其神奇的生物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展现给我们一个与宏观物象完全不同的精彩的微观世界。
景深
景深与生物对称性
我们知道,生物在自身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物对称性,比如花朵的对称、树叶的对称和昆虫身体左右的对称等等。这种对称为微距摄影提供了一种展现生物本身形态特征绝好的拍摄方法。我们知道,在微距摄影中,相机距离拍摄对象非常近,也就是对焦距离非常近,这就使得拍摄画面的景深非常浅。我们知道摄影中的景深与对焦距离、光圈和镜头的焦距紧密相关。对于特定焦距的镜头来说,除了对焦距离,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在微距摄影中,使用最大的光圈和使用最小的光圈所获得的景深往往在拍摄对象的表现中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在微距摄影中要清楚地展现出一个纵深中生物的影像,通常意义上所能够获得的景深往往是不够的。而且在数码摄影中,在缩小光圈到一定数值之后,由于经过光圈和影像感应器像素单元的光线会发生光学衍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所拍摄画面的清晰度。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摄影师在拍摄中将生物的对称性运用到拍摄中,便可以充分发挥现有景深的画面表现力,获得满意的画面表现效果。
在昆虫拍摄中,我们可以从正侧面拍摄一只昆虫,尽管拍摄到的仅仅是侧影,但是由于生物的对称性,观者在观看一个侧面的同时可以想象出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从正前方和正上方直接拍摄昆虫,这些角度能够直接将昆虫的生物形态和其对称性直接表现出来。
在花卉摄影中,可以从花卉的正上方拍摄,这一角度能够将花卉的外部轮廓和形态特征非常准确地在画面中展现出来。
在借助生物对称性进行摄影的过程中,摄影师视点的选择也特别重要。摄影师对于视点的选择要保证相机与拍摄对象保持在同一高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眼平取景,这样不仅能够从视觉上保证拍摄对象在画面中以正常透视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在视觉感官上能够给人以平稳的视觉感受。另外,这种表现方式最为重要的一条在于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画面的景深,达到预定的画面效果。
当我们从非正侧面观看一个拍摄对象的时候,往往物体的形态特征并不是十分明显,而且由于繁杂背景的干扰,往往不能将拍摄对象的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当摄影师调整相机的机位,使得相机与拍摄对象保持在同一高度的时候,画面中杂乱的背景往往会被完全处于景深之外的虚化背景所代替,被拍摄对象也完全处于画面的景深范围之内,整个生物的外部轮廓和形态特征在拍摄中便会得到非常突出的表现。
巧用浅景深
微距摄影的景深很浅,为了将拍摄对象清楚地在画面中呈现出来,摄影师往往需要在拍摄中使用较小的光圈,以获得较大的景深。但是摄影师也可以逆向操作,在拍摄中发挥微距摄影景深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局部特征,比如拍摄对象柔软的绒毛、粗糙的表皮、密集的排列或是松软的质地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浅景深所独具的画面表现力在画面中得到精彩的表现。比如在食品摄影中,为了表现食品表层的质感和肌理,往往会使用浅景深来进行局部表现,而且可以得到很好的画面表现效果。
延伸的景深
在微距摄影中,即使使用很小的光圈,最终所获得的画面景深也会非常浅,这样在画面的表现中往往不能将拍摄对象的所有部分都拍摄清楚。为了将所有部分都在画面中清晰地表现出来,可以先针对拍摄对象的不同部分进行多次拍摄,这样在不同的画面中拍摄对象的一部分是清楚的,然后再使用数码影像合成技术,对于这些在同一位置和视点拍摄的同一表现对象的照片进行合成,最后就可以获得具有很大景深的微距摄影画面。由于这一技术要进行多次拍摄和后期合成,因此这一拍摄方法仅仅适用于静物的拍摄,而且要求拍摄环境统一、稳定。
光线对景深的影响
在微距摄影中,不同的光线对于画面的景深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户外摄影中,由于拍摄的对象常常处在高大的树林下面或是茂密的灌木丛中,加上拍摄中要架设三脚架,这样对于拍摄对象的光线照度便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画面的正确曝光,在一定的快门速度下,往往不得不选择使用较大的光圈来进行拍摄,因此所获得的画面景深非常有限,尤其在多云和阴天进行拍摄,这种影响会非常明显。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离机闪光灯进行补光,那么整个情况就会有较大的改观。由于闪光灯在近距离的微距摄影中会将足够强度的光线照射在拍摄对象上,这样在拍摄中摄影师就可以使用比自然光较小的光圈来进行拍摄,从而使画面的景深得到很大的改观。
景深与清晰度
画面的景深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清晰度。如果画面的景深不够,那么只有局部的拍摄对象在画面中能够被清晰地表现出来。
景深影响的是画面中表现对象的清晰度。整个画面的清晰度跟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拍摄的快门速度、对焦点、拍摄对象的状态、是否使用三脚架、是否使用微距云台、三脚架构件的刚性等。就快门速度而言,如果是手持拍摄,那么快门速度必须高于所使用焦距的安全快门速度,比如镜头的焦距为50mm,那么使用这一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最低的快门速度应该是1/50秒。如果拍摄使用的相机或者镜头具有防抖功能,那么开启这一功能,则会将同等情况下的安全快门速度降低1-4挡。如果使用了三脚架,在被拍摄对象静止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较长的快门速度,以获得较小的光圈来获得满意的景深。如果拍摄对象是运动的,比如微风吹动下的花朵,那么为了保证所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就应该使用足够高的快门速度来抵消拍摄对象的运动对于画面清晰度的影响。
在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当摄影师凑近相机的取景器进行构图时,即使是眼睛简单地靠近取景器,都会使画面的对焦点发生漂移,如果再加上三脚架不同构件之间因为刚性原因所产生的细微变形或偏移,这些对于最终画面的清晰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微距摄影中摄影者在释放快门的时候远离照相机很有必要,摄影师可以选择使用实时取景来进行画面构图,使用快门线或是遥控器释放快门的方式来避免因接触相机对于画面焦点的影响。
在微距摄影中对焦和构图的细微变化对于画面的清晰度和最终画面的效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使用普通云台进行构图和对焦,往往很小的调整都会使整个画面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在高倍率微距摄影中,这种问题非常突出。如果在拍摄中使用了微距云台,那么云台便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进行细微、稳定的调整,而且摄影师在取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中看到的画面变化是连续的,摄影师通过仔细观察和选择,往往既可以拍摄出具有严谨构图的画面,而且能够使得画面的焦点始终保持在所要表现的对象上面。
光线
前景与背景的影调
即使在微距摄影中,光线仍然服务于画面表现主体的造型表现。针对不同的表现对象和不同的表现题材,摄影师可以选择适合表现主体的光线类型和光线设备来拍摄,以取得满意的画面效果。比如在户外拍摄一束花朵,摄影师可以选择使用柔和的散射光来进行拍摄,使用这种光线进行拍摄,拍摄对象和拍摄对象所处的背景通常在画面中都会以相同的影调呈现出来,但可以通过景深的控制使表现对象在画面中显得更为突出。如果在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使用一只闪光灯或是两只闪光灯进行补光,那么由于被拍摄对象离背景通常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前景上的拍摄对象在画面中的影调就会比较亮,而背景的影调则被压暗,从而使得拍摄对象在影调上与画面背景形成很强的对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突出轮廓
在微距摄影中,为了突出表现对象的画面造型,有时会选择使用来自拍摄对象左右两个方向的侧面光来照亮被拍摄对象。在这种光线的照射下,被拍摄对象的立体造型会得到非常突出的表现,同时画面的细节和肌理效果会因为这种光线的照射而得到强化,通常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拍摄效果。
在微距摄影中,另外一种突出物体轮廓的方法便是使用逆光。使用逆光的情况下,如果选择深色影调的背景或是黑色的背景板,那么逆光在画面中所产生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使用逆光配合正面光进行拍摄,往往在展现被表现对象外部轮廓的同时,还能够将被表现对象丰富的细节和层次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通透的光感
对于一些透明或是半透明的拍摄对象,不论是树叶、花瓣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拍摄对象,还是玻璃、塑料等人工制作的器物,如果使用逆光进行拍摄,那么当光线穿透或是部分穿透这些物体的时候,便能够将与这些物体有关的质地、内部纹理、材料特征等在画面中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取得非常独特具有通透感的画面效果。这种光线表现方式往往在此类拍摄对象的画面表现中被普遍使用。
整体与局部
光线本身的覆盖范围决定了微距摄影画面的覆盖范围。通常画面的整体光线设计能够使得整个画面取得统一的画面照射效果。但是在这种整体光线照射的基础上,如果在画面中引进一束光线来照亮画面的某一局部,可使得这一部分的画面效果得到强化。在这样的画面中,一种是整体的光线照射,一种是局部的光线照射,再加上两者在色温、光线强度、光线方向等方面的变化,可以使画面取得非常富有戏剧色彩的效果。
漫射光与细节
在微距摄影中,对于很多影调柔和、层次细腻的表现对象,可以考虑使用漫射光来进行表现。在有多个窗户的室内进行拍摄时,来自窗户的光线经过室内的白色墙壁反射后,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漫射光照射效果。相比直射光的照射效果,漫射光更利于画面层次的表现,因此所拍摄画面往往具有丰富的细节,尽管有些细节并不明显,但是凭借后期数码影像处理技术,可以轻松地使其显现。
在漫射光的照射下,摄影师所拍摄的具有丰富细节的拍摄对象能够在最终画面中以丰富的层次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即使在最终的画面中,被拍摄对象的细节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因为所拍摄的影像已经将这些细节记录了下来,通过数码后期处理技术进行调整,可以轻松地将这些细节以较为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