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2012-04-29石献春
石献春
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教师作为新课改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对课改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教师不但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素质,更新教育观念,还应妥善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但长期以来,“我教你学”“我听你讲”的课堂讲授方法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体现着尊重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还应以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爱好,赞赏每一个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善意。当教师赞许地说“你读得真有感情”“你的想法真独特”“你的作文很有灵气”时,学生一定会满怀喜悦,在教师的赏识中更加努力、积极地学习。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启发和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思维的方法,还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当学生在迷茫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其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不前时,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激发他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引导可以是一种巧妙的暗示,当学生在繁杂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时,教师应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指点迷津。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和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反思型教师。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行动,使教学更有目的、计划和针对性。教学中的反思能够及时、主动地调控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不但能够对教学中的失误进行分析和矫正,还能对成功的做法加以整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