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漫谈
2012-04-29冯华
冯华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例如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好语文来讲是多么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针对本班学生胆子小、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设展现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随时关注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我们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更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如本班的董旭东同学,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他很少和同学及老师交流,有时的眼神交汇,他总是胆怯躲闪,课堂上的提问,他也总是沉默不语。但我发现,他非常遵守纪律、学习也很认真,于是我就抓住他的这个优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渐渐地,他的小手敢悄悄地举起来了,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我就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鼓励,他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能和同学一起玩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变得越来越爱学习了。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多组织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可以把某些看起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例如,为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我设计了一个“错别字医院”专栏,把学生经常出错的字当做“病人”写在专栏内,让学生自愿报名当“小大夫”,给错别字“诊病”,找出“病因”。对难辨的错别字,还鼓励“小大夫”“会诊”。这样“治愈”一个“病人”,就消灭了一个错别字,而且根治力强,“旧病”“不易复发”。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懂得古今中外不少杰出人物是靠突发奇想叩开成功大门的,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认真地聆听,不应态度冷淡,不应不耐烦、打断学生的话,更不应嘲笑、讽刺。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用赏识、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语对于一节新课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导入语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开场白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
我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境界,让学生精神振奋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蜜蜂引路》这篇文章时,我采用“我说你猜”的游戏方式来导入这篇课文,刚一开始,学生就被吸引了,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迸发,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在课堂上放飞,让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让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彰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