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最多的感觉是头痛
2012-04-29纪小龙
纪小龙
近日遇到一个朋友的儿子,20多岁,因鼻窦炎到医院做检查,结果,却在头颅的核磁片子上,偶然发现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
医生说,需要马上住院,立即开刀,不然,说不定会有生命危险。
在我的博客里,有位网友问:
纪医生,你好!我姐今年30岁。4月底检查出良性脑膜瘤,已有鸡蛋大小了,左眼已经完全失明了,现在右眼也开始视力下降。由于是长在大脑主要血管附近,医生说很危险。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延长寿命啊?或是不让视力继续下降?
这两位朋友和家人都是被偶然发现的脑膜瘤搅乱了生活。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脑膜瘤。从脑膜上的细胞长出的肿瘤叫做脑膜瘤。
总的来说,从医生多年的经验看,多数脑膜瘤是良性肿瘤,是可以治愈的。从这一点来说,脑膜瘤不必大惊小怪。但是,既然是瘤子,总得治疗吧。如何正确治疗(既不过度又能治好)脑膜瘤,就需要你有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了。
脑膜在哪儿
一般人的感觉都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位就数脑了。这是对的。从脑部保护“措施”的壁垒森严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脑部从外向内依次有:头皮、颅骨、脑膜3个“保护机构”。其中单就脑膜来说,又由3层结构组成:
1、外层:为硬脑膜。厚而坚韧,有神经血管,主要由纵行的胶原纤维组成,有保护和支持脑的功能;
2、中层:为蛛网膜。是疏松成网状的透明薄膜,其下的间隙称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在颅顶部形成颗粒状突起,伸入硬脑膜静脉窦内,脑脊液主要由此进入血液;
3、内层:为脑软膜。紧贴于脑表面,有丰富的血管,能伴随血管深入脑和脊髓组织,进行营养代谢作用,并参与组成脑室的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3层结构犹如一件优质的棉袄包绕在脑的表面,起到保护脑、营养脑、调节脑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脑膜就没有脑的存活。
脑膜瘤的特点
在脑部所有的肿瘤中,胶质瘤是最多见的,其次就是脑膜瘤,因此,我们说脑膜瘤属于很常见的肿瘤。
从年龄上看,脑膜瘤在成年人较多,老年与儿童较少,婴幼儿更少。
脑膜瘤又一个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这是与多数肿瘤不一样的地方,至于为什么,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从脑膜瘤生长的部位来看,最多见的是脑顶部的表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其次是脑底部(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
值得提醒的是,脑膜瘤可以“跑出”脑膜的部位,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这种脑外的脑膜瘤是异位,千万不要当成恶性转移。
脑膜瘤多数为一个(单发),少见的有多发的,2个、3个甚至多达几十个,散在于同一部位。这时也不要当成是恶性的表现。
脑膜瘤最多的感觉是头痛。这是由于脑子被坚硬的颅骨紧紧包绕和保护着,当脑膜瘤个体较小时(几厘米以下),颅骨内的压力还不大,这时一般不会有感觉,只有当瘤子慢慢长大(几个厘米以上)时,颅骨内容纳不了了,压力增大,就会出现头痛。
发现脑膜瘤怎么办
20年前(好遥远,可见脑膜瘤不是什么新病、“奇”病),我就对几百例脑膜瘤进行过分析(见《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5年第04期),总结过脑膜瘤的一些特点。总的来说,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都应该警惕,可能是在提醒你有脑膜瘤的可能。拖的时间越长,症状越多。
一旦发现脑膜瘤,应对措施大致有3种情况:
1、如果是查体时偶然发现的,并且自己没有感觉,可以隔3~6个月复查(CT扫描或核磁扫描都可以),看看瘤子是长大了,还是不长,或者缩小了。然后,再决定如何治疗。因为你没有感觉,说明瘤子还不大,或者生长很慢,不要急急忙忙地就采用不合适的方法治疗,不合适的治疗方法反而不利。有人的脑膜瘤可以一辈子不长大的。
2、如果有头痛症状,然后去医院检查头部CT或核磁,发现有脑膜瘤时,说明瘤子长大了,并且压迫了脑部组织,出现了头痛,这时就需要治疗。
脑膜瘤的治疗分为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如伽马刀、X刀等照射方法),到底采用哪种方法,绝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要参考年龄、性别、症状轻重、瘤子部位、瘤子大小、瘤子生长的快慢等多个因素综合分析后选择的。千万不要轻易决定采用何种方法。自己拿不定主意时,可以多找几家医院看看为好。
3、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脑膜瘤,或极少数恶性脑膜瘤患者,不必要强行手术。这时,仅作减压性手术,然后采用非手术治疗,得以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