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资讯

2012-04-29

大众健康 2012年7期
关键词:研究

缺乏睡眠时更爱垃圾食品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对睡眠不足的人而言,甜点、薯片等不健康食品更具诱惑力。这一结果再次显示充足睡眠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这与认知控制存在关联。当你疲惫、缺觉时,警惕性下降。即便你知道自己不应该吃某些食物,疲惫时可能还是决定去吃。”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更好的选择是在家中和办公场所放一些健康食品,方便拿取,有助作出健康选择。(《广州日报》)

慎给青少年使用CT扫描

英国一项新研究说,在青少年时期接受CT扫描会增加以后患癌症的风险,这说明医生在选择是否给青少年做CT扫描时应更仔细地权衡利弊。他们调查了约18万名英国人的医疗档案,这些人在1985年到2002年间接受了CT扫描,当时他们年龄都在22岁以下。

分析显示,他们在第一次接受CT扫描后的10年中,出现癌症的风险高于正常水平,且患癌风险与接受多次扫描而累积的辐射剂量成正相关。相当于两到三次普通CT扫描所带来的辐射剂量,会导致患者出现大脑肿瘤或白血病的风险上升3倍。

CT扫描的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它利用射线穿透被测物体,再用计算机建立三维图像,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的情况。扫描中产生的辐射可能会对身体组织造成伤害,增加患癌症风险。

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通过直接证据显示青少年时期接受CT扫描会增加患癌风险,但这一研究结果不是让患者拒绝CT扫描,而是提醒医生更好地衡量利弊。CT扫描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患者病情确实有需要,还是应该接受CT扫描。(《新华社》)

压力之下男人更善交际

德国科学家发现,在压力下或战火中,男人往往变得更善交际,也更愿意进行团队合作。这个来自心理测验的发现颠覆了一个存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结果。

以前,科学家认为女人在压力下变得更具保护性和更善交际,但男人只是变得更好斗。现在,研究人员用演讲模拟了一个“压力”环境,结果发现男人表现出和女人完全相同的行为,即“照顾和帮助”的群体本能,而不是简单地“战或逃”。

德国弗莱堡大学的科研小组,在研究中分析了男人在压力情形中作出的反应。科研人员表示:“男人显然表现出‘社交方式行为,这是压力直接导致的结果。我们从以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中就已知道,遭遇压力情形之前和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建立良好社会关系可减少压力反应。显然,应对策略根深蒂固,所以人在遭遇压力后可通过积极的社会行为改变压力反应。”(《北京日报》)

“聪明炸弹”专杀癌细胞

新研究显示,医药界在对抗癌症上加速取得进展,有一种新的“聪明”药物可以直接将强效毒物传送给癌细胞,而不致毒害健康细胞。

据报道,初露头角的“聪明炸弹”类药物是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发表,医药界最具希望的发展之一。聪明炸弹是双效抗癌武器,这种药物包含与特定癌细胞有关联的抗体及强效毒素。化学作用串起抗体及毒素,并在附着到肿瘤细胞后分道扬镳,药物会释放出毒素并杀死肿瘤细胞。邻近的健康细胞不会受到破坏。(《中国新闻网》)

肤色深不易起皱纹但更易长斑

如果你向一个驻颜有术的人请教青春常驻的秘诀,而她却告诉你“无他,唯俺肤色深,不易起皱纹”,你可能以为她是在糊弄你。研究显示,她的回答确有道理,但是也不可把它当成绝对真理。

导致皮肤衰老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年龄增长,还有一个是光致老化,也就是皮肤因长期日光照射而加速衰老的过程。对于前者,不管是否愿意,我们没有人能避免岁月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在自己身上留下足迹。但是对于后者而言,那就应另当别论了。光致老化的程度与速度取决于你的肤色。

事实上,不管是何种肤色,岁月留痕终究无法避免,最终肌肤还是会暴露我们的年龄。不过,每天使用防晒霜可以延缓光致老化,使用滋润霜也可以使肌肤状况得到改善。(《国际在线》)

剖腹产出生的孩子肥胖风险更高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生孩子选择剖腹产,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出现肥胖症症状的风险更高,这应该成为准父母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调查了1255对妈妈和宝宝的情况,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的孩子是通过剖腹产出生。在孩子3岁时的跟踪调查显示,他们出现肥胖症状的风险是其他孩子的约两倍。

研究人员说,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那些本身偏胖的妈妈选择剖腹产的可能性更高,而母亲的肥胖程度是导致孩子肥胖的因素之一。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与生产方式有关,以自然方式生产的孩子在经过产道时会携带上母亲体内的一些细菌,而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则缺少这些细菌。这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差异,使他们的身体在吸收食物营养时存在某些差别,最终导致肥胖风险的不同。(《新华网》)

笑容分析让笑里无法再藏刀

笑,是人的一种平和心态以及善良的内心表现,高兴就开怀大笑,悲伤就嚎啕大哭,周围似乎已经很少有这种真性情的人了。或许是因为生活,工作以及其他方面所迫,即使不开心你也必须保持微笑,很多时候当你面对一张微笑的脸你会充满困惑,根本看不清究竟是开心还是不开心。

现在你完全不用担心了,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帮助你判断你面前的笑容究竟是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还是强颜欢笑,更关键的是,普通人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辨别真假微笑,或许这就是该项技术最为强大的可怕的地方。

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善意的谎言,有了这项技术你或许就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意图了,比如说你跟男友出去买衣服,穿上新衣的你总喜欢征求男友的意见这件好不好看呀,有多少男友会直截了当的来句“丑死了!”他们更多就是笑一笑“还行吧!”而如果店里装了集成该技术的摄像头你就可以知道男友的真正的意思了。再比如在法庭上有这么一种技术监督着证人或者原被告,他们应该不敢轻易撒谎了。

此外,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们正打算将此类技术应用到自闭症儿童身上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与人交流。(《科学网》)

欺骗为人性固有一面

诚实从小就会被灌输到孩子们的脑子里,可真正能做到任何事都诚实的人并不多。根据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示,没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正值,所有人都会未来自己的利益而说谎。

科学家找了一些志愿者加入测试,在纸上有不同的矩形,每个矩形内有不同的数字,而有两个数字相加会等于10,志愿者要利用5分钟时间找到尽量多相加等于10的矩形。找到的对数将得到响应的报酬,也就是找到的数量越多拿到的报酬也就越多。最后的结果将写在白纸上。第一组测试收集好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报酬。而第二组测试有所不同,研究者在收到白纸后,将它们扔入了碎纸机,随后由被测试者提供结果。

两组测试相差明显,第一组平均找到的结果仅为6对,而第二组平均可以找到7对左右,有的人甚至找到8对、10对。测试结果很明显,我们当中有一小部分人是社会中的耻辱,他们经常会伪造事实,比如说结果是10对的人。但很多人会撒一些小慌,或多或少的会夸大一些细节,这或许是人性上固有的一面。(《科学网》)

哭泣超过15分钟易得胃病

人从一生下来就会哭,哭泣是上天赐给人们的神奇礼物,适当哭泣有益健康,而哭泣过度则有害身心。

美国明尼苏达州神经病学家和眼泪研究专家威廉·H·弗雷博士对眼泪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发现,85%的女性和73%的男性哭泣后悲伤和愤怒得到明显缓解,压力大大减轻。因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和催产素。但是因洋葱等刺激而流出的眼泪中则没有这些物质。由此可见,哭泣落泪可以排出体内积蓄的导致抑郁的有害物质,减轻压力。

但弗雷博士还发现,哭泣并非完全有益健康,如果悲伤和愤怒情绪得到发泄后仍哭泣,就会伤身体。哭泣超过15分钟,容易导致胃病。胃肠消化功能对情绪极度反应特别敏感,所以哭泣太久,会直接影响到胃肠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减慢,影响食欲,甚至诱发多种胃病。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和荷兰蒂尔堡大学心理学家最新研究还发现,哭泣时间过长,容易损伤视力,也更容易让人进入心理疲劳期。因此,哭泣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15分钟内为好。(《生命时报》)

早晨写日记可预防痴呆

近日,日本北原生活支援诊所院长、脑神经外科医生菅原道仁指出,与男性相比,女性得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低,这是由于女性喜欢与人聊天,还要负责日常家务,动嘴动手的机会多,从而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而很多男性的思维模式固定化,缺乏变化,导致记忆力产生衰退。

为此,菅原道仁建议老年男性通过“晨写日记”来锻炼记忆力。即每天早晨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如午饭吃了什么,夜间看了什么电视节目等,尽量记下来,借此测试记忆力。日记也可以采用图画的形式描绘。长期就能提高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生命时报》)

学历越高活得越长

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接受教育越多的人寿命越长。新研究发现,至少接受9年学校教育的人,40岁之后死亡危险明显小于那些接受8年或8年以下学校教育的人群。

这项新研究结果表明,并非延长学校教育年限就可以使人更长寿,但是,受过更多教育的人,相对来说,人生观更积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行为,更关注有益健康的各种因素。因此其癌症等疾病及事故死亡率都会大大降低,寿命自然会更长。

科学家还表示,新研究发现,预期寿命与吸烟有关,而多项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低的人,戒烟难度更大。(《生命时报》)

过量补充维生素可致癌

每天吃点维生素,补充营养,健身强体,况且维生素安全,不小心吃多点也不怕——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想法。可就在近日出版的英国《卫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别再相信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的广告了——每日服用维生素片剂可提高疾病风险》的新闻,其中提醒人们,类似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片这类常见膳食补充剂,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安全。每天服用,对身体可能有害无益,甚至增加患癌症风险。(《金陵晚报》)

大餐后3小时就长肉

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脂肪在人体中囤积的速度,通常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很多。研究表明,人们在吃下大餐约3小时后,食物中的脂肪就会迅速积累到腰部。

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摄入能够被仪器追踪到的脂肪。一小时后,脂肪就已被消化,并以小脂肪滴的形式进入血液,被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而腰部脂肪组织的细胞最容易“黏住”这些脂肪滴,并将其储存起来。不过,在进食早餐后,只有一少部分脂肪会储存在腰部,但是进食晚餐后,食物中一半左右的脂肪都会囤积在腰部。也就是说,如果吃了含有大约30克脂肪的晚餐,腰部随后就会多出两三茶匙的脂肪。

不过,研究人员称这种储存只是暂时的,积累的脂肪在黎明前能够被分解掉。但是如果暴饮暴食,脂肪就会转移到臀部和大腿,长此以往,体重就会不断增加。(《生命时报》)

嚼口香糖伤短期记忆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嚼口香糖可能损伤大脑的短期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组试验研究嚼口香糖对记忆力的影响。第一组试验要求部分参加试验的志愿者猛烈咀嚼无味口香糖,并同时记忆一些随机出现的字母序列,另一部分志愿者重复上述试验,但以自然的速度咀嚼无味口香糖。在第二组试验中,研究人员要求这些志愿者们指出一段字母序列中缺少刚才出现的哪个字母。试验结果表明,嚼口香糖的动作影响了这些志愿者们回忆字母序列的能力。

卡迪夫大学的梅希尔·卡兹洛夫博士表示,有香味的口香糖或许可以抵消这种负面作用。不过咀嚼得越久,香味消失得越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当口香糖没香味时就吐掉吧。(《生命时报》)

面对压力女性心脏要比男性弱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处理心理压力方面,女性心脏要比男性心脏弱。研究人员说,这样的差异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失去伴侣等会使情绪不安的事情上,要比男性更易有心脏问题。

研究人员指出,减轻压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心理压力对女性的心脏影响较明显,因此,那些有与心脏相关症状的女性,当遇到压力时应该告诉医生。同样,该研究结果还可以部分解释“心碎症候群”,像是有些女性在伴侣去世时,会看起来像巨大的心脏病发作,不过没有妨碍。因此,当女性感到不舒服时,应让医生知道她是否有极大的压力。(《中国妇女报》)

痛风药能缓解心绞痛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使用了40多年的痛风药别嘌呤醇(allopurinol)对心绞痛具有一定的疗效,有助于患者增强身体活动能力和缓解心绞痛症状。

新研究中,艾伦·斯特拉瑟斯博士及其研究小组调查了65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别嘌呤醇,另一组服用安慰剂。之后进行同样强度的跑步运动。结果发现,别嘌呤醇组患者比安慰剂组患者最长运动时间多出25%。心电图记录结果显示,患者服用别嘌呤醇之后,到心脏出现缺氧信号之前,身体活动时间明显更长。

英国心脏基金会慈善机构负责人彼得·韦斯伯格表示,这项新研究表明,别嘌呤醇对预防心脏缺氧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与其他心绞痛药物相比,别嘌呤醇更便宜。另外,别嘌呤醇不会导致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因而头疼乏力等常见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更低。(《生命时报》)

两种基因曾将人类推向灭绝边缘

日前,科学家发现了曾使人类遭受重大打击的细菌疾病病因,即某种细菌改变了人体内的两种免疫系统基因。通过对这两种基因的研究,研究人员对人类进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大约10万年前,人类曾处于灭绝的边缘。在非洲,人类数量开始低于1万。但是,在随后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却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繁衍。新的遗传证据显示,促使人类进入瓶颈期的是一种大规模流行病,这种病症由细菌引起。这种细菌会影响两种免疫系统基因,让它们转而与人体互斥。但是,战胜这种细菌的方法十分简单:除掉“背叛”人类的这些基因。

美国研究人员找到了这两个易受上述细菌影响的基因,即Siglec-13和Siglec-17。这两个基因能够编码控制整个免疫系统的蛋白质,并帮助免疫细胞决定是否对外来物实施攻击。研究发现这两个基因在黑猩猩体内十分活跃,但在人类中却已经“沉寂”。实际上,Siglec-13已经完全从人类基因组中被删除,而Siglec-17也已丧失了功能。基因数据显示,44万至27万年前,这两个基因在部分人类中就已“关闭”,但是,这种现象遍及整个人类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直到4.6万年前,还有一部分人的Siglec-13在发挥效用。正是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Varki认为,人类的祖先几乎遭受到这种细菌疾病的毁灭性打击。(《中国科学报》)

发现促进衰老的蛋白质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蛋白质在高龄实验鼠体内含量远高于幼鼠,如果使实验鼠体内不再产生这种蛋白质,其患上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研究小组认为,血液中的“C1q”蛋白质会扰乱组织再生,如果这种蛋白质的量过剩,就会促进衰老。

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操作,制作出不能产生“C1q”蛋白质的小鼠,这种小鼠的肌肉等组织的再生变得非常活跃,且心力衰竭、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症状也得到改善。

研究人员说,人体内也存在“C1q”蛋白质,如果能够开发出遏制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的药物,就有可能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但由于“C1q”蛋白质对人体也有许多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平衡其利弊也将是一大难题。(《新华网》)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