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零部件 冰火两重天

2012-04-29曹晓昂

汽车纵横 2012年7期
关键词:整车工厂汽车

曹晓昂

冰:自主企业的严冬

如果说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感受到的是市场的凉意,那么对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严寒。

“我们感觉到前途渺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对于企业的未来,浙江力邦合信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的老板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力邦合信是一家来自浙江的中等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制造,目前他们主要为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提供产品配套。2010年,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上升的利好驱动下,为顺应汽车产业升级的趋势,力邦合信主动从日本引进了EPB(电子驻车制动器)产品研发团队,进行了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开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却几乎无人问津。

这种困境,并非力邦合信一家所独有。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中国汽车配套体系的状态是:合资品牌汽车在产品配套方面,基本上采用本国配套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而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拒于千里之外。“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说得重一些,连一颗螺丝钉也不给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以开发的机会。”行业人士不无担心,这将直接导致自主的零部件在各方面很难得到提升。而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对于关键或核心零部件的配套也以外资或合资品牌为主,或干脆硬性规定自主零部件企业必须有几年的配套经验,由此,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难以进入其配套体系。

但是,对于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与其期待着外资企业的仁慈、整车企业的关照、政府部门的扶持,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应该从自身开始解决问题。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是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前些年,这些企业还可以凭借产品数量和价格的优势,获得一些利润空间,但到现阶段,随着原料资源、人工成本价格的日趋上涨,这部分利润已经越来越稀薄。

艰难的市场,残酷的竞争,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和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目前,有的企业甚至是在赔钱赚吆喝,继续做下去,亏损额度更大,但是不做,就只有关门倒闭。”苏州久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淑娟告诉记者,“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到了必须要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关口。”久工自动化是一家100多人的自动化设备供应企业,为企业配套订制非标准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在他们的客户中,有很多是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山东盛泰车轮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我们去年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全自动车轮生产线,总投资额大约是2.5亿,产业不升级就只能被淘汰。”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汪有国表示。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经历着严寒的冬季,但“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太远”,经历市场风暴洗礼后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更加强大。

火:跨国企业扩张速度加快

与面临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和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压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不同,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

已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拓展了经营业务的大陆集团也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长春工厂二期开工、合肥两轮轮胎工厂奠基、扩建芜湖工厂、黑河冬季试验中心开业……此外,大陆集团康迪泰克系统部还将于今年在常熟工厂建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贝内克-卡里科业务单元亦将在张家港建立一条新TPO表皮生产线。

博世集团在中国的业绩也是稳健增长,其中博世底盘控制系统自2002年进入中国后,先后于2005年建立了苏州技术中心,2006年在苏州修建了车辆试验路,2008年在内蒙古牙克石建成冬季汽车测试技术中心。2012年2月,博世底盘控制系统新工厂在成都奠基,据悉,成都新工厂占地约190亩,总投资额达1.37亿美元(约8.8亿人民币),一期工程预计将实现年产140万套ABS/ ESP系统及1900万套轮速传感器。此外,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位于江苏省东海的汽车测试技术中心一期工程也将于2012年底竣工。

2012年4月,日本电装公司宣布将投资72亿日元(约为人民币5.5亿元)对位于上海的技术中心进行迁移和扩充,新建风洞等大型评定设备,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2012年6月,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工厂的扩建竣工使得此次扩建后,工厂的规模扩大超过一倍,伟世通公司产品部总裁马盛隆(Steve Meszaros)表示:“此次工厂扩建将使我们在华的电子产品能力如虎添翼。”隶属于菲亚特集团的马涅蒂 马瑞利公司于1996年开始陆续在上海建立了动力系统和排放系统工厂及研发中心,在芜湖建立了动力系统和车灯系统工厂,在广州建立了电子系统的工厂和研发中心。2012年,马涅蒂马瑞利与长春富迪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动力系统的零部件,进气歧管、节气门体、油轨和空气/燃油模块等。

在排放控制技术系统领域居全球领导者地位的法国佛吉亚集团于1992年在中国设立了首家工厂。目前,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系统在中国共有10家工厂以及一个研发中心,专注于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生产与研发,预计未来两年,该集团还会新建五家工厂。

在这一轮热潮中,甚至连定位于中高端品牌的全球领先汽车皮革制造商——鹰革沃特华也快马加鞭,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在2012年4月,北京车展期间,鹰革沃特华的总裁兼CEO Jerry Sumpter宣布,他们已与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开始合作。“鹰革沃特华积极与本地区域内的专家会谈,观察并收集价值链上下游市场洞见——从汽车制造商到汽车购买者,”Sumpter说。“这些洞见帮助我们将市场导向型的创新带到生产中。”

战略思考零部件行业

在全球经济疲软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市场在2012年面临的成本上升、需求放缓局面将加剧市场竞争,加速行业洗牌。因此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过去单纯的低价法宝面临失效。只有在价值链上下功夫,通过创新来提升品质才是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当前跨国零部件集团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间不同的发展现状,反映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辨证关系,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是其永恒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整车与零部件战略体系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事实上,零部件是整车生产的基础。目前,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性汽车产业链正在逐步构成新型汽车工业零整关系,与原有的汽车产业垂直一体化分工协作模式不同,汽车零部件企业正纷纷从整车企业中独立出来,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正形成对等合作、战略伙伴的互动协作关系。而以日、韩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近几年来通过建立以追求团队精神和协调意识,运用战略联盟或外包的形式,加强与供应商和承销商之间合作的新型零整体系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而中国的零部件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短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曾这样说过,“中国要建成汽车强国,零部件是最重要的基础。现在整车企业发展较快,但缺乏强大的零部件企业作为战略伙伴,高端零部件企业几乎全为外商独资或控股。”行业人士指出,如果自主零部件企业消亡,中国市场仅留下跨国零部件企业,那么我国的整车零部件配套将存在保障供应和价格两个方面的不可控:不但产品价格受制于人,而且能否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也未知。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完全对外开放的,包括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都随着整车企业进入到了中国市场,并与整车企业形成了独立、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这就使得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而自主零部件企业目前主要针对的用户群体是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其产品整体处于市场的中低端,对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企业还难以对自主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技术、质量和管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国与汽车相关的产业也尚不能有力地支撑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如汽车用基础原材料(橡胶、化工等)、电子元器件、高档机械基础件以及模具、刀具和机床设备等仍然主要依赖于进口,还存在着保障供应和价格两个方面的不可控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控在外资企业手中,国内市场缺乏完善、稳定、和谐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尽管入世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已经大大增长,但在汽车技术的核心领域,尤其是与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有关的电子控制技术类零部件方面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这部分产品与技术基本上还在跨国公司的垄断之中,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自主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由于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少,竞争加剧,外资企业在保持原有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在开发低成本的产品,不断向中低端市场扩张。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被缩减,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被边缘化的危险也进一步增加。

猜你喜欢

整车工厂汽车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汽车的“出卖”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整车低频加速噪声研究及改进
3D 打印汽车等
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整车静态电平衡测试研究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