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觉,抽动一下很正常

2012-04-29种太阳

初中生学习·高 2012年7期
关键词:爬行动物脑电波丘脑

种太阳

睡觉的时候突然抽动了一下,这种经历你有过吗?很多人都说睡觉抽动是因为在长个儿,这种说法毫无依据!难道姚明小时候踹塌过很多面墙吗?有学说认为,睡觉抽搐是大脑以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发送一个脉冲,表明身体机能不是很好。其实,大脑很聪明,完全不必多此一举。研究表明,睡眠中的抽搐可能起着帮助睡眠的作用,甚至和学习有关。

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的抽动,类似触电时的反应。虽然在情况较为严重时,肌抽跃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但生理性肌抽跃(比如打嗝、入睡抽动以及疲劳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与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联系。

对于“睡觉的时候,突然抽搐着踹了一下腿”这一现象,学术上通常称为“入睡抽动”。

入睡抽动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全身肌肉突然地不自主地抽动的现象。此过程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模糊的梦境,并很可能导致惊醒。一般入睡抽动不会影响睡眠,但入睡抽动若过于频繁则可能导致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并导致失眠。

入睡抽动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理论认为,当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肌肉也会随之放松。负责控制这一转换过程的网状激活系统数据若出错,便会出现一种副作用,即入睡抽动。

另外一种更有趣的解释认为,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当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会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对自身保护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在下坠的过程中抓到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事实上,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二阶段出现的“睡眠锭”也可能会导致入睡抽动。

睡眠锭是多见于丘脑和大脑皮质的一种特殊的脑电波,其具体表现为脑电波突然出现大幅剧烈震荡,此时可能伴随身体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

睡眠中的肌肉抽动在婴儿身上更常见。研究者认为,这是大脑在学习或巩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一过程在没有外界刺激干扰的睡眠时更容易完成。另有研究发现,睡眠锭的出现有助于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

另外,睡眠锭可以帮助我们安睡。丘脑的脑电波活动频率与保持平静睡眠的能力有关。而产生于丘脑的睡眠锭能够在外部突然出现声音刺激时保护睡眠。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高,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强,相应的睡眠质量也越好。

猜你喜欢

爬行动物脑电波丘脑
爬遍天下的爬行动物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脑电波情绪分类算法的研究
基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