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源头上的西昌
2012-04-29杨镇瑜
杨镇瑜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别人到西昌都喜欢看山、看水,而我却一头扎进它的老城,去寻找源头之上的那个西昌。
西昌的闲适安逸早已浸润了城市的每处风景,甚至一碗普通至极的牛肉米粉,也带着城市平实醇厚的气质。停留西昌的几天时间里,我不止一次穿越老城、新城,或乘车、或步行,试图在新与旧的冲撞中找到某种不变与永恒。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似有似无的气脉牵引着我,让我在城市中流连,而其间的点滴感悟也已被记下,累积成心中最真实的西昌。
从一碗西昌米粉开始的故事
可能是因为临行前吃错了东西,之前几十年连晕车都没经历过的我,这次竟“晕”起了飞机。从上海虹桥飞成都,两个小时里我吐了个七荤八素,搅得满舱的乘务小姐不得安宁——端水、递毛巾,四五个人走马灯似的关照我,哎,这份惭愧也是有生以来第一回了。
到了成都,在双流机场转航班去西昌,脚下更像踩进了棉花地,深一脚浅一脚,歪歪斜斜生怕撞到了旁人,拖着的行李箱仿佛也有千斤重。等换好登机牌、把委顿的身躯杵进座位时,我的脑海中已分辨不出意识,昏昏沉沉睡了过去——这一觉简直可以用“酣甜”来形容:醒来时飞机已经着陆,周围乘客也早走了个干净。那位好不容易把我叫醒的“空哥”,语调里已有了些许尴尬和焦躁,我忙不迭地道歉,抓起行李一溜烟窜出机舱。那帮老朋友早已等候多时,拥抱、问候,也少不了打趣一下我的“艰难”行程。我被他们摁进汽车,朝晚餐地而去。
接风宴很丰盛,彝家特色的坨坨肉、荞面酥,色香味俱全。但我的身体却不争气,一大桌东西真没福消受,酒抿了一口、菜夹了两箸后便再也吃不动了,涎着脸皮赔了一圈不是后,我离开饭桌,走进宾馆房间,往床上四仰八叉地躺下——但愿梦里周公能神威显灵,抚平我身体的不适。
可这一晚我终究睡得不安稳,脑袋里风雷阵阵,身体仿佛在向无底深渊坠落,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在半梦半醒中睁眼,天!才凌晨4点。
醒了的我再也睡不着,百无聊赖地捱了几个钟头,朋友们的电话终于打来:“哈哈,胃口还不好吧?走,带你吃碗西昌米粉去,保证有效”——米粉?西昌米粉倒是有名,来之前我就听说过,但它真是灵丹妙药,能融化我脏腑中的郁结,让好胃口重回么?
大概西昌人都有早餐吃米粉的习惯,一路行来,沿街的米粉店全都门庭若市。灿烂的阳光洒在每位食客的碗里、脸上,就像一味鲜美的作料。我们去的米粉店位于西昌老城,大通门附近。店子平淡无奇,简朴的装修早就蒙上了岁月的痕迹——“煮4碗牛肉粉,调料放够”,朋友一面吩咐老板,一边带我坐下。
我们四人见缝插针地分坐四方,前后左右都是吃粉的食客,牛肉汤的鲜味和作料汁水的酸辣味搅揉在一起,酝酿弥散。气味扑面而来,刚入鼻窍就惹得我喉头咕咚,狠狠咽下了一口唾液,肠胃也被唤醒,肆无忌惮地唱起“空城计”来。一碗米粉香,重新撩起了我对人间烟火的渴望。
由于使用了现熬牛肉汤作底,西昌米粉的鲜美无与伦比,再配上芽菜、鲜辣椒段、香菜等作料,我简直羡慕起西昌人的好口福来。筷子连捞带扒,一碗米粉顷刻下肚——我的饕餮吃相显然已让众人侧目,唯独老板眉开眼笑,“多吃,多吃”,他踅过身来,满满一勺肉汤又添到了我碗里。
在老城中寻找西昌的源头
我脑海中的西昌印象,其实也是从这碗牛肉米粉开始的,醇厚、隽永、平易近人,城市性格一如这米粉的滋味。
整个西昌城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不大,坐落在一个斜坡上,北高南低,越过大通门看见城外逶迤的远山。大通门的背后就是南街了,这也是西昌老城最热闹的去处:鳞次栉比的店铺,多数是青瓦平房或两层的木架瓦房,依旧保持着昔日的风貌。街上车来人往,使原本就狭窄的街道显得越发拥挤。在街上不时能见到彝胞,他们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很容易分辨。
我是坐公交车游览了整个老城的,汽车在踩凹了的石板路上穿行,行人紧贴着车窗行走,汽车则在人群中找路。炽烈的西昌阳光并未点燃司机心中的焦躁,不鸣号也不催促,行人永远是老大,车辆跟着他们缓缓而行。坐在慢悠悠的公交车上,我的心情无比舒缓,听朋友说这两天的西昌总在晚上下雪,早上太阳一出,积雪化作雪水,从青瓦房檐上淅沥沥落下。大通楼顶上的积雪最厚,时至中午仍未化完,雕梁画栋被白雪一衬,立刻显出骨子里的雍容华贵来。
我对西昌老城有着特殊的感情,这倒不是被那碗米粉收买,而是我觉得在现代化的新都市旁能有一座古城与过去血脉相连,这真是一种幸运。西昌的新旧相交不带任何造作——它不像其他城市,喜欢在城市化浪潮里生硬地嫁接古意,仿古街道、仿古园林,看似精巧绚丽,实际却透着不负责任的虚伪。
朋友们向我介绍西昌,总把邛海、泸山、螺髻山挂在嘴边,也总在提西昌生活的闲适安逸——“比成都还好得多哟!”他们无比热心地带我到泸山上赏景,到邛海边晒太阳、喝茶,可我依然无法体味西昌的真谛,也一直附和着朋友们的自信与满足——“嗯……是的……真好!”直到有一天细细走过老城,我终于恍然大悟,西昌的脉搏原来就在这里。
任何一座城市的脾气秉性都有它的根源,不会凭空生出。茶马古道重镇的千年繁荣,安宁河平原的富庶丰饶,最早沉淀在西昌老城。久远西昌人的生活必定已是安逸的,要不今天的老城里怎么还有那么多茶馆呢!在茶馆边长大的一代代西昌人,无可选择地被闲适生活同化、感染。他们随着时代前行,把祖先的生活方式传承了下来。
再后来,无数的“外乡人”来到西昌,扎根于此、开枝散叶,他们欢喜地接受了当地的生活,并乐此不疲。对于美好的东西,人们大多会发自本能地保护它,也正因为此,西昌的“老城生活”才会慢慢弥散,被“新西昌”接纳,融进每一个人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