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姓
2012-04-29肖婷婷
肖婷婷
河南卫辉市是汲姓故事的起点,它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太子汲的悲情还是其后裔的幸运,这里都是汲姓在历史长河中写出的第一笔。图为河南卫辉市太行山风光。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普天之下的汲姓宗祠大概都会悬挂这幅“八字对联”——汉廷旌直;兖吏匿孤。对联用语生僻,读起来也非常拗口,外人要想弄清楚它的意思,则非要向汲姓长者询问不可。
原来,对联上、下联分别对应着一位汲姓名人。“汉廷旌直”指的是西汉名臣汲黯,他不畏权贵,耿直敢言,被汉武帝称赞为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忠臣。“兖吏匿孤”则是指北魏孝文帝时担任兖州从事的汲固,他侠义心肠,曾冒死救下友人李式的幼子——李式被政敌诬陷下狱,满门抄斩。
这种“崇尚节义、勇敢正直”就是历史上汲姓人固守的宗族精神。在汲黯、汲固二人之后,汲姓名人还有宋朝时在战马上高呼“敌若不破,誓不生还”的名将汲靖,以及在明朝担任邯郸县丞,“刚直不阿”的汲明学等。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就会发现汲姓的先祖同样有名,他便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儿子——太子汲。太子汲是宋国储君,虽属皇族贵胄,但他的命运却十分凄苦:父亲卫宣公十分厌恶这个儿子,不仅夺走了他美貌的未婚妻,还与近臣合谋要将他杀之而后快。后来,多亏太子汲的弟弟公子朔“私相通告”,暗中给他报信,太子汲才躲过一劫。
恼羞成怒的卫宣公迁怒于公子朔,一面将他枭首处死,一面还要将公子朔的妻子羁拿问罪。听闻这个消息,已在逃亡路上的太子汲毅然返回,他在途中自杀,以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公子朔的家人。
太子汲死后,后人为了铭记他,便放弃了原来的姓氏——姬姓,改以太子汲的封地“汲”(今河南卫辉)为姓。春秋晚期,汲姓族人开始一路迁徙,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由于汲姓族人大多“急公好义”,性情坦率而正直,因此每到一地都能深得人心,成为当地望族。在今天国内最大的汲姓聚居地之一的山东省菏泽市汲堂村,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气势恢宏的汲姓宗祠。历史上的汲堂村不仅诞生了汉代汲黯这样的名人,从这里走出的汲姓子孙,在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
除了上述北方地区,如今在我国南方也有汲姓人士零星分布。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们就在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发现了汲姓聚落,他们是何时迁徙到此的?迁徙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问题答案只能靠后人慢慢梳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