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千年的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

2012-04-29庄春辉庄宗源

流行色 2012年7期
关键词:唐卡画派艺术

庄春辉 庄宗源

唐卡是藏族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以画言史、叙事、载道、弘法的总集,深深熔铸在藏族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信仰力和凝聚力之中,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蕴涵着藏族人民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渗透着一股精气神,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菩萨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是藏传佛教信众“随身携带的佛龛”。觉囊画派历经千年传承,在继承传统觉囊绘画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独特风格,已经成为中华佛教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遗保护项目。近年来,觉囊文化受到了国家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觉囊唐卡的姊妹艺术——觉囊梵音已经被国务院、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千年传承的艺术形式

壤塘是“壤巴拉塘”的简称,意为“黄财神居住的坝子”,享有“黄财神故里”的美誉,是中华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14世纪后半叶,藏传佛教高僧仲然拉西日在西藏拜佛求得时轮经,领明师法旨返乡后,随缘在四川省壤塘县中壤塘乡顺风水,依龙脉,建道场,度有情,安四众,种福田,薪火相传,功德圆满。这里从此便与觉囊派结缘。清代雍正年间藏哇寺祖庭续缘从西藏拉孜县随喜东迁四川壤塘县后,觉囊派主续法脉在这里绵延不断。觉囊派主续法脉由策源地向发散地再向复兴地的一步步东向发展,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和岁月积蓄,形成了独领风骚的中华佛教觉囊文化中心。壤塘县中壤塘乡,因此被誉为“藏传佛教觉囊文化中心”,成为世界因乘他空见与果乘时轮金刚信仰者的精神圣地。如今,壤塘县中壤塘乡境内矗立的觉囊派藏哇祖庭与确基、泽曲三大寺,仍在讲述着觉囊文化的千年传奇,传承着觉囊文化的千年脉象,接引着四方信众的虔诚礼拜。觉囊派教义以了义“他空见”为因乘核心,奉时轮金刚为果乘的无上圭臬,“声音供养”、“以画载道”薪火相传至今。笃布巴大师所著觉囊派的根本经典《山法了义海论》印证了“他空见”意境深远的活水源头在印度佛教的经、论、律三藏中可印证。觉囊派中观他空见讲的是佛性有,重在破轮回的根本“分别”。觉囊派以专修时轮法著称于世,并使许多高僧大德证得最圆满的大成就。宗喀巴大师、帝洛巴、那洛巴等圣者都称时轮金刚以相应天地来教证,运用了身心的一切来教证,是一切金刚密乘之王。时轮金刚也称为无上瑜伽部之无二部,是母续系统的一种大法,为佛陀所传的密中之密。从觉囊派不少祖师先后被元、明、清、民国中央政府敕封的“弘教禅师”、“善悟灌顶国师”、“大善法王”、“永乐敕书”、“正德诰书”等中,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曾经的那份辉煌和无限荣耀。

佛教传入西藏,给藏族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表现内容,使绘画艺术开始转向为佛教服务。艺术表现内容的变化,也必然引起艺术形式的变化和丰富,藏族绘画艺术传统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不仅技法精湛独到,内容广泛多姿,而且形式独树一帜,自领风骚。通常画派和教派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觉囊画派是个特殊案例。觉囊画派在雪域藏地活态传承了1027年,始终与藏传佛教觉囊派文化息息相通。17世纪的佛学大师多罗那他乃觉囊派的28代法主,他为后藏拉孜县的觉囊祖庭寺画了许多精美的壁画和唐卡,其风格独树一帜,后来多罗那他被达赖喇嘛派遣到外蒙古传法,其转世活佛由于改信格鲁派,觉囊派在后藏的地位跟着式微,其画派传承地逐渐东向发展。觉囊画派的传统技艺自14世纪中叶与16世纪中叶薪火相传到壤塘县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从此脉脉相续,绵延至今。觉囊画派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兼容的传统,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觉囊画派因其造型准确生动,画工精细绝美,线条勾勒精致,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属工笔重彩一类,表现了一种华丽、细腻风格,具有浓烈的宗教感染力和震慑力。“觉囊画派唐卡兼蓄诸家流派之长,既有康区噶玛噶智画派线条的流畅与灵动,色彩的鲜明与色调的统一,又有卫藏新旧勉唐画派人物形象描绘的细腻精准、用色的沉稳厚重和构图的严整雍容,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精美卓绝的艺术珍品。”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谢继胜教授如是说。觉囊画派,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藏传佛教画派,既保留了殊胜的传统觉囊画派传承体系,又兼容了当地黄财神文化形式,更笼罩在佛教信仰的光环之下,既表现为信仰的态度,又表现为信仰的目的,是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堪称“古老而神奇的唐卡画派,源于香巴拉的心灵艺术,佛教金刚密乘的修行法门,雪域唐卡画风的传统渊源,生命内在的清净与光明”。它有着明确的文化地理空间,以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为其大本营、集散地和根本道场,散布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马尔康、阿坝“三县”和青海省果洛州班玛、久治、甘德“三县”。在文化生态上,既兼容以草地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又兼容以雪山为代表的峡谷农耕文化。觉囊派47代法主嘉阳乐住仁波切,是一位造型能力极强,绘画技艺高超的大师,所绘人物形神兼聚,灵魂世界呼之欲出,笔法轻松灵动传神,传达了渴望表现情致显赜达情、哲理绘真崇极、意蕴取象传神的审美要求,达到了佛教艺术的新发展、美学的新意象、哲理的展示、内证的新境界,因此,他被藏传佛教界公认为具有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觉囊画派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悲智双运的艺术内容

从觉囊画派唐卡和壁画的内容上讲,它主要反映的是藏传佛教的内容,纵观各派唐卡的各种制作方法门派,虽然有较大差别,例如有绘制,有刺绣,堆绣等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内容都以表现佛教文化为主,纯佛教内容占了觉囊画派唐卡和壁画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反映佛、菩萨、罗汉、本尊、天王、护法、财神和佛教建筑、故事、坛城、经咒、图案等方面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有记载历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记录人物的传记唐卡。这些唐卡上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戏剧美术、风土民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堪称是形象的百科全书。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诗。以画言史,以画叙事,以画弘法,是它的突出特点。寺院是觉囊文化的中心,多数的唐卡和壁画,特别是一些名品佳作,主要聚积在寺院。它主要的功能是悬挂后供信众顶礼膜拜,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民间留存的唐卡,也主要用于信众布置自己的经堂、佛龛。而作为一种美术装饰作品的功用,并不主要和明显。

3、禅艺合一的艺术特质

觉囊画派的主要特质是古、特、多、高、美。

(1)画派古老,源远流长。觉囊画派是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画派,它在雪域藏地活态传承1027年,传统技艺从来没有间断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始终与藏传佛教各教派文化样式生息与共,是代表性传承人领略禅意、把握禅道、融入禅境、证悟禅心的唐卡技艺禅,也是弘法利生的方便法门。觉囊画派,集布画、版画、刺绣、织锦、堆绣、缂丝等严谨的佛门宗风与活泼的传统艺术共融一炉,使深邃的佛法思想与丰富的色彩线条炼化为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和壁画,主要由诸佛与祖师大德画传、佛菩萨与护法肖像画、本尊画、历史记载画、风俗画、建筑画、宗教活动、器物类、藏医药药、动植物画、时轮历画题材组成,是带有一定历史史料和人物传记的色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雪域藏地特定历史时代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展现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独特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师古不泥古,学今不囿今,既师承藏族传统美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八识”技艺,又融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的“禅修”心髓,更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且道器、禅艺、身心、真俗、教证合一,无疑是觉囊画派艺术活态传承的一大特色。例如,藏哇寺所藏觉囊画派清代唐卡代表性名作《二臂玛哈嘎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卡虽年代古远,色彩依然鲜明透彻,古朴空灵;整幅画面构图均衡、错落有致,用笔细致洗练,即使用放大镜观看,于线条细密处,依然可见抑扬顿挫,起承转合间有如精湛的书法,是藏传佛教唐卡中的传世珍品。

(2)风格独特,个性鲜明。觉囊画派画面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活泼多变,其传统技艺无不是在超越和觉悟中透彻出求真、求善、求美、求慧、求是的灵空境界和价值取向,是画师“在修行中绘画,在绘画中修行”的真实写照,始终在净化“个业”和“共业”的禅修中庄严身心、悲智修证、辅世教化、弘法养正,进而凝聚人心、践行慈悲、提升正气、促进和谐。画法上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种种,首先是严格按照《绘画量度经》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头、胸、腰等人体结构及各个部位、器官的尺度和比例关系,以及计量方法均有严格的要求;其次是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并用点金和其他中和色统一画面;再次是线条勾勒,既粗细一致、刚柔相济,运笔又有粗有细,顿挫变化,随画面的区别而运用,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圆润流畅,均能达到传神动人的效果,表现了一种华丽、细腻、灵动、飘逸风格,具有浓烈的宗教感染力和震撼力。觉囊画派源于佛陀时轮教法,形成于藏传佛教觉囊派僧侣的清净禅修和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供养,并伴随着觉囊文化在雪域高原绵延至今,对藏地文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其艺术特点融合印、藏、汉绘画艺术精粹,又以线条绘制和色彩点染等特殊技法而取胜,是艺术审美和绘画工艺的圆满交融,被唐卡专家誉为“洁静精微”:

“洁”,是清净无着;“净”,如如不动;“精”,是集萃华章;“微”,湛然入微。例如,藏哇寺所藏觉囊画派现代唐卡代表性名作《三世佛》,构图从容有致,用笔洗练大胆,设色淡雅清新,虽整幅画面布满线条,却丝毫不繁杂拥塞,气韵依然流畅空灵,可见用心之至。

(3)品类繁多,脉象互动。按照制作方法和所用材料来区分,觉囊画派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用五彩的矿物或植物颜料将佛、菩萨、罗汉、本尊、护法、财神、坛城、经咒、图案绘制在麻、布、绸、绢、毛和纸等质地上的唐卡,藏语叫“孜唐”,即“彩绘唐卡”;一类是用丝、绢、绸、缎、布、棉、毛等材料,采用剪、贴、堆、绣、织、镶嵌等手工艺方法制作而成的唐卡,藏语称“国唐”,即工艺唐卡。除此之外,尚有版画唐卡等。

“孜唐”,即“彩绘唐卡”,又可以根据画背景时所用的不同颜料划分为彩(色)唐、金(色)唐、黑(色)唐、红(色)唐、淡(色)唐、浅(色)唐六种。如金唐,它的底色是金色,就用朱砂画轮廓线;朱红唐和黑唐的底色是朱色和黑色,就用金色画轮廓线。

按制作方法的不同,觉囊画派又可分为布画唐卡、堆绣唐卡、刺绣唐卡、版画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6类。布画唐卡,是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层胶质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后勾勒作画,其作品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富浪漫色彩;版画唐卡,是将画好的图像雕刻成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再着色装裱而成,其作品笔画纤细,刀法道劲,层次分明,独具特色;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其作品色泽明艳,过渡自然,作品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其作品质地细密,花纹精致,色彩明快,极富艺术感染力;堆绣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而成,其作品色彩变化明显,立体感强;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其作品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唐卡与壁画制作工艺流程画布与墙壁处理一起稿一勾线一铺色一勾覆线一分色点染一勾金线(或铺金、点金)一修整一装裱一开光。唐卡与壁画的制作和绘制过程大致相似,只是作画前先把画布渗湿绷在木框上,然后用不太浓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质软化,再把白布平铺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复磨压,最后将水胶粉液刷到布上,然后再绘制极工致的形象。(4)口耳相传,技艺高超。觉囊画派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代表性传承人一般都是祖庭证得三身五智成就的明师或喇嘛。在藏哇寺祖庭,觉囊画派的活态传承的规矩,是从先学画释迦牟尼佛像开始,其中的一层含义就是表示皈依上师和佛门。俗人也乐于以丰厚的工钱为代价,邀请僧侣画师为他们作画,或布施或供奉,作为自己的福德。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觉囊画派艺术的持教画师,无不是学贯三藏、证至究竟、悲愿至深的诸大菩萨化身。觉囊文化最核心的密码是慈悲与智慧双运,修行者内心的清净宁定,智慧的精湛灵动,构图的从容自在,跃然于唐卡和壁画的每一个线条、每一笔色彩中,使唐卡和壁画的绘制与止观双运都成为一种禅修,那份对生命的真诚使古老的文化传承洋溢着盎然的生机。觉囊画派代表性传承人就是高举慈悲与智慧火炬的使者,以恭敬心加清净心作画。觉囊画派代表性作品有《佛陀本生故事》、《八大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财宝天王》、《大日如来佛》、《觉囊皈依境》、《时轮金刚》、《时轮心髓十相自在图》、《时轮金刚平面坛城》、《时轮金刚立体坛城》、《香巴拉圣境》、《大白伞盖佛母》、《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药师佛》、《三世佛》、《更钦·笃布巴》、《多罗那它》、《遍知二尊》、《二臂玛哈嘎拉》、《四臂玛哈嘎拉》、《时轮历》、《吉祥喜金刚》、《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三怙主之文殊菩萨》、《绿度母》、《黄财神》、《上乐金刚》、《密集金刚》等等。

(5)美美与共,和而不同。觉囊画派艺术以其大量的内容、古老的技艺和重彩青绿的画风,传达了佛陀觉行之奇美、观音慈悲之优美、金刚力用之壮美、文殊妙音之逸美的风韵,延续着中国藏传佛教觉囊画派的血脉。觉囊画派以其悠久的佛教美术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美术学界认为是“中国佛教美术历史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觉囊画派契合佛教“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众缘和合,同愿同行”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是一种让人心生善意慈悲,心平气和,由此产生超越感与觉醒意识的画派艺术。中壤塘觉囊画派的历代先师,除了传统技艺口耳相传之外,还开创了觉囊画派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使传延千年的觉囊画派的画风和技艺得以传承下来,成为研究古代佛教民间美术作品和美术信息的文化宝库。这种古老的画派艺术,可谓是中国古典美术的“活化石”。觉囊画派不但以唐卡和壁画弘法,满足了广大信众最迫切的心灵需要,还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藏传佛教美术的基本风貌,为研究中国传统藏传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变迁提供了典型的生动实例。

4、脉象互动的艺术价值

觉囊画派唐卡与壁画的内容或表现技法都十分类似。觉囊画派,按其所表现的题材,可以分为教义唐卡与壁画和人生唐卡与壁画两大类,而以教义唐卡与壁画为主。在教义唐卡与壁画中,可分为:画传、偶像、佛教神话故事画、宗教活动画;在人生唐卡与壁画中,又可分为:肖像画、历史故事画、建筑画、民族风情画。这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堪称形象的百科全书。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诗。觉囊画派唐卡的题材基本上和壁画一样。有些唐卡选材上具有一定份量,使之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它的历史“文献”价值大大超过了它的艺术观赏价值。

觉囊画派唐卡与壁画的风格独特,始终围绕汲取佛教智慧营养铸造心灵,善于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造型艳丽而逼真,不仅是寺庙必备的庄严之具,而且也是信众的供奉之物。其绘画过程,工序繁多,时间往往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其绘制工艺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以天然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为母色,辅以骨胶和白垩石粉,并以金、木、水、火、土、石、骨、花、草9大支,调制出32中支进而变化出158小支诸种色相。在藏地很多流派的唐卡绘画中,一根线条从头至尾的粗细是均等的,而觉囊画派的线条繁复而细腻,其运笔方式与汉地书法相似之外,线条的流畅和飘逸,体现在每一笔的粗细韵律和整体协调之中。觉囊画派主要采用点染方式上色。无论其色彩的视角效果是平铺还是晕染,实际上都是由一个个极其细小的彩点组成的。点染所使用的毛笔的笔尖通常只有人的几根眼睫毛粗细。觉囊画派多以色彩运用见长,其画面设色淡雅清丽,人物神采飞动,会令人想起印藏宫廷画风,或汉地的工笔淡彩文人画。呈现出空灵的韵味和意境。“觉囊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佛教文化传统,其绘画风格汇印度、尼泊尔之源流,萃汉藏艺术之甘露,卓然于世,风骚独领。今见此唐卡画工精细、结构严整,内默外化,绍古知今,诚用心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罗文华如是说。

觉囊画派绘画的题材极其广泛,以宗教为核心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艺等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符合“一切工程合律藏,一切壁画合经藏,开刀雕塑合密咒”的绘画要求,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卡”艺术,作为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颇受国际关注和各界青睐。而发源于西藏日喀则拉孜地区的“觉囊画派”,以其历史悠久、艺术水平高超而著称。据史料记载,西藏唐卡起源于印度、尼泊尔等地佛像绘画艺术,后逐步融合了汉藏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发展至觉囊画派时期才圆满的确立了西藏唐卡自己的艺术风格。

5、绝处逢生的保护行动

伴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伴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伴随着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觉囊画派艺术的生存空间日渐边缘化、频危化。觉囊画派艺术的日趋式微,将给人类精神文化世界和物质文化世界带来不可名弥补的损失,人类将会失去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在全球化进程中、在社会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觉囊画派艺术,保护觉囊画派艺术的代表性传承技艺,在变化之中保护觉囊画派的代表性传承人,不被世界上强势文化和流行文化所冲击。觉囊画派的出路,唯有延续觉囊画派传统,按这条线索往前走,体现出觉囊画派的本质精神,才是觉囊画派的最佳出路。因此,只有把觉囊画派自身的奥妙把握住,吃深、吃透。一言以蔽之,“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交流共享”是形势所迫,是学术逻辑发展的必然。“洁净精微——觉囊·唐卡艺术展”,举办地继2011年12月19日至22日北京品众国际文化中心之后选在上海市,其目的是为了给上海市文化界、美术界、藏学界、民俗界的专家、学者和观众提供更直观、更全面了解觉囊画派艺术的机会和便利,这无疑对于加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联系,相互学习借鉴、研究、展示、保护觉囊文化成果,促使中外更多的人关心觉囊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这次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研讨觉囊画派艺术和展示精品唐卡,主要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强化各族群众对多民族大家庭的国家认同感,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融合,建构具有中华佛教气派的觉囊画派艺术传承体系。“洁净精微——觉囊·唐卡艺术展”为满足中华民族的藏传佛教文化需求出了一份力,为形成国家、省、州、县四级觉囊画派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和传习中心建设尽了一份责,对促进藏羌文化走廊和觉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加快觉囊画派艺术传承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按照文化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我国各级文化部门将命名一批文化价值大、社会影响广、作用发挥好的非遗传习所。这些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展示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无疑在开展学术研究、代表性传承人授业带徒、进行宣传教育、制作非遗实物、活态展示非遗项目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觉囊文化的价值和独特魅力正在被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感悟。觉囊画派艺术既是建设藏羌文化走廊的基础,也是藏民族对世界佛教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觉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觉囊画派的唐卡和壁画,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觉囊画派艺术如果想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加强与海内外佛教文化交流与交往,不仅需要继承传统,而且需要保持特色,更需要推陈出新。加大申报和宣传力度,形成四级名录保护体系,让更多的人知道觉囊画派艺术的活态传承传统,不仅要善于发现这方面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且要善于培养这方面的技艺人才,让更多的人为非遗的健康传承尽心尽力已经成为觉囊画派艺术活态传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唐卡画派艺术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纸的艺术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