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盛在中国的影响可能超日本

2012-04-29曹岫云

管理学家 2012年7期
关键词:稻盛企业家哲学

曹岫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很多企业家获得了财富和名望,成为了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是,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怎么继续成功或者获得更大的成功?实现成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吗?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企业家都陷入了苦恼和迷茫。

上述苦恼,稻盛本身都经历过。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他对这些问题看得非常透彻。人为什么活着?企业为什么存在?稻盛的答案直指人心,让很多企业家重新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并重新焕发激情。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表示:“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稻盛的角色,实际上,他是在用哲学家的头脑,总结企业家的经验,因而具有高度和说服力。

稻盛是一个善于学习和领悟的人,在他的经营管理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智慧,因而对世人,包括对中国的企业家,很有启发。目前,在中国,已经出现了“稻盛热”,我相信这个热还会热下去,因为他是正确的,是接近真理的。

稻盛赤手空拳,创办了两个世界500强,并拯救了日航。在去日航之前,日本主流舆论认为他一定会“失败”,因为他们认为稻盛哲学只适合京瓷和KDDI。但稻盛拯救日航的事实,却做出了有力的回击——因为是哲学,所以可以超越行业,超越国界,甚至超越时代。

稻盛哲学的本质是“利他”

对于稻盛哲学,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读。但简而言之,我认为稻盛哲学的本质就是“利他”。按照利他法则,比如你对员工好了,员工就会更努力地工作;就会给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企业会受益。出发点是利他,结果是利他也利己。这和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不一致的。

按照稻盛的理念,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实际上,按照这种理念去做,可以把全体员工凝聚起来,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好了,自然也会对股东有回报。与之相反,如果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老板赚钱,员工当然不会有积极性。通过思考和实践,稻盛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实现了统一,这是稻盛哲学的一个出发点,和西方的经营思想有很大的差异。

读过稻盛的人会发现,稻盛讲的都是简单明了的东西,例如“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人, 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等等。道理通俗易懂,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成立盛和塾的原因之一,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很多人觉得学习稻盛很难,“难不难”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正所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在做之前和做的过程中,通常看不到结果,因而会犹豫、困惑。此时,就需要一种信念——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善的;做的过程是善的、好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不要担心它的结果。结果一定是好的,甚至比我预先想象的还要好。。

稻盛就是这么做的,事实也证明,他这么做是正确的,无论是在京瓷,是在KDDI,还是再日航。他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把日航扭转过来。由此可见,思想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当然,思想一定要付诸于行动。正确的想法,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信念去践行。

要践行稻盛哲学,企业家一定要以身作则。我们要明白,稻盛哲学首先是针对领导人的。领导人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了全体员工的幸福,然后站在第一线,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而不是为了自己发财,为了出名,而让员工拼命努力。

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确判断事物的基准,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遇到事情,大家对照一下,拍拍自己的良心,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这是稻盛哲学的核心;之后,要明确企业的目的,企业为什么而存在?首先是为了全体员工,其次要为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接下来,要树立企业的高目标,为了实现高目标就要构建统一的哲学,实现哲学共有;最后,再引进阿米巴经营或其他管理方式。如果大家思想不一致,不能同心协力,企业不可能实现高目标。

用哲学面对浮躁的环境

有人认为,中国的环境比较浮躁,价值观比较紊乱,在企业很难形成共同的信仰。

诚然,在文化和环境上,日本和中国很大差异,两国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正如前文所述,在日本,也有很多人认为,稻盛哲学只适合京瓷和KDDI。即使可以在日航普及,在其他大企业还是“玩不转”。因为经营目的不同,很多大企业接受不了“员工第一”的理念,因此,对稻盛哲学也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学习实践了。

目前,盛和塾在全球有7000多名塾生,很多企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日本,已经有100多家盛和塾企业上市。中国企业学习稻盛只有几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坚信未来的结果会更好,因为稻盛哲学是普遍的真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一个企业,领导人是为了所有员工的幸福,而拼命努力,每天都在想办法进行创新,其他人也是如此。这样的团队一定是无敌的,一定可以创造奇迹,这和外界的环境并没有关系。稻盛的企业就是如此,不论外界的风云变幻,石油危机也好,日元危机也好,泡沫经济危机也好,金融危机也好,外面是外面的问题,他的企业照常发展。

我认为,稻盛是通过光明大道取得成功的典范—没有任何的擦边球或者歪门邪道。另外,他也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和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

哲学就是克服包括环境在内的困难,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正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哲学才有效,并凸显出价值,否则就不叫哲学了。

稻盛在中国的影响可能超日本

目前,我们还处于学习和实践的初期。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稻盛哲学在中国的影响可能会超过日本。

事实上,在日本,稻盛也不是主流。在近20年,日本经济几乎是停滞的,很多代表性的大企业,如松下、索尼、夏普等都在走下坡路,出现了空前的赤字。日本的政治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用稻盛的话来说,是第三等资质的人在掌权(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些人讲起理论滔滔不绝,但却没有深刻的思想,不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原来的日航和日本很多大企业的管理层也是这样的人。稻盛哲学是利他的哲学,而这些人却没有多少利他的思想,只是从既得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可以想象,在社会风气不彰的日本,要推行稻盛哲学,同样有很大的挑战。

最近,我接受日本媒体的采访,也为稻盛先生“鸣不平”。稻盛本来是日本的“国宝”,集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教育家、慈善家于一身,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却成不了主流,这不太公平。

在去日航之前,日本的主流媒体和评论家都认为,稻盛去了也没用,日航肯定二次破产。在官僚和工会交集的文化里,稻盛哲学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现在成功了,又有很多人将其归结为裁员和优惠政策,却不愿提经营哲学。因为稻盛哲学是利他的,而他们本身却是利己的。

日本存在很大的问题,我将日本比喻成恐龙—身体很大,头脑却很小。它的“司令部”不行,因而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我认为,日本有这么好的榜样,却不珍惜,不很好地学习,不很好地推广,是非常可惜的。

反观中国,稻盛哲学得到了很多企业家的认可。稻盛的很多思想都源于中国古典文化,它和孔孟之道以及阳明哲学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我们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很容易和稻盛哲学产生共鸣。理论上讲,稻盛哲学是超越国界的,但学习稻盛,中国企业有先天的优势。

另外,在日本,创业者已经很少了。学习稻盛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很多企业都传到二代、三代甚至四代了。大企业的掌控人都是职业经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也是以西方管理为主,不敢打出“员工第一”的旗号。而中国则不同,创业者非常多,因为创业不易,会碰到很多烦恼和辛苦,当年的稻盛一样。因此,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稻盛哲学。在中国,学习稻盛的有许多中小企业,但一些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积极性也非常高。

因此,我相信,如果能够很好地学习和践行,稻盛哲学一定能在中国开花结果。很多中国企业一定能取得飞跃性的发展。让员工幸福,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从中国第一变成世界第一,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并非遥不可及。(本文由本刊编辑江涛、高冬梅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稻盛企业家哲学
稻盛和夫以德报怨
稻盛和夫以德报怨
获取幸福之法
菱的哲学
《稻盛和夫:活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