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息
2012-04-29
新作文·初中版 2012年8期
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
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摘自冯骥才《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点击运用
感受春天来了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冯骥才先生感受春天的这个方法还真是让我们颇为认同。他感受到的,是他观察的结果。从“气味”出发而写春天,也确实让我们有耳目一新之感。默默诵读,把这段文字化为己用,相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适用话题:春天,气息,美丽,景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