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野小子柯秋平:车膜界最年轻的大老板

2012-04-29新同

大众投资指南 2012年8期
关键词:贴膜生产

新同

他在乡亲们的眼里是一个“神童”,在4S店的眼里是“疯狂的合作者”,在厂家的眼里是“难以驯服的对手”,在同行的眼里是“谜一样的传奇人物”。就是这样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小伙,用2000元一年赚到80万,4年在广州买下7套房产,现在成了汽车贴膜界最年轻的亿元级大老板,创造了“膜界传奇”。

“神童”创业,疯狂合作征服4S店

今年33岁的柯秋平,老家在江西彭泽县定山镇。当地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小时候读书经常逃课,没事儿就在街上闲逛,但小柯14岁时做的一件事却轰动了全县。为让母亲照看哥哥家的孩子时轻松些,他制作了当地市面上第一台电动婴儿床,因为装了一个声控系统,小孩躺在这种有趣的床上一哭,它就会自动摇。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时尚玩意的设计者竟然是个孩子,柯秋平因这个发明成为远近皆知的“神童”。

虽说组装电动婴儿床让柯秋平露了把小脸,可他偏科太严重,没念完初中就退了学。在家待3年后,19岁的他决定外出闯荡一番。广州越秀区天福路是全国汽车配件集散地。柯秋平在这里找了一份货车司机的工作,帮一家销售汽车膜的公司拉货。尽管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可干了两年他竟没挣到什么钱。值得庆幸的是,一次柯秋平在拉膜的时候,意外发现一个商机—— 一种新型车膜。他当即决定拿出全部积蓄2000元钱去创业,还扬言要和实力雄厚的汽车4S店抢生意。几个同乡对他的疯狂想法嗤之以鼻。

这年2月,柯秋平走进一家4S店,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合作条件。给汽车贴防晒膜的整套活由他来做,产品也由他提供,对方只要介绍一个客户,不需任何投入就能得到600元报酬。当时,4S店贴一台车的价格才400多元。不出力还能赚到比以前更多的钱,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十几家4S店很快就和柯秋平签订了合作协议。不过老板们也很纳闷:这明明是亏本买卖,柯秋平靠什么赚钱呢?

柯秋平把新膜定价为一辆车1600元,可是以前4S店用普通车膜贴一辆车仅需三四百元,那么贵的膜怎么能卖出去呢?他的秘诀就是——眼见为实。他拿出身上仅有的2000元钱做了一个展架,用来测试玻璃在光照下贴膜和没贴膜两个区域的温度,以及普通车膜和他的新膜的不同效果。柯秋平用烘烤灯从30℃一直加热到50℃。更绝的是,市面上常见的台湾车膜一般质量比较差,贴上半年就褪色了,好一点也就勉强能坚持一年,但他的膜可以保证七年不褪色,而且收缩性非常好。还有,普通车膜都不怎么能隔紫外线,但他的产品隔紫外线能达到99%,皮肤晒不黑,防止车内的真皮和仪表盘等褪色。

这些技术指标可不是吹牛,面对客户们怀疑的眼光,柯秋平一项一项当场做实验,最后大家心悦诚服。那么真货和山寨版的又该如何鉴定呢?对用户来说,这可是个关键性的问题。

他说可以用紫外灯,也就是验钞机来检验。小伙子把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放到验钞机里面,然后把膜插进去,由于紫外线被完全阻隔,根本就看不到那些防伪的水印和线条等,普通车膜却没有这种效果。就用这种办法,柯秋平一下拉来很多订单。

小男孩变传奇人物,生意却被卡住脖子

有了订单,小伙子卯足干劲贴膜。没钱请工人,裁膜、贴膜等全是他一个人完成。那时每天晚上都要磨工具,有天晚上他太困了,打磨裁刀时一不小心就把手上划了个大口子。贴膜要烘烤、喷水,伤口沾水就发炎,一个小小的伤口竟然四个月才愈合。现在还留有4厘米的伤疤。

“累死了也得往前冲,客户今天叫你去贴膜,你说不好意思,没人。对不起,人家下次就不会再找你了!”柯秋平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打拼,一年时间就与60多个4S店和汽车美容店合作,还组建了自己的贴膜团队。这一年,这位21岁的江西小男孩一下成了传奇人物,很多人对他用2000元一年赚80万都津津乐道。

没过多久,人们发现柯秋平做了一件反常的事。他掏钱让员工去做贴膜老板,徒弟们在福州、西安、北京等地大张旗鼓地干开了。有人惊呼:他简直是在培植竞争对手砸自个的饭碗!其实柯秋平却有着自己的精明打算。眼看贴膜的车主多了,他灵机一动,从贴膜迅速转型到去卖膜,而经他帮助创业的员工就是最好的销售渠道。2004年时,柯秋平的车膜供应量已经占据国内市场近四成。

有位名叫李湘菊的经销商很好玩,在拉货时看到身边一个黑黑瘦瘦的男孩,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叫他过来帮自己打包。不料,这个小男孩干完活递上名片,她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其貌不扬的“打工仔”就是大名鼎鼎的柯总!李女士心想这下闯祸了,谁知柯秋平笑呵呵的根本不在乎,这令她非常感动。就这样,短短4年柯秋平就一跃成为车膜界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在广州繁华地段一口气买了七套大房子。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这场灾难几乎让他倾家荡产。2005年,由于看到大陆车膜市场火爆,一直给他们供膜的台湾厂家跳过柯秋平直接给下游经销商供货,对柯秋平则是控制货源。

自己刚把市场做好,却被厂家卡死了货源,等于断了财路。2005年5月的一天,柯秋平带着资料找到台湾老板,他警告对方,如果再不正常供货,他将自己生产太阳膜。可那位老总直言不讳地说:“就算我把机器从台湾搬到广州,你都做不出来。假如你能生产出来,我把头挂在树上。”这番话深深刺激着柯秋平的神经,血气方刚的他下定决心,要开厂自己生产。一位香港朋友也告诉柯秋平,这家台企的技术确实非常厉害,而且对制作工艺等对外严密封锁。别看柯秋平手里有几千万的资金,但没技术还真做不成这事。而他偏不信这个邪,结果像鬼使神差般走向了另一场更大的灾难!

为破垄断差点破产,狂野小子折腾出“膜界传奇”

柯秋平仅有初中文化,连车膜的生产设备都没见过。但这个狂放不羁的年轻人,却对自己信心满满。因平时喜欢机械,那时候,他经常开着自己改装的跑车上演速度与激情。更绝的是,这个狂野小子甚至买来一大堆零件放在楼顶上,要做直升机。连造飞机都不犯怵,何况只是生产一层薄薄的膜。

2006年初,江西老家的一位书记找到柯秋平,告诉他回乡创业有优惠政策。半年后,柯秋平就在家乡建起厂房,买回做太阳膜的设备,开始试验生产。然而不到一个月,问题就来了,生产的膜有黑点,是废品,报废的膜堆成了山。每天生产投入将近5万元,一个月下来就得150万,看着这些废料,柯秋平心都碎了。

生产设备大都是从国外定制的,质量没问题。柯秋平想尽各种办法,甚至让工人把所有机器零件拆开,把每一颗螺丝都擦得干干净净。这样折腾了半年,也解决不了问题,无奈之下,工人甚至请来风水大师来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很快,手上的积蓄已花去1000多万元。那些日子,柯秋平的精神简直要崩溃了。有一次他甚至跪在地上抓住自己的头发大喊:“老天爷啊,美国人能做出来的东西,我怎么就是搞不出来,我为什么这么笨?”

远在广州的父亲听到消息,担心儿子在重压下疯掉,就叫他马上回来,不要再去搞什么车膜。柯秋平却听不进去,说搭上命也要把产品搞出来。2007年8月,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柯秋平卖掉2套房子。拿着300多万元回厂接着试验。

一天,一个试验结果引起了柯秋平的警觉。那天上午是成功的,但下午又出了问题。他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让工人完全按照上午和下午的操作流程重新演示一遍。经仔细观察,他发现员工在倒原料时动作上有一个破绽:前面放原料时,他们是用吸管吸的,下午原材料不多了,他就直接倒进去了。原来,倒桶会把沉淀废渣带入原料,吸管吸则不会有问题,没想到困扰柯秋平半年多的难题竟然是一个动作。

2008年3月,柯秋平生产的太阳膜投放市场,在行业内引起震动。因为以前这种车膜都靠进口。靠着低成本和运输优势,柯秋平的产品很快打开国内市场。

到2011年2月,柯秋平已经拥有八条生产线,工厂24小时生产,订单还经常排到一个月之后。这时本该喘口气了,没想到柯秋平又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建筑膜。因为国家提倡节能减排,都市大量的玻璃墙都需要隔热处理,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这种薄膜技术难度高,进口一台设备要1000万美元。柯秋平的确敢折腾,他从美国购买电源设备,又从德国进口配件,一番像改装汽车那样的“混搭”后,一套性能很棒的生产设备横空出世,这一切他只花了1500万人民币。而且产品质量完全符合欧美标准。

2012年5月,柯秋平又带领一支由50多名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研发出一种“防爆膜”。央视记者闻讯赶来,起初他们不大相信一种薄膜竟会有传说中的那种“威力”。在试验现场,柯秋平请来特警,在6米外对着贴有“防爆膜”的普通汽车玻璃开枪,没想到连开数枪子弹竟然打不透。2012年7月上旬,韩国实力雄厚的TVCHI公司主动找到柯秋平提出合作生产,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

如今,柯秋平的家底高达亿元,他的“膜界科技”公司早已闻名国内外。靠着一股拼劲,这位农家小子书写了令人惊叹的创业传奇!

猜你喜欢

贴膜生产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某贴膜机设计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超薄晶圆的贴膜研究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贴膜暴利:批发2元零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