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黄石地质公园:大自然的狂欢
2012-04-29
美国黄石公园是地球上难得的旅游和摄影圣地,众多的熔岩、热水潭、温泉池、喷气孔等景观以独持的色彩、形态和气势更让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如果有机会去一次黄石公园,每一位旅游和摄影爱好者都会收获颇丰。
火山上的公园,多少末日的传说从这里源起
黄石公园始建于1872年,至今巳有140年的历史。公园位于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并延伸至爱达荷卅、蒙大拿卅,公园涉地8956平方公里,是美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原始公园。黄石公园实际是坐落在地球上最大的超级火山群上,故此有一种说法:黄石公园本身就是一座火山。
火山整体以黄石湖西边的西拇指为中心,向东向西各15英里,向南向北各50英里,构成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在这个火山口下面蕴藏着一个直径约为70公里、厚度约为10公里的岩浆库,这个巨大的岩浆库距离地面最近处仅为8公里,并且还在不断地膨胀。2011年1月,科学家们警告称,黄石火山或许已经进入活跃期。黄石公园每年发生约3000次地震,皆与地面隆起及火山活动有关。事实上,奇异地形犹如鬼斧神工的黄石公园,本身就是火山活动后形成的熔岩高原。
210万年前,黄石火山发生了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次爆发,最后一次爆发也在64万年前。
据香港《文汇报》援引外媒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座超级火山,于过去7年来以破纪录速度隆起,恐怕会发生史上第4次爆发。若真的爆发,厚达30厘米的火山灰将笼罩1600平方公里的区域,届时美国将有2/3地区无法居住,航空交通瘫痪,数百万计居民无家可归,植物也可能消失殆尽,将给地球和现代文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据科学家的预测,其能量相当于1815年印尼坦愽拉火山喷发的十几倍,我想,所谓地球末日可能就是源于传说中玛雅人的预测和黄石火山爆发的能量相结合的产物。
热喷泉,你无法不为眼前的奇观所震撼
黄石公园最具观赏价值的应为热喷泉,据统计约3000多处。喷泉源于3000米地下深层的熔岩为热泉提供了充足的能量,高温熔岩暖化了地下泉水,泉水从地表裂缝流出、渗出或喷出,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喷泉。“老忠实喷泉”仅从图片本身看去貌似一般,其实她是黄石公园中最著名的喷泉,有点雷同济南的趵突泉,看去实在平常却号称“天下第一泉”。该喷泉从人们发现至今100多年间,每隔33-93分钟喷发一次,一般情况下均是一小时左右喷发一次,每次喷发时间在20多秒至5分钟不等,喷雾高达40多米,从不间断,故此人们冠以“老忠实喷泉”。每日来此观赏、摄影摄像的人群骆驿不绝。“狮群喷泉”由多个喷泉集于一地,喷发时犹如群狮吼叫,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热喷泉形成的原理,也颇为复杂。黄石公园地形呈凹形,冬季降雪极多,积雪融化后的地上水渗进地里,流到温度远超过沸点的地底深处,受到地热持续的加温由冷转热,沸腾后化为蒸汽。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蒸汽要找一条出路,最终挟着泉水喷涌而出,这就形成了热喷泉。热喷泉中有一种间歇泉,喷出的水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会腾起,一会低落,就像一位舞者随着时间的节奏跳着欢快的舞蹈。典型间歇泉快要喷发时,我们能看见水先从小洞里流出,或者发现水流量突然增加,接着,从地底深处传来轰轰雷鸣,这就表示蒸汽突破了水的阻碍。然后,我们会看见喷口的水柱被水蒸气抛升起来,时间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在水柱喷出的同时及之后一段时间,我们还能听到水蒸气隆隆的轰鸣,仿佛宣泄着内心的兴奋。最后,地下的压力解除,水蒸气喷射的力量也消失了,于是水再开始注满喷口,阻塞水蒸气的出路,酝酿下一次的喷发。无论形状怎样,无论大小怎样,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也无论天气条件如何,所有间歇泉都在日夜不停忠实地变换着喷发的姿势和高度,其姿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工喷泉都要优美。
大自然用水、火、冰、风,雕琢出一场地质狂欢
据考证,黄石火山有6000万年历史,多次火山爆发构成了现在海拨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加上三次冰川运动,留下了山谷、瀑布、湖泊及成群的温泉和喷泉。可以说是大自然用水、火、冰、风在这里精雕细琢了一幅幅迷人的图画,形成了地球表面上最具规模、最精彩最壮观的自然景观。
黄石公园有五个进出口,因地域硕大、景点分散只能驾车前往。公园按车收费,不论车内乘座几人都只收取25美无,且进出七日有效,这与中国景点的收费相比是太便宜不过了。
公园分五个区,西北默斯温泉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保留着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黄石大峡谷和黄石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湖光山色可尽收眼底;西南为间歇喷泉,遍布间歇喷泉、温泉、蒸气、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如走向大山深处,经常能见到野牛、灰狼、棕熊、糜鹿、羚羊等野生动物,故美国人自豪地称黄石公园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
黄石公园还有不为常人关注的一景,那就是在各著名景观不远处停放着三三两两的房车。由于各景观均处荒山野岭,四周数公里均无下榻之处,这些房车基本都是摄影爱好者为等待朝阳和暮色以获得最佳光影效果而备的。
编辑 刘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