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葡萄园:从“卖产品”到“卖风光”
2012-04-29肖力伟常永平
肖力伟 常永平
坐观光车穿行于万米葡萄长廊,长廊两旁的葡萄一株株顺着圆弧棚顶攀沿,争先恐后地探向对面;路边的示范区,一排排Y型葡萄植株克隆似地整齐列队,一嘟嘟葡萄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像是在向过往行人招手致意……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渭北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阮光民告诉记者,临渭区按照“现代农业导向、特色小镇融合、田园风光衬托、生态景观点缀”的思路,立足第一产业用地性质、采用第二产业管理模式、附加第三产业服务功能,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实现临渭区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景观农业区转变。
1 突破瓶颈,葡萄产业再获新生
20多年前,临渭区就开始种植葡萄并一度发展很快,但前些年,三大瓶颈使这一产业日渐萎缩:一是品种单一,只有晚熟品种,上市过于集中;二是种植技术落后,易遭病害;三是市场波动大,效益低下。
2008年,在渭南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临渭区着力打造渭北葡萄产业示范园区,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立足科技示范、绿色生产、科教培训、生态观光、加工物流“五大功能”,强力推进和普及“Y”型架技术、三带整枝技术、避雨设施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优质鲜食葡萄、农产品加工物流、观光休闲、科教培训“四大产业”,先后建设了苗木繁育中心、高新技术展示区、加工物流区、综合服务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力图通过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来破解三大瓶颈。
几年来,园区先后引进260多个早、中、晚熟品种,保证从5月到元旦都能有新鲜葡萄上市。谭晓妮,一位女大学生村官,在园区包了15亩地。她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采用了避雨设施技术,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好,每500克能比普通葡萄多卖0.6元。园区还建了一个万吨冷库,阮光民说:“葡萄采摘后先在库里存3天,不光口感品质好,还耐贮藏便运输。”
2 葡萄亩产都控制在2000千克以内
园区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北部下吉镇,距市区25公里,园区规划面积20万亩,分为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
阮光民说,园区突出了5个结合,即与产业结合,以葡萄作为主导产业支撑;与农户结合,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区域经济结合,建设葡萄美食一条街;与科研单位结合,国家葡萄技术产业体系第一个示范基地就设在园区里;与合作社结合,通过合作社辐射广大农户。
位于园区的渭南三贤友邦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10月在下吉镇梁张村组成立,现在合作社已有800户社员,种植葡萄1.5万亩,其中1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合作社建有临渭区下吉葡萄专家大院,从西北农大等聘请8位农艺师负责技术指导,每月对农户至少进行两次培训,并通过手机平台及时发布管理技术要点。合作社理事长梁建武告诉记者,合作社经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夏黑无核和金手指两个口感好、抗性好、市场售价高的品种进行推广,并要求社员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统一架型,统一产量,统一质量标准。“由于销售渠道畅通,现在要入社的农户很多,但合作社严格控制,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允许加入。”梁建武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为确保品质,我们合作社的葡萄亩产都控制在2000千克以内。”
下吉镇东关村11组的王晓明在园区里种了9亩葡萄,去年有3亩挂果,亩收入1.4~1.5万元。“今年将全部挂果,又进入盛果期,年收入一二十万是没有问题的。”他告诉记者,自己种植葡萄时间并不长,经验欠缺,但有合作社的帮助和支持,一切都变得简单而轻松,生产的葡萄质量好效益高。
3 规划“关中最美葡萄景观区”
在园区,一位西安美院毕业的年轻人黎婷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一个人在园区认购了几株葡萄,种植交由园区来负责,但可通过园区网站随时查看认购葡萄的生长情况。葡萄成熟后,可以采摘回去和亲朋好友分享,也可以送到庄园酒坊,根据指导亲手酿造葡萄美酒,并贮藏在园区的酒窖里。如果招待朋友,可以带到园区来,赏美景,摘葡萄,玩垂钓,吃农家菜,分享亲手酿的葡萄美酒,该是多么惬意!
作为园区的景观设计者,黎婷介绍说,园区已经完成了葡萄万米长廊、百果园及开心果园的设计建造,现在正在设计农家乐、垂钓池和庄园酒坊。如此,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增收增效。
“十万亩葡萄香溢海外,八百里秦川美景独在!”阮光民介绍说,园区将以打造关中最美葡萄景观区为目标,加快园区景观设施建设,形成西引(西安游客)东迎(渭蒲高速吝店出口宾客)南接(渭南市)北连(连接卤阳湖通用航空产业园)的综合景观区,真正实现由传统种植向休闲农业转变。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