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大港口畅谈“转型发展”

2012-04-29高玲

中国水运 2012年8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码头港口

高玲

编者按:在港口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亟需转型升级之时,交通运输部适时举行以“结构调整”为主题的“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三次会议”,这是一次智慧的累加、一次观念的碰撞。短板困局如何突破?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企业家们会聚厦门,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共襄大计。本期特别刊载会议发言精要,力求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和深层次的研讨。

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惠凯

经济发展的运行轨迹总是在调整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港口的发展亦是如此,结构调整始终是贯穿港口发展的主线。只有不断适应宏观经济和腹地产业结构的需求,主动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方能实现港口的做强做大。

我们提出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港口发展由装卸型向物流型、贸易型、工业型转变。二是港口发展由依托政府型向创造市场型转变。三是港口发展由追求数量规模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四是港口发展由单纯竞争型向合作共赢型转变。五是港口发展由自我发展型向港城一体化转变。

对于大连港来说,调结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调战略。重点实施四大战略举措。一是港城一体化。港口建设发展要紧紧依托城市发展,同时以港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城以港兴,港为城用。二是产业兴港。充分利用港口的资源平台,全面发展临港工业、物流商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航运业、建筑业等,促进港口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三是合作共赢。加强港港合作、陆港合作、港航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四是品牌立港。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重新塑造大连港的服务品牌,使之成为我国港口的名牌。第二是调格局。大连地区的港口布局,将随着全域城市化的发展而向新区迁移,今后要重点发展大窑湾核心港区、长兴岛港区和渤海翼新开发的港区。辽宁地区的港口布局,我们将以合作共赢和开放包容的理念,与兄弟港口协同发展,共同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做出贡献。第三是调产业。即重点发展港航高端服务业,将金融、贸易等城市功能向港口业务有效延伸,形成港城一体化开发模式,不断做大做强港口实力。

目前世界前20大班轮公司中,除马士基以外,其他船公司几乎都在三大东西主干航线开展了大规模的联盟活动。在市场旺季时,联盟公司通过融舱经营等方式拓展市场,在淡季时抱团取暖,降低经营风险。我建议在具有共同或交叉腹地的港口之间,也成立类似航运公司联盟的港口联盟,维护行业的话语权、行业利益和市场秩序。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邢录珍

河北港口集团积极致力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了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调整港口功能布局,拓展港口主业发展空间。河北港口集团通过实施跨区域经营战略,实现了由秦皇岛一港经营向省内秦唐沧三地港口统筹布局的转变。在秦皇岛港,重点谋划实施西港搬迁改造工程,规划建设新的集装箱和杂货码头,继续巩固世界第一散货大港地位。在唐山曹妃甸港区,控股建设了矿石码头一期、二期工程,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进口矿石接卸基地。在黄骅港综合港区,控股建设了起步工程8个通用散杂货泊位。此外,正在积极谋划推进煤炭、油品和集装箱专业泊位的前期工作。

——调整港口货类结构,增强服务地区经济能力。在曹妃甸港区、黄骅港区的新增能力都是以矿石、通用杂货和集装箱为主,逐步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向各货类全面发展的转变,非煤货类对集团吞吐量贡献率较集团成立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拓展港口物流功能,打造现代港口物流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煤炭交易市场,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现有注册交易商480余家,成为我国沿海港口最大的下水煤炭交易市场。筹备建设江阴海运煤炭交易市场,与华中航运集团联手打造“海进江”煤炭运输通道。二是积极推进临港和港口腹地的物流园区建设。积极谋划在秦唐沧建设临港保税物流园区,在张家口、承德及冀中南六市建设内陆港。三是着眼于提高主业衍生增值能力,联合煤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了煤炭贸易物流公司,实现煤炭物流低成本、高效率、一体化运作。

——大力发展多元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港口工程板块取得了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2011年承揽项目合同额4.5亿元。港机制造及维护板块2011年成功承揽华电重工、曹妃甸煤炭二期总额达1.5亿元皮带机等项目制造合同。地产板块完成了西港区总体区域策划。积极加强资本运作,通过投资金海粮油、大同煤业、大秦铁路等港口上下游企业,以及招商银行、河北银行等金融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积极谋划组建投资公司,谋划设立河北港口产业投资基金。

——推进秦港股份上市,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我们正在按照证监会要求开展半年报加审工作,全力确保2012年内实现在上交所发行A股并上市。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

青岛港实施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加快人才结构转型,打造和谐效率港口。加快港口结构调整,首要任务是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真才实学、干事创业的新时期员工队伍。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长年开展主题思想教育,实施铸魂工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仅今年上半年就有5000多人登上讲台。与此同时,立足岗位、与时俱进抓培训。今年以来已经组织14734人参加了脱产学习,一年一度的全员技术大比武也即将拉开帷幕。我们还召开了第七届科技大会,出台了60条激励机制,为员工量身打造成长通道。我们创出1380多个员工品牌,练就1800多项绝活。员工们天天用世界效率作业,赢得了全球船公司的青睐。

——加快生产结构转型,打造现代物流港口。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的部署,将在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一大批矿、煤、油散杂货深水码头,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在老港区建设邮轮母港。目前,我们已经与日照港、威海港合资经营集装箱码头,携手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与韩国釜山港建立了中韩“4+1”战略联盟,与中石化、中远、招商局、华能、山东海运、新加坡万邦、荷兰孚宝等在董家口港区合资合作。我们还联合30多家单位成立了现代港航物流信息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加快发展结构转型,打造绿色智能港口。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加快生态港口建设。“十一五”以来先后投入30多亿元,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年吞吐量翻了一番还要多的情况下,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1.6%。我们瞄准“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在港时间”的主攻方向,连续举办了8次“创新成果、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先后研发推广了65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全港生产告别“手搬肩扛”的百年历史,走上了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白力群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根,转型升级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源头活水。2011年,连云港港在交通运输部的鼎力指导支持下,率先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拉开了以铁水联运和船用岸电技术为引领的绿色港口转型升级序幕。今年以来,连云港港在坚持铁水联运和绿色港口创建基础上,为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管理元素,主要概括为:理念上创新、项目上推进、组织上保障。

——理念上从创建“两型”港口向发展“四型”港口延伸扩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港口,重点是从节能减排角度强调了港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延伸“两型”外延,增加“职工幸福型”和“社会认可型”,发展“四型”港口,是今后我们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项目上以铁水联运和岸电技术为支撑推动港口商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一是铁水联运成果显著。重点突出连云港至阿拉山口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通道项目,依托铁水联运总体布局设立的银川、侯马、淮安等10个内陆无水港实现了规模运营。二是岸电技术渐趋成熟。连云港高压变频岸电技术已研发升级至第三代,可以满足散货船及集装箱船使用,并在“中德集装箱绿色航线示范项目”中担当技术保障,成为“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推广项目之一。三是资源整合雏形初现。我们正开展以货种结构优化调整、物流平台组合搭建等为内容的资源整合项目,以期缓解吞吐量增大带来的主港区港存压力和港城相融矛盾,实现港口与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

——组织上以低碳港口建设为契机构建保障体系,助推港口转型升级。力争用2-3年时间把连云港港打造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简称“三低三高”)为特征的新型港口。

港口企业在追求总量和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中,拼规模、拼价格的惯性思维和作风未能全面改观,建议交通运输部引导港口考核评价体系向经济指标和经济运行质量侧重,并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港口企业转变运营模式,进一步从规模上量型向量效并举型转变。连云港船用岸电技术在“科博会”上被冠以“中国岸电”的头衔,建议交通运输部以岸电项目标准核准为契机,加快推进岸电技术行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升级,并出台相关先导政策引导岸电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

董事长陈戌源

当前,我国港口集团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航运物流需求逐步深化、港口功能亟需升级换代、资源环境承载约束不断加大、港际间竞争更为激烈,加快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围绕“四项着力”,上港集团港口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是:

1、着力提升港口发展理念,加快向质量效益型港口转型。一是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岸服务理念,共同为客户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二是确立“竞合”发展理念。以整个腹地市场需求与区域港口综合能力的适应度为标准,规划码头的类型、能力和定位,提升整个区域内港口资源的使用效率;要充分考虑港口在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集疏运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实现互补性发展。

2、着力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加快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上港集团将以提高对长江流域腹地客户集疏运效率为重点,在已形成的“5+2”港口投资体系基础上,以下属的“长江公司”为载体,统筹优化在长江流域布局的码头、物流、航运等资源,以推行标准化服务和发展长江区域网点为突破口,加快开发以航运为主线、物流为支撑、码头为依托的一体化网络运行模式,逐步把资源的“单点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有效提升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加快推动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

3、着力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加快向现代物流型港口转型。上港集团将坚持三个方向:一是坚持港口的核心地位,继续突出发挥好港口的区位、业务、资源等各项优势,加快向港口物流链的上下游延伸业务形态,始终致力于通过延伸港口产业链条发展港口物流;二是以形成标准化业务操作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主要目标,构建现代物流产品服务体系,逐步向高端化、综合化、一体化物流方向发展;三是始终聚焦洋山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政策的先发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着力突出“先行先试”功能,拓展港口物流的发展空间。

4、着力突破资源环境承载约束,加快绿色港口建设步伐。上港集团将坚持走科技强港之路。一是要大力实施技术革新,围绕节能降耗实施一系列重点项目技术改造,努力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二是特别注重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生产作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资源配置优化方面的优越性。

聚焦“四个创新”,上港集团在港口结构调整方面将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

1、以业务创新为核心,加快提升港口综合集疏运效率。在推动母港一体化服务方面,对干支线调度中心进行整合,对“穿梭巴士”和“两港联动”业务进行优化,提高了上海港的泊位运作效率,提高了洋山和外高桥两大港区间的集疏运效率。在优化长江集疏运通道方面,加强对支线船舶的泊位保障,启动支线班轮化试运转,开辟了“南京—扬州—洋山”、“张家港—南通—洋山”等班轮航线。

2、以功能创新为要求,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产业

在资源配置上,加强对分散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和低效物流资源的转换使用,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将充分利用资本手段,对港口物流链中战略性高、附加值大的环节进行投资控制。在业务布局上,以网络化布局为主,加强对新开发业务与原有业务统筹;同时,特别关注港口物流客户需求,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完善客户管理机制。

3、以服务创新为重点,不断推动优化口岸环境

积极推动港口生产运营信息化。2011年,启动建设船舶一体化调度协同平台,实现上海港干、支线船舶一体化协同调度;同时对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进行升级,在外高桥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了TOPS5.0系统并进一步向其他码头延伸。加强与口岸单位协作,与海事、海关、国检等建立了定期沟通交流机制。

4、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港口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在技术创新方面,围绕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节能改造,开展了“油改电”创新攻关,该项技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加以推广。在工艺创新方面,采用集卡和轮胎吊自动调度系统、港区间互拖平台,有效提高了集卡的重载率和轮胎吊的综合作业效率。

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吴金坤

宁波港口的经济腹地主要是浙江省,其辐射范围包括长江流域七省两市的经济带。为有效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港口运输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宁波港集团大力实施“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开放战略,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管理、技术、业务等优势资源输出,加强与省内外港口和内陆地区的多元合作,加快港外码头、“无水港”战略布点,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延伸港口服务。同时,积极推进船队、车队、船货代理、海铁联运服务等物流经营主体建设,不断完善水路、公路、铁路等集疏运网络,基本形成以宁波港口为枢纽,沿海沿江“卫星港”和内陆“无水港”为节点,分工合理、协作紧密、水陆并进、互动发展的港口转运体系。

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宁波港集团先后在舟山、温州、台州、嘉兴、太仓、南京等地收购或合资合作成立了14家码头公司,相继建成了上饶、鹰潭、衢州、金华、义乌、萧山、慈溪、绍兴等8个“无水港”;同时宁波港集团船队拥有江海运输船舶32艘、车队拥有集卡679辆,初步实现了资源配置结构由宁波本埠码头为主向码头运输体系转变,业务板块结构由港口装卸为主向多业并举转变,发展要素结构由码头能力扩张为主向物流链延伸转变,形成了规模、质量、效益三者互促共进的发展新局面。上半年在腹地外贸出口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增幅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依托互动发展的港口转运体系,中转货物增长强劲,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的有关建议:一是建议交通运输部与铁道部共同搭建铁水联运示范项目交流互动平台,推动各示范项目参与单位加强业务交流合作,形成铁水联运“共同揽货、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对铁水联运示范通道给予政策倾斜,并取消对集装箱装运货物品名的限制(除禁运货物外),扩大铁路运价优惠的品名范围,进一步扶持和鼓励铁路“双重运输”,进一步增强铁水联运优势。二是建议铁路部门加快铁路运输能力建设,重点改善内陆地区铁路站集装箱作业条件,优先保障集装箱铁水联运的运力需求;同时,加快实现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与港口信息系统的共享、互通,建立铁水联运业务网上办理、全程跟踪的信息服务系统。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陈鼎瑜

2011年厦门港口管理局根据厦门港的港口资源分布情况和港口腹地产业布局特点,相应修编《厦门港总体规划》,完成《厦门港“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十大”港区,使厦门港形成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和港口发展的需求,对厦门港的功能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是加快厦门湾现有港区的功能结构调整和能力升级,促进港城协调发展,满足厦门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实施东渡港区城市化改造,逐步将东渡港区功能调整为以国际邮轮、对台客运、滚装、高端航运服务业和城市生活功能为主;逐步将集装箱干线、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装卸功能转移到海沧港区和刘五店港区。

港口业务结构调整:1、港内整合。去年以来,厦门市国资委主导对厦门港的集装箱码头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完成后,其中由港务集团为主经营的合资公司将占据码头资源和市场份额的70%以上,将形成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新格局。2、沿海拓展。为了发挥厦门港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作用,提升对东南沿海其他港口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厦门港务集团积极拓展南起汕头港、北至宁德港的集装箱支线业务,并准备在福州港租赁经营一个支线码头,同时计划今年底启动在潮州港建设经营集装箱支线码头。3、腹地建设。2007年以来,厦门港大力推进陆地港项目。陆地港以铁水联运为纽带、通过信息平台对接实现沿海港口功能往内陆地区位移。目前厦门港力推实施的有赣州、吉安和三明陆地港。特别是三明陆地港项目,规划用地959.5亩,首期工程76亩180天建成投产。我们将以三明陆地港为标杆,在海西地区范围内的主要城市建设陆地港,实现港口与内陆物流的无缝对接。

加快国际邮轮母港建设:规划中的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预计2012年底动工,3年内初具规模,5年基本建成。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项目以邮轮母港综合服务为主导,发展邮轮综合服务、邮轮经营和租赁、船舶综合维修、邮轮从业人员培训、免税商品进口及销售、娱乐、休闲、度假、商务等产业和功能,形成以邮轮母港为主导的“邮轮母港·旅游·城市”产业集群和综合服务体系,将成为带动厦门海滨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厦门区域经济中新的一极。

扩大对台合作:目前厦门港对台合作主要体现在航运业务上,具体有五种业态模式,包括:小三通客运、集装箱运输、客滚运输、散杂货运输及推动对台邮轮业务。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化与台湾的航运业务合作,特别是集装箱业务的合作,包括合资经营港口码头和堆场仓储、相互参股形成战略联盟。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洪先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从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增长期,简单的能力扩张式、规模扩大式的港口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船舶大型化引发的港口大型化和港口持续建设热潮要求国有龙头港口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与周边港口进行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港口与城市的矛盾日益凸显,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港城协调发展。目前,广州港集团结合自身实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大力推进港口结构调整。

(一)加快港口能力结构调整。一方面,广州港集团全力推进南沙深水港区开发建设,经过“十一五”以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建成南沙一期、二期集装箱码头、南沙汽车码头、港发石化、小虎石化、建滔石化和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新兴港区已基本成型,2011年南沙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83.9万TEU;另一方面,对珠江东岸黄埔、新沙港区低等级码头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码头泊位靠泊等级,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珠江东岸主力码头的港口通过能力。

(二)加快港口业务布局调整。在广东省产业转移政策的带动下,广州港集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寻求与周边省市合作,先后在潮州、茂名等粤东粤西地区开展码头合资合作建设经营,逐步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以粤东、粤西为两翼的港口业务布局,在缓解广州港能力、环保压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广东省两翼地区的港口和经济发展,促使区域内港口之间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三)加快港口功能结构调整。推动港口从传统装卸运输向以保税仓储、加工、国际物流配送、国际中转、物流信息处理等为标志的现代物流发展,延伸港口物流供应链,积极构建以港口为中心、辐射内陆腹地和海向腹地的物流网络。集团先后与云南昆明、湖南衡阳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无水港”。同时依托港口码头大力发展江海联运,不断扩大以南沙港区为中心、连接泛珠三角各中小码头的“穿梭巴士”驳船支线网络。目前,集团昆明“无水港”项目公司已运营,衡阳“无水港”项目正加快建设,“穿梭巴士”网络已基本实现对珠三角码头的全覆盖,年业务量突破40万TEU,经营质量不断提升。

(四)加快港口产业结构调整。广州港集团在做优做强港口装卸主业、港口物流产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港口地产、港航金融业,拓展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促使以港口为依托的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在港口地产方面,充分利用广州市“三旧改造”政策契机,成立专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对位于中心城区的稀缺滨水土地资源进行功能转型和商业地产开发。目前黄沙码头通过改造,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大沙头码头实施商业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港湾广场一期港口中心作为滨江甲级商业写字楼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海港城项目正在进行商业招商,客运楼作为珠江游母港已投入运行;太古仓码头项目已经转型开发为集文化创意、展贸、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并成为广东省“三旧”改造的示范工程。黄埔临港商务区和洲头咀码头商业地产开发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年内即可动工建设。在港航金融业方面,与广州越秀集团等单位合资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加快筹备成立港口财务公司。

北部湾港务集团

董事长、党委书记叶时湘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于2007年2月成立,由防城、钦州、北海三港整合重组而成,是广西区政府直属的大型国有港口企业集团。目前,三港整合成效显著。

港口吞吐量从2007年的3348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8800万吨,年均增长21.23%。5年来,一大批重要泊位、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完成建造和改造,万吨级以上泊位由22个增至53个,逐步形成了以集装箱、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硫磷、非金属矿石、煤炭、液体化工、粮食、油气、汽车滚装和旅客运输等港口生产经营和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通过大港口、大堆场,培育了大市场,通过“煤炭南北互运”及铁矿“水转水”运输,以及东南亚与北部湾双向直航班轮等,开展煤炭、有色金属、铁矿配送业务,北部湾港目前已成为进口煤炭储备中心、配送中心。形成了集装箱、进口铁矿、有色金属矿、硫磺、粮食等九大专业化物流配送系统。以建设运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为契机,深入实施无水港和冷链物流项目,向内陆延伸港口服务功能。

针对腹地经济欠发达,货源少、铁路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集团公司积极引进以大物流为特征的临港工业项目。目前集团公司控股、参股的临港工业企业超过20个,并保持每半年开工一个项目、每半年投产一个项目的速度增长。这些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为港口提供4000万吨以上的稳定货源。

三港整合之前,钦州、北海、防城3个港口,地域相近、腹地相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矛盾突出,严重阻碍港口的发展。整合后的北部湾港只用5年时间走完了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北部湾港。三港整合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得以在自治区层面统筹,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对港口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冲动,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现代港口体系。同时,我们坚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和港口企业投资多元化”,积极延伸港口增值服务,开展多元投资,不但企业获得基本的收益,港口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夯实。

我们建议:始终坚持以建设公共码头为主的原则,合理利用岸线和土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发挥其为全社会服务的最大效益。要充分利用港口平台和物流信息资源优势,加强各港口沟通与合作,延伸港口服务,共享发展机遇。

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总裁林毅

海口港是海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口岸和陆岛运输中心,在环北部湾港口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扮演着北部湾经济流“中转站”的角色。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

1、构建物流框架,以海口港的马村港区、新海港区和秀英港区为核心,继续加强港口、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主枢纽港的地位,构建区域性物流框架,逐步建立海南岛内物流、环北部湾物流,并逐步拓展以现代综合物流为中心的现代化港口功能,打造5A级综合物流运营商。

“十二五”期间,我司将通过新建马村中心港区、新海港区和老港区技术改造,加速港口功能结构调整,提高港口装卸效率。要大力改善港口航道的通航条件,要加快建设集装箱、散货大型深水码头泊位,适应国际海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加快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和功能开发,使港口区域逐步形成工业、商贸和物流中心。

2、做好港口资源整合工作,“十二五”期间,在周边港口建设码头,延伸港口作业区域,并积极探索与岛内其它港口合作的模式,把港口业务辐射到全岛。根据两地港航企业资源优势,统筹建设海峡两岸的轮渡港口,提升两地港口的现代物流与客运的发展水平。

3、依托港航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

公司将继续与大型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利用其专业的管理和固定的大客户及网络资源,建立物流管理体系。依托港口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仓储及配送基地,同时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实现省内城市配送,实现物流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

4、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港口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快港口智能管理系统、枢纽港集疏运及多式联运系统、船舶运输和港口管理系统、港航电子商务系统等方面的开发,从船舶到港、货物检验、货物配送、公路运输等环节都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与船东、货主等实现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5、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强势介入海上旅游业。

公司计划在合适的时机积极介入南海诸岛旅游,发展豪华邮轮业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码头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港口上的笑脸
前往码头
惠东港口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