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化研究
2012-04-29赵海涛靳晓娜
赵海涛 靳晓娜
摘要: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缩小理论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重要手段。独立的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管理类专业 实践教学 模块化研究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强现代化实践教学,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管理专业虽然也安排了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环节,但实践内容或附属在课程中或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实践只是最后的应用阶段,没有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的目标层次较低,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2.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系统上下不协调;实践教学设施与手段落后;缺乏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管理专业师资中“双师型”教师很少;企业和学校之间还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机融合的运行机制。
3.缺少标准化的体系
与完善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相比,实践课程体系处于模糊阶段,缺乏与理论课程的整合,缺少结构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体系设置。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建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使教学成为沟通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坚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性原则;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适应性原则;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之间互相衔接,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原则;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协调统一,教学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的一体化原则;注重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质量考评体系、实践教学流程的制度化原则。
三、模块化实践性教学的框架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化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实践教学模块化,是一个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的过程。根据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构建以下三大模块:
1.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这样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实验方法的逐步掌握,其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够提高。
2.校内实践模块
校内实践模块通过利用校内实践平台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践模块分为两部分,即专业基础实习训练模块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模块。前者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习或生产实习,通过训练巩固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后者是高年级学生接受开展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由毕业设计、论文、作品、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组成。
3.校外实践模块
校外实践模块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组成,是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全面综合训练,主要在企业、科研设计或管理等单位完成。
四、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
确保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建立上下协调、分层管理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实践教学方面的重大决策由学院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各教学院负责有关实践环节的管理、组织与实施工作,使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2.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完整地教学文件,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成绩评定等提出明确规范。建立教学督导制度、评教制度等。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定期对实践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应该有重点、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开放性实验中心平台、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培养科研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建设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创新基地和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
五、结语
对学生而言,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增强社会竞争力。对教师而言,实践教学促进教师钻研业务,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业务水平。对学校而言,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实践教学改革和推动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红梅.专业课程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M].职教论坛,2008,(4):44-45.
[2]白永国.“五系列五模块三实二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2010,(1):46.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院级重点课题(2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