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湿论治高血压
2012-04-29张小庆孙丹杰
张小庆 孙丹杰
[摘要] 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痰湿是其共同的发病基础,故本文旨在从痰湿理论出发,探讨痰湿与高血压的发生、病理变化、预后等方面的密切关系,从而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痰湿;高血压;肥胖
[中图分类号] R2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8-0033-0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现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显示肥胖人群较正常体重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2~4倍。肥胖人多湿、多痰,其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体质,与高血压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故笔者从痰湿理论出发,立足痰湿对高血压进行理论探讨。
1 高血压痰湿病机论
痰湿是内湿和痰的合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将其称为“痰浊、湿痰”。痰湿是肺、脾、肝、肾、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主要病机为: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②长期的情志刺激,可使人体代谢功能紊乱,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正如《内经》所说:“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久之则气血经络不通,津液输布失常化生痰湿,甚至郁而化火、痰瘀互结,上扰清窍,导致“眩晕、头痛”等症的发生。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饮食劳逸的失节、生活方式的紧张均为产生痰湿邪气的催化剂。
传统中医学无高血压的命名,相关性论述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头痛多主于痰”,强调了痰湿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痰湿阻滞脉络,脉道失柔,脉壁增厚,血府狭窄,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发生与肝脾二脏相关,脾为生痰之源,五行属土,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则水湿不化可聚成痰饮,正如李东垣所说“脾胃气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浊痰上犯清阳之位,故见眩晕。”;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易于动风,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木乘土,土虚痰生,木亢风动,风痰相搏而成病。痰湿不仅是高血压发病的始动环节,且贯穿疾病的全过程,与七情、饮食密切相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晕”,《医学入门·膈噎》“为痰为积本七情”,皆认为七情过极可使经络气血受阻,内生痰湿之邪。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情志变化,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多,引起血压升高。
2 肥胖人痰湿体质是联系痰湿与高血压的纽带
体质是相对稳定的特质,对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可影响机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制约证的传变与转归。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不断深入,痰湿体质作为重要的病理体质类型之一,越来越得到重视。痰湿体质是因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更易患痰湿证。以往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痰湿体质者体型多肥胖,肥胖是痰湿体质的集中外现,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痰湿体质发生率表现出递增趋势。
肥胖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肥胖、冠心病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此类人群可能较早出现糖、脂、能量代谢方面的障碍,可能存在脂代谢及糖代谢方面的遗传学异常。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范畴,痰浊内阻是高脂血症的病理生理基础,痰湿体质是高脂血症的重要体质类型[1],苏庆民[2]等证实痰湿体质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P﹤0.01),高密度脂蛋白及亚组分水平等指标,痰湿体质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P﹤0.05)。胡雯等[1]的研究也证实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痰湿体质与糖尿病也有着密切关系,临床调研表明[3]总体痰湿体质的发生率为65.94%,肥胖人痰湿体质的发生率为88.93%,与肥胖程度成正比,而高脂血症、糖尿病均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的中心环节,直接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破坏、心肌肥厚、纤维化和血液动力学改变,从而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和心血管损害。研究证实,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IR是肥胖的结果[4]。中医研究表明痰湿阻滞是胰岛素抵抗(IR)的主要病机[5]。体质研究证实痰湿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性增高[6]。
现代医学认为,低度炎症在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痰湿体质又是低度炎症发生的内在基础[7],与高血压的发生息息相关。以往中西医研究表明痰湿体质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较非痰湿体质者高,提示痰湿体质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的炎症反应,更易患高血压,钱岳晟[8]、王琦[9]等也从不同角度证实痰湿质是高血压主要体质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有关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脂联素(APN)异常的研究发现[10],痰湿质APN水平比非痰湿质明显降低,而APN是联系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的枢纽,与血压呈负相关,APN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rs1063537的T基因携带者可能是APN异常的遗传特征,揭示了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方面的遗传性。痰湿体质的免疫遗传学研究发现肥胖人痰湿体质与HLA-A11,HLA-B40关联[11],可见肥胖人痰湿体质与高血压在遗传学上的一致并非偶然。
痰湿体质的高血压患者存在更明显的糖、脂、能量代谢障碍,更易出现靶器官损害,较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心血管重构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血压持续升高后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约有1/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系统表现[12]。中医证型研究表明痰湿壅盛型靶器官损害明显[13],左心室肥厚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14]。
综上所述,高血压痰湿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的脂、糖代谢紊乱,更易发生心脑血管损害。同时也提示痰湿与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微量指标的联系,对高血压中医分型的量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中医注重“治未病”,其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这对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有着重要意义。《金匮要略方论·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及“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确立了痰湿的治疗原则,而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则是治疗痰湿病证及调治痰湿体质的基本方。临床诊治中,注重痰湿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更好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改善高血压的预后,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雯,汤毅. 浅谈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J]. 天津中医药,2011,28(3):221-223.
[2]苏庆民,王琦. 肥胖人痰湿型体质血脂、血糖、胰岛素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检测及特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39-41.
[3]刘艳骄,王琦. 肥胖人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2):34-38.
[4]Lang CH,Dobrescu C,Bagby GJ. Tumor necrosis factor impairs insulin action on peripheral glucose disposal and hepatic glucose output[J]. Endocrinology,1992,130(1):43-52.
[5]杨秀梅. 自拟“燥湿化痰汤”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36-37.
[6]钱岳晟,龚艳春,李华,等. 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7,31(1):61-63.
[7]张红敏,谢春光,陈世伟. 低度炎症的中医病因探讨[J]. 新中医,2005, 37(1):14-16.
[8]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9-51.
[9]王琦,朱燕波,吴玉娥,等. 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1676-1679.
[10]钱岳晟,张怡,周晓鸥,等. 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脂联素异常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454-456.
[11]骆斌,黄山. 肥胖人痰湿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关联研究[J].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5):8-10.
[12]Hong SJ,Park CG,Seo HS,et al. Associations among plasma adiponectin hypertension,left ventrivular diastoli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J]. Blood Press,2004,13(4):236-242.
[13]李秋菊,张小庆,朱剑,等.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3-14.
[14]刘福明,杜午奇,沈乐,等.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71-872.
(收稿日期: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