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租房里的悲喜人生

2012-04-29郭丽萍

百姓生活 2012年8期
关键词:景园云楼廉租房

郭丽萍

在丽景园这个北京市东五环外的京郊小区,总共约有500户廉租房租户。作为朝阳区首批廉租房租户,他们是处于社会金字塔最底端的人群。通过走访这些租户,记者试图还原并呈现这个人群在廉租房构筑的家园里的喜和悲。

小屋里的大世界

2011年年底的一个下午,李云楼关紧门窗,在家里听着收音机的节目。窗外,寒风呼啸。即使孤身一人,79岁的他仍有足够多的办法,让自己在这样的下午里不至于太过无聊和落寞。他可以听听CD包里的柴可夫斯基、阿炳,也可以侍弄侍弄10多盆小植物,或者整理一下他平日里收集的各种小石头,他还可以看看电视。

近几年来,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被甩在飙涨的房价之后。2007年,北京实施新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了最大规模的保障房社区常营保障房。丽景园是常营保障房中的一个经适房项目,配建了9号、10号两栋廉租房。这两栋廉租房,接纳了朝阳区第一批符合条件的约500户家庭,他们多为老、弱、病、残等低保户。

按政策,李云楼于2010年底搬进北京市朝阳区丽景园小区9号楼廉租房里的一居室。李云楼的一居室约30平方米,包括卧室和独立的厨房、卫生间。丽景园小区廉租房标准租金为每平方米33.6元,由于政府承担廉租房95%的租房费用,个人只承担5%,因此,李云楼每月所需缴纳的租金为52元,水、电、气费用自己承担。

李云楼的家被他收拾得整齐干净。因为在入住廉租房前签的合同里,有规定租户不能做任何装修,李云楼连钉子都没舍得往白色的墙壁上钉,只粘了三四个白色的粘钩,用来挂他喜欢的画作和饰物。摆置在橱柜、鞋架上的陶瓷器皿,也是他便宜淘回来的,给室内增添了不少居家气息。

在丽景园居住的一年里,李云楼平日会在早晨7点多带上刀剑、太极扇到小区的大花园里,打太极、练气功。晨练后,他悠闲地踱到小区附近,买些农家小贩的蔬菜水果。在他看来,这些农家小贩卖的蔬果不仅比市场里的便宜,还更环保无害。

“现在踏实了”

在搬进丽景园之前,现在这种闲适的日子在李云楼看来完全无法想象。

李云楼说:“以前没这条件。”李云楼所说的“以前”,指的是他在北京颠沛流离、在十几年里有过七八次搬家经历的过往。

上世纪50年代,李云楼家因被划为“地主兼资本家”,24岁的他不得不随建设兵团到东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待他50多岁回京时,虽然户口落在永安里,但原来的家和工作已不复存在。一直未婚的李云楼,到一家修理厂打工,并住在单位里。

直到90年代,60多岁的李云楼从工作一线上退下,这意味着他要将单位宿舍让出,开始租房生涯。李云楼挑了租金相对便宜的城乡接合部。

2007年,在北京房价连续5年飙涨的情况下,北京市相关部门在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方面,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年9月,北京市颁布《廉租房政策及管理规定(普及版)》,明确提出以租赁住房补贴方式或实物配租方式,来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李云楼清楚地记得,就在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开幕的那一天,作为低保户,他申请廉租房获得批准,开始每个月得到550元的租赁住房补贴。李云楼说:“北京城里的租金都得上千元,补助的550元根本不够在城里租房,我这几年都在农村租房。”

2010年,朝阳区首个廉租房项目交付使用,78岁的李云楼作为首批租户住进了丽景园9号楼,并以朝阳区廉租户代表的身份,在入住仪式上发了言。

年过六旬的李海蓉,几乎与李云楼同一批住进丽景园。在10号楼12层的一居室里,生性乐观的李海蓉,说起廉租房乐得合不拢嘴。

李海蓉与老伴原来住在朝阳门,后来遇上拆迁,得到的几万元拆迁补偿费,连在北京买房的一个零头都凑不起来,老两口只好搬进了地震棚。11年前,老伴儿病逝,一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李海蓉,申请了低保,每个月花200多元租住在农民的平房里。

李海蓉说:“以前一年得搬好几次家,搬得烦死了。租房也不踏实,就怕哪天发病死在人家院子里。”

在享受了两年政府每月550元的租赁住房补贴后,李海蓉在报纸上、电视里听说可以申请廉租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递交了申请。

如今,李海蓉每个月领的565元的低保,已足够支付51块多的廉租房月租。爱唱歌、爱跳舞的她,每周三、周四还到街道里参加中老年时装课。“现在觉得踏实了,觉得特知足。”李海蓉说。

三口人,30平方米

与孤身的租户不同,更多的家庭住户直接地将廉租房称为“鸟窝”,形容廉租房面积之小。

丽景园9号楼8层的租户赵家(化名)一家3口,就挤在33平方米的一居室里。厨房、卫生间占去一半的面积,剩下的过道和卧室摆上床、书桌、橱柜、饭桌,就没多少可供人站的地方。

与其他租户一样,这一居室同样来之不易。赵家腿脚不方便,原与父母同住。在刚获知可申请廉租房时,赵家就按规定交了低保、无收入、无房等证明,在盖了十几个戳、经过一个月的公示之后,赵家的申请才获得正式通过。

此后,赵家经历了3年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这套33平方米的一居室。赵家女户主说:“说是33平方米,实际可使用面积才20来平方米。”

为了能够住下一家3口人,每到晚上,赵家就在3平方米的过道上铺上被褥,凑成一间小卧室,供14岁的女儿睡觉。白天就将被褥收起,堆放在门外的走廊上,过道被摆上一张方桌,改为饭厅兼工作室、起居室。

女儿14岁生日时,赵家曾提出申请要求换成二居室。但他们被告知,若要换房,得重新进入等待摇号的队列。为了一居室等过3年的他们,只好作罢。

题头照片:丽景园9号楼的住户王师傅,几年前患上脑血栓,每月靠560元的低保维持生活。

猜你喜欢

景园云楼廉租房
云楼守望
杭州一小区出现超级晾衣架
创新,我是认真的
创新,我是认真的
——访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单景园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关于廉租房建设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廉租房建设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浅析廉租房及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
小区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研究——以大庆市景园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