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2-04-29周春华
周春华
为了完成同一个教学目的,在不同的教学方式指导下,教师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是直接把知识的结果传授给学生,有的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获得知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应当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再创造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体系中,把数学教学作为一个活动的过程来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同层次中,始终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
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加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的教学。要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练习、比较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到结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纸板,在复习讲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后,让学生分组动手,将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提问:你们见到了什么图形?学生有的说看到了四边形,有的说看到了平行四边形。教师接着提问:利用这两个三角形一共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四边形?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判断哪些拼法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吗?你能归纳出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吗?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发现和解决,但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识常局限于对边、角关系的认识。此时,为将问题深化,教师再提问:由拼图可知平行四边形一条对角线能将其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试着画出它的另一条对角线。你还能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其他特征吗?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被两条对角线分出的四个三角形面积是否应该相等的疑问。我充分肯定了他的大胆猜想,同时指出: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论证猜想的结论。谁能完成这个证明?学生们跃跃欲试,指出了相邻的两个三角形具备等底、等高的特点,面积一定相等,问题迎刃而解。最后,教师再引导大家系统地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逐一归纳,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和思考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和反馈掌握知识的情况。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主体性和创造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将这样的创造性学习坚持下去,必将挖掘出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