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教学效率的三个途径
2012-04-29田斌
田斌
提高高中历史课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结构化与拓宽补充相结合
所谓知识结构,主要指知识的相互联系。历史教学应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
然而,高中历史复习仅仅构筑知识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现行教材的知识范围加以拓宽。所谓拓宽,就是对现行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以及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所决定的。
二、内容线索化与深度挖掘相结合
内容线索化,就是突破教材内容的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例如我们常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文化史等五条线索。
但是,高中历史教学仅停留在重新组织教材、梳理线索上是不够的,还应该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1.从分析历史事件、原因、背景或目的入手。例如,分析清末“预备立宪”的历史背景,则应挖掘出日俄战争的影响。
2.透过历史现象,归纳其阶段性历史特征。阶段性历史特征是隐含在历史教材内容之中的,必须深度挖掘、揭示其本质因素。例如从16世纪到18世纪下半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从这一时期西方经济、政治、思想、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可以归纳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衰亡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重要特征。
三、理论系统化与能力提高相结合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理论性较强的题目比重逐年增加,强调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基本走向。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既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如果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无从着手。而这些基本理论往往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容易被教师所忽略。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对教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高中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形象思维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