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相生,张弛有度
2012-04-29王月美
王月美
一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仿佛春夜喜雨,润物于无声。日常教学中不乏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班级任课教师群中,有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有的则不然。个中原因较多,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灵动的教学节奏、富有变化的语言、生动的教态、和谐的氛围等,这样组合的教学风格必然博得学生好感,为学生所悦纳,当然也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没有节奏变化、平淡无味的教学风格,必然为学生所厌弃,其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掌握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节奏是世间万事万物固有的质的规定,它充斥于天地之间,无处不在。自然界节奏失调就会引发灾害,人类社会节奏失调就会发生社会震荡(冲突、动乱等),人体节奏混乱就会生病……体育和战争的获胜之道都在于打乱对方的节奏而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自乱阵脚;音乐的迷人之处亦在于它的旋律和节奏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当然教育也在节奏中,节奏也在教育中。教学节奏的调速具有艺术性——节奏过快,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造成认知困境;节奏过慢,易使学生注意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即使速度适中,若匀速不变,没有起伏,也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没有刺激。怎样才能做到张弛相间、变而有度、稳而有序呢?我们主张教师教的节奏必须适应大多数学生学的节奏,寻求教节奏和学节奏的有机结合。这里,不妨尝试运用“快节奏慢镜头”的调控方法。
所谓“快节奏”,就是养成学生快看、快说、快记、快写、快思的习惯。在课堂教学的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预案设计得脉络清晰、内涵丰富、一气呵成。可在执教过程中遭遇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习惯性地吞吞吐吐,作业书写速度参差不齐……这时作为教师,你是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还是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当然,我们一直在寻求两者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记得有节音乐课,学生学习歌谱时疙疙瘩瘩、无精打采,教学节奏明显拖沓,教学气氛也沉闷起来。我见机行事,让学生适时休息,边静息边听老师弹奏谱子。往常,学生听上一遍,我会让他们重新振作精神再继续学下去。但这天我一反常态,学生听完一遍我又让他们听一遍。第二遍听完,学生满以为让他们唱了,可我还是叫他们又听了第三遍。这三遍,打破了固有的教学节奏。一方面学生因为多次重复视听,熟练程度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上感到了新奇与兴奋,被压抑多时的乐感喷薄而出,此时的效果比连唱三遍还强。
为了促进“快节奏”的达成,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严格要求、课后的作业限时等都是有效的保障措施。我班有一名男生聪明、顽皮,就是写字速度特慢,连课堂作业都是要么全班最后一个交要么当天完成不了。尽管贪玩他的数学成绩还是能达到优秀,可碰到要记要背的语文和英语知识时,成绩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为了改善他的学习习惯,家长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天天陪读到深更半夜,可一离开家长他仍见效甚微。后来,我让家长每天放学后不要陪读,给孩子一个小闹钟,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作业,超过了就不让他再写。这一着,反其道而行之,大大出乎孩子的预料,而他也确实明白作业没完成无法向老师交代。这以后,他书写快了、作业基本都能按时完成了。思维原本就活跃的他,开始在课堂上不断有精彩的表现,受到师生的一致肯定。
新课标明确倡导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所谓的“慢镜头”与过程教学不谋而合,就是在教学关键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其基本形式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有延时、重复、追问、暂停,让学生画个草图看看,列个式子算算,举个例子试试,等等。
二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慢镜头”,特别要注意加强思路的诱导:促使学生经历陌路的预探、常路的模仿、正路的强化、套路的突破、岔路的择定、歧路的剖析、窄路的拓宽、多路的沟通等活生生的思考情况。我在教学第十二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时,有一次布置了练习册上的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高和底面半径相等,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自然不难理解,只要求出圆柱体的底面积,本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我细细琢磨,不由大吃一惊,按学生的现有水平,他们一定会先设法求出半径,再求出一个底面的面积。而本题半径的平方等于8,他们没学过开方、求算术平方根,这一下肯定会犯难了。毕竟我们的小学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彻底弄懂这道题呢?我决定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1.降低难度,经历常路的预探。
2.重做原题,体验套路的突破和拓宽。
我乘胜追击:“其实本题不改数字,你们也应该会做。”学生齐答:“对!”利用同样的原理,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并且连中等偏下的学生都做得得心应手。
3.应用延伸,实现正路强化和多路沟通。
因为这道题的方法比较独特,为了帮学生及时巩固,加深印象,我又找了一道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题目:圆锥体的高和底面半径都等于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已知正方体的体积是90立方厘米,求圆锥的体积。当学生假设圆锥的底面半径(或高、或正方体的棱长)为x厘米,很顺利地就列出求圆锥体积的算式。后来,这一方法不仅用于数的计算,甚至还延伸到求组合图形面积中。这种思路教学,因“放慢镜头”而让学生扎实掌握,长久在头脑中定格。
此外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语速变化不可或缺。语速变化最好与语音语调变化相结合。无变化的语言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恰到好处的语音语调语速变化恰似一支和谐的旋律,令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久听不厌。一般地讲,教学中当讲到关键处(重难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陈述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语速,使其重新兴奋起来;当课堂组织教学出现问题时,也应作出相应的变更。另外,在教学中伺机的语言停顿,也是节奏调速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践证实,快节奏与慢镜头有机结合,能创设出跌宕起伏的教学节奏。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和探索节奏教学。讲究教学节奏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教学,因而是科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国际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