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王”阎锡山在台湾

2012-04-29整理/孟昭庚

文史月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行政院长阎锡山窑洞

整理/孟昭庚

一、何应钦应付不了乱局,其内阁集体辞职,阎锡山就职,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他的政府逃往广州。

随着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只做了3个月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何应钦,在财政、军事等问题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应付不了乱局,其内阁于1949年5月30日集体辞职。李宗仁正式提名由“山西王”阎锡山组阁。

阎锡山深知,没有蒋介石的支持和认可,这个行政院长他是当不成的。在飞赴台湾晋见蒋介石后,阎锡山于6月13日在广州励志社礼堂宣誓就职,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阎锡山上任之后,制定了《扭转时局方案》和《反共救国实施方案》,决心与中共作最后一拼。

他使出浑身解数对付危局,先是推行“币制改革”,改金圆券为银元券,无奈银元券发行不到一月即重蹈覆辙;后设国防部长西北边区指挥所,由徐永昌任指挥,代表国防部长对西部军事行使指挥权,但不久西北各省相继解放。

面对解放军的节节推进,阎锡山政府既无还手之力,亦无招架之功,只好于8月8日将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重庆。阎锡山明知这个政府已经朝不保夕,却仍然说出狠话:“不惜一切牺牲,不顾一切障碍,勇往直前。”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从此结束了旧时代,开始了新时代。

10月14日,广州城头插上了五星红旗。

11月2日,“代总统”李宗仁自称患病,离开重庆,先回桂林老家,后经南宁飞往香港,住进了太和医院,发表声明称:“治病期间,军政事宜,由阎院长负责。”

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兵锋直指重庆,对重庆形成合围之势。

11月28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复电,同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提早夺取重庆的计划。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攻下江津,逼近重庆。阎锡山和行政院阁僚只得飞逃成都。两天后重庆解放,成都危如累卵。

四面楚歌,阎锡山在大陆再也呆不下去了,不得不带着他的“政府”飞往台湾。

1949年12月7日,他和“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总统府秘书长”邱昌渭等人乘坐飞机从成都飞逃台湾。飞机飞到四川与湖北交界处时遇到寒流,飞机两翼结冰,机身下坠,飞行员只好驾机返回成都,决定第二天再走。

次日早上,解放军隆隆炮声已经在成都外围响起,朱家骅深恐飞行若再有闪失,一旦共军火力封锁机场就飞不成了,便向飞行员详细询问,如果遇到还像昨天的天气如何才能保证飞行平安地闯过去?飞行员迟疑了片刻,只好实言相告:“阎院长带的东西太多,光金条就十几箱,飞机超载,遇上寒流结冰,无法升高。解决的唯一办法是减轻飞机重量。”

朱家骅立即找阎锡山协商,能否减轻重量?阎锡山一听让他丢下金条,脸色很难看:“我的财产在山西带不出来,现在就剩这点积蓄,跟随我的家人、佣人,还有已到台湾的亲戚,过去的老部属,将来都要靠这生活,丢不得啊!”最后只好留下几名阎锡山的贴身卫士。

二、阎锡山选中菁山的时候,有人说这里太静,阎锡山则说“越静越好”,他正是要远离台北的尘嚣,在寂静中思索

“行政院院长”阎锡山在到达台北的当天下午,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国民政府”自即日起迁至台北办公。

阎锡山带着他的“政府”逃到台湾后,对国民党在大陆的惨败多有批评,也曾多次抨击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他仍然做着“光复大陆”的美梦,并为此制定种种计划方案,妄图把台湾建成“反攻大陆基地”。

1950年元旦,阎锡山一片忙碌:举办团拜会,发表“元旦献词”、“告全国民众书”、“告海陆空军将士书”等,宣称“坚决地切实地告别过去的失败,开始今后新的胜利”,希望新年能给他和他的“政府”带来好运。

阎锡山来到台湾之后,“总统”蒋介石虽然也来到台湾,但是他已经“下野”,而“副总统”李宗仁则从香港去了美国做“寓公”。按照“国民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缺位的时候,应由“行政院长”代行其职权。因此阎锡山一度成为没有公开发表的“代理总统”,在国民党逃台人员中,其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岂能容阎锡山在他身边说三道四、在“行政院长”的宝座上耀武扬威?阎锡山当初是作为蒋、李之间冲突的调停人出来执掌中枢的,如今冲突一方已远走美国,调停人自然已成为多余。

蒋介石对阎锡山到台后的一番表现早已忍无可忍。

1950年1月25日,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中央非常政治会议,作出决定,削去阎锡山“国防部长”的兼职,由蒋介石嫡系、参谋总长顾祝同兼任。

活跃了没多久的阎锡山看清了自己如今的处境,不过是寄人篱下而已,他知道蒋介石很快就会复职,而铺平人事上的道路是其第一步,于是决定主动请辞“行政院长”,以落个面子上的光彩。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宣布正式复职,亦即复“总统”之职。

阎锡山马上向蒋介石递上辞呈,请辞去“行政院长”一职。

蒋介石本来就打算撤换阎锡山,如今阎锡山主动拱手向他交权,真是求之不得。接到阎锡山的辞呈后,蒋介石亲自来到阎锡山的办公室,再三表达挽留之意。

蒋介石挽留是假,阎锡山请辞是真。识时务者为俊杰,阎锡山急流勇退,算得上是一个识时务者,一个明白人。3月6日,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中央常委临时会议,批准了阎锡山的辞呈,决定由陈诚继任“行政院长”。

在阎锡山离职之前,“行政院”召开了一个小型茶话会,为他辞行。蒋介石莅会讲话,称:“中央政府幸有阎院长锡山苦心孤诣,撑持危局……赖以不坠者,阎院长之功实不可泯。”

被免职的阎锡山同大多数大陆时期显赫一时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一样,获得了蒋介石赏赐的两个职位——“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阎锡山卸任“行政院长”后,就迁往台北城东南丽水街的一幢日式别墅居住,邻居是当时的上将彭孟缉。

在台湾无权无势的阎锡山,深知蒋介石剪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蒋介石耳目众多,自己出言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大祸。于是,在辞去“行政院院长”后,为了避免惹是生非,他深居简出,杜门谢客,谨言慎行,不问政治,时常托病不出席各种会议。因为他知道,凡是出席会议,必定要发言,凡是发言,就很容易触“雷”。

早在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前,阎锡山看到国民党气数已尽,便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对家人一一做了安排:1948年秋天将他的发妻、继母和二儿媳送到台湾,在台北设立了“阎公馆”,并为分居的发妻另辟寓所;将他的四儿子送到美国,在美国设置了寓所;又派他的亲戚徐士珙到日本,在日本购置了寓所。

阎锡山被免职之后本想去美国或者日本定居,然而,当他向蒋介石试探口风的时候,蒋介石说:“还是台湾好呀,何必去国外呢?”

阎锡山知道,蒋介石是不会把自己昔日的政敌轻意放走的。摆在阎锡山面前唯一的选择,就是找一个远离台北市中心的荒僻之处躲起来。

山西多山。阎锡山从小在五台山长大,他喜欢山。在四处踏访选住所时,他看中了台北的草山。位于台北市区正北方的草山,有“台北人后花园”之称,是台湾达官富贾的别墅区所在地,是避暑圣地。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最先就居于草山行馆。蒋介石觉得山名不雅,有“落草为寇”之嫌,因他非常推崇明朝大学者王阳明,曾言 “阳明心学是我终身的精神食粮”,为纪念王阳明,遂于1950年将草山改为阳明山。后来,在阳明山脚下的士林区福林路上建筑士林官邸,蒋介石与宋美龄在此居住长达25年。

阎锡山在草山踏勘,居然看中了草山山区里的菁山。

日军占领台湾期间,原本打算在菁山兴建一个农场,欲建而未建。这里非常偏僻,交通极其不便,要沿着一条砂石铺成的小路步行30分钟,才能到达草山公路,然后乘车进台北市区。菁山当时杂草丛生,蒿草长得有半人高,而且道路崎岖坎坷,十分荒凉,只有四处奔窜的野兔。没有电灯、电话、自来水等现代化设施,甚至连公路都没有。

阎锡山选中菁山的时候,有人说这里太静,阎锡山则说“越静越好”,他正是要远离台北的尘嚣,在寂静中思索。

阎锡山在菁山建造了草屋,取名“菁山草庐”,实际上是简易木板房。1950年8月,阎锡山迁往“菁山草庐”。他的秘书、司机、厨师和负责安全保卫的30名侍卫人员及一个连的宪兵,也随他迁往菁山,同样住简易木板房。

那30名侍卫人员来到这荒郊野外并无怨言,因为这些人大都是跟随阎锡山多年的山西老乡。但当时的宪兵部队大都是广东人,随阎锡山到菁山的那个连的官兵颇有怨言,他们无法理解“阎院长”放着豪华的日式别墅不住,却到这偏僻山区过原始生活。好在阎锡山在逃离大陆时,携带了相当数量的黄金,手头很宽裕,给他们额外加点儿津贴,也就把怨言平息了下去。

阎锡山这个“山西王”没有领教过台湾台风的厉害,“菁山草庐”那些简易木板房的屋顶在台风中整个儿被掀掉,大雨灌进屋里,侍卫和宪兵们叫苦不迭。

阎锡山当时为什么在菁山只建简易木板房?那是因为他太乐观,以为很快就可以“反攻大陆”,重回山西。可是严峻的形势使他明白“反攻大陆”谈何容易?而且台湾的台风接二连三,阎锡山终于下决心在菁山建造永久性居所。

阎锡山异想天开,要在草山建造窑洞作为永久性居所!他的山西老家到处是山,到处是窑洞。他认为窑洞不仅无惧于台风,还能抵挡炮弹和炸弹,而且冬暖夏凉。

然而台湾虽然多山,但土质潮湿,不适合挖窑洞,倘若挖窑洞,那窑洞里势必整天嘀嘀嗒嗒滴水。再说,台湾多地震,住在窑洞里也不安全,而且台湾也没有会建造窑洞的工匠。于是他决定用当地所产的安山岩,按照他的设计建造一幢石头屋,这石头屋仿照窑洞形状,门廊皆为拱形门,外形颇像山西窑洞。这么一来,阎锡山的“菁山草庐”,变成了“菁山窑洞”。

“菁山窑洞”是用凿成长方块的安山岩加水泥粘砌而成,由于安山岩又大又厚,水泥牢牢固着,这样的石头屋倒比红砖楼更加结实,不惧枪炮以至炸弹。

三、阎锡山在“种能洞”里终日静思,与书为伴,笔耕不辍

阎锡山把“菁山窑洞”命名为“种能洞”。之所以叫种能洞,是因为阎锡山喜欢以种能观察宇宙,为了配合自己的宇宙观,就这样命名了。

阎锡山曾这样阐述“种能”二字的含义:“世界万物的根本是种子,种子功能无穷大。”他运用自己的“种能”宇宙观,在宇宙学领域也提出了他特有的观点。

人们常误以为阎锡山乃一介武夫,胸无点墨,“山西土皇帝”而已。其实阎锡山不仅有文才,而且颇通哲理,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哲学家,终身信奉并力行“中”的哲学。

阎锡山在“种能洞”安营扎寨之后,便埋头于著书立说。“种能洞”里到处可以看到满书架的书,印证着他在戎马生涯数十年之后,在“种能洞”里终日静思,与书为伴,笔耕不辍的生活。

阎锡山隐居阳明山(草山)后,蒋介石、陈诚、顾祝同以及其他国民党要人都曾前往看望,他的朋友部属也时常登门拜访。但除了当局有大的庆典或召开“宪政”、“评议”会,阎锡山必须出席外,一般他是不会回台北市的。

阎锡山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7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午饭后还要睡两个小时“子午觉”。晚饭后要独自一人去野外散步,就寝前有时静坐,有时读《易经》,其余时间就是看书、会客、写作。

阎锡山还向金铜矿务局租了地,建了一个“种能农场”,种植松杉、柑橘,俨然要建起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外桃源”。阎锡山在写作、读书之余,到“种能农场”侍弄果树和花草,享受田园之乐。

阎锡山向来以洁身自好自诩,到台湾后他坚持不看电影、不看戏、不赌博、不吸烟、不饮酒,也不参与剪彩、证婚之类的活动,只是一门心思地做学问。他对他的侍从人员和友人说:“言语道断,心思路绝,乃可语学问修养。”

在学术研究上,阎锡山的兴趣很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发展、社会道德等各个领域。

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观点,阎锡山还经常到一些高校和学术团体讲学,其中有《中国文化的真谛》、《中国政治的病根》、《孔学与中国的未来》等内容。

10年时间,阎锡山在“种能洞”中写了不少著作,他著述心急,有时一天要伏案写作长达12个小时,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他所著的这些书里,不乏有反对共产党、反对共产主义的著作,其中有《世界和平与世界大战》、《共产主义的哲学、共产主义共产党的错误》、《反共复国的前途》、《收复大陆与土地问题》、《反共的哲学基础》、《大同之路》、《孔子是个什么家》、《三百年的中国》、《中国国民党理论研究》等书稿20种之多。他在去世前,还在改写他的《三百年的中国》书稿。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阎锡山“中”的哲学思想,绘制了他臆想中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巨幅“蓝图”——“大同主义”。

四、阎锡山此人确实与众不同,在他行将就木的时候,自作挽联数副,嘱家人在他死后,贴在指定位置

阎锡山1949年逃往台湾时,他的二太太徐兰森已于1947年病逝,而他与发妻徐竹青分居多年,赴台后各有住所,直到1960年阎锡山患病期间,徐竹青才来到“种能洞”陪侍阎锡山。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急性肺炎并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不治离世,享年77岁。

阎锡山病重之后,对陪伴在身旁的发妻徐竹青和一直看护他的老部下贾景德交代了后事。他因痛惜自己不能追随蒋介石回大陆而深感遗憾,所以留下了六点口头遗嘱:

一、一切宜简不宜奢;

二、收挽联不收挽幛;

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

四、出殡以早为好;

五、不要放声而哭;

六、墓碑刻他的思想日记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

七、七日之内,每日早晚各读他选作之《补心灵》一遍。

阎锡山此人确实与众不同,在他行将就木的时候,自作挽联数副,嘱家人在他死后,贴在指定位置。

贴在灵前的是:“避避避,断断断,化化化,是三步功夫;勉勉勉,续续续,通通通,为一等事功。”横批:“朽瞋化欲”。

贴在檐前的是:“摆脱开,摆脱开,沾染上洗干净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来甚为难。”横批:“努力摆持”。

贴在院中的是:“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横批:“公道爱人”。

贴在院门上的是:“对在两间,才称善;中到无处,始叫佳。”横批:“循中蹈对”。

阎锡山死后,台湾成立了以何应钦为首的治丧委员会,委员有于右任、张群、唐纵、李石曾、张道藩等人。5月29日举行移灵公祭典礼,蒋介石亲往祭奠,并送一块“怆怀耆勋”的匾额。随后葬于阳明山七星山之阳。

7月29日,蒋介石为阎锡山颁发“总统褒奖令”,称“总统府”资政陆军一级上将阎锡山,才猷卓越,器识宏通……三十八年出任行政院长及国防部长,受命于危难之际,驰驱蜀粤,载徙台员,遗大投艰,勋勤备著。中兴在望,匡辅方资,遽丧老成,实深轸悼!应予明令褒奖,用示政府笃念勋耆之至意。

猜你喜欢

行政院长阎锡山窑洞
阎锡山示弱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
台“行政院长”否认与黑道有染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晋军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