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地方的大身段:美人故事与国粹起源

2012-04-29耿乐图

环球人文地理 2012年8期
关键词:徽班安庆市皖江

耿乐图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定安庆为省会,由于当时安徽还没有简称,经乾隆皇帝御批,便将安庆的称呼“皖”顺手拿来,放在安徽的头上了。

自古以来,大别山东麓就多美女,最著名的两个莫过于乔玮、乔莹。乔玮、乔莹究竟是谁?三国时代名动天下的“二乔”就是她们了。

顺长江水路,徽班戏在长江沿线的扬州、南京等地场面很大,往往刚一登台亮相,便将其他种类的戏曲压了下去。

自古以来,大别山东麓就诞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人与事物——对于外人而言,这些传说般的故事或许早已耳熟能详,但当人们寻根究底,发现故事的源头全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内心的惊讶就溢于言表了。

比如,今天安徽省之所以简称“皖”,起源就在大别山东麓;其次,大别山东麓名人众多,清初名臣张廷玉,革命者徐锡麟、陈独秀,科学家邓稼先,诗人海子……但最有吸引力的,还是三国美人大乔、小乔以及她们身后的真实故事。

此外,大别山东麓也是戏剧之乡,黄梅戏、徽班戏早已是影响全国的剧种。特别是作为京剧前身的徽班戏,如果说没有它,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国粹。

大别山东麓:古皖国的故事

安徽省的简称叫做“皖”,而这个“皖”的由来,还要从大别山东麓说起。

西周初年,大夫皖伯被分封到大别山,爵等不低,获得的封地也不小,大概占了现今大别山东麓安庆市的一半左右。

封地有了,总得找个都城。找来找去,皖伯将都城选在了潜山(今安庆市潜山县)。关于选都,皖伯的眼光很独到——首先,潜山离长江直线距离100公里,不用担心江水泛滥时威胁都城;其次,潜山境内有“皖水”,河流不大,但在当时用来作为农业灌溉肯定是够了;皖水发源于大别山,而且还从“神峰”天柱峰下流过,很符合传统中国“山水兼一”的风水观念。于是,皖国都城最终就落在了这里。

皖国立国400年,几乎每一任国君都是人中翘楚。当时的皖国外围还有两个小国:桐国与舒国。尽管这两个小国立国的时间比皖国要早,但因为国君不争气,最开始几十年,桐国、舒国还能与皖国三足鼎立,国力不相上下,但到了东周初年,皖国的发展势头完全就压过了邻居,舒、桐两国的居民纷纷向皖国迁移。以至于后来,吴、楚两国召集大别山东麓的国家开会(吴国和楚国一度曾以大别山东麓为界,所以这里也有“雨浓吴头,风淡楚尾”的说法),往往都会说:“皖伯必临”,意思就是说皖伯必须参加,桐、舒的国君来不来都行。

历史发展到春秋后期,随着诸侯争霸的加剧,很不幸,皖、桐、舒三国最后都被楚国吞并了。但吞并不等于湮没,皖国的影响还一直流传到今天——就拿长江来说:万里长江在宿松县小孤山进入大别山东麓,一直到安徽、江苏两省交界的马鞍山,这段江面不叫长江而称“皖江”。皖江的叫法由来已久,《淮南子》中就说:皖江取古皖国名。用一个小封国的名称来指代上千公里的长江,这在整个长江流域上是绝无仅有的。再比如,现在安徽省内境界的划分如皖北,皖南等,都是以皖山(天柱山)为分界线的。

那么,“皖”是怎么成为安徽省代称的呢?早在皖伯时代,皖国境内就已经农桑发达,到了后世,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水路交通,古皖国所在的大别山东麓很快就成为了“翘楚之地”,在下游的芜湖、合肥发展起来之前,这里早就独领风骚几千年了。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大别山东麓首设安庆军,治所就在今天的安庆市内,因为此地曾是皖国故地,安庆便简称为“皖”;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安徽正式建省,省名取安庆和徽州的首字合成;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定安庆为省会,由于当时安徽还没有简称,经乾隆皇帝御批,便将安庆的称呼“皖”顺手拿来,放在了安徽省的头上。

地灵人杰:从二乔美人说起

大别山东麓占尽了安徽的灵气,古往今来,这里的名人就如同过江之鲫般不可胜数。在这一点上,就连省会合肥也是没法比的,偌大一个城市,历史上除了一批赳赳的武夫之外,鲜

猜你喜欢

徽班安庆市皖江
徽班博物馆
“九门轮转”小考——兼论徽班演出“轮转制”的运作机理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安庆市水产路桥梁设计方案研究
京剧与徽班那些事儿
京剧青衣时代的奠定——陈德霖与晚清京师徽班旦行的变革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小鲟”过皖江
基于三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