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区人民看病不再难
2012-04-29刘傅海
刘傅海
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问题,是广东省老促会在促进解决老区人民读书难、行路难之后,花大力气努力促进解决的又一项老区重大民生工程。
为了给省委、省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发挥桥梁作用,促进老区人民“看病难”问题的尽快解决,从2004年开始,省老促会一班人在林若会长的带领下,连续五年深入各市、县乡镇,对老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疾苦,倾听农民的呼声,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建议,摸清了情况,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省老促会先后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四次调查报告,当面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作了两次汇报,提出了工作建议。
省老促会提出,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直接关系老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老区百姓最关注的热点。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把它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几年来,他们从多方面采取解决措施,主要的有:搞好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将乡镇卫生院定位为按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搞好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办好村级卫生站;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普及卫生知识,搞好疾病预防等等。
省老促会认为,造成老区人民看病难的成因复杂,要解决看病难问题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调查表明,自从乡镇卫生院下放给乡镇管理后,公益性的医疗机构变为营利性单位,将它推向市场,自负盈亏,由于它自身条件差,市场竞争力弱,造成重重困难。如业务用房不足,而且大多破烂不堪;医疗设备残缺不全,不少卫生院医生靠“探热针、听诊器、血压计”老三件和“三个手指”为病人诊病等。因此,专业人才大量外流,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越来越差,到乡镇卫生院就医的人越来越少,医疗业务严重萎缩,入不敷出,欠债累累。许多卫生院为了生存,又把自己的困难转嫁到病患者身上,导致了“看病贵”。
省老促会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由省财政拨出专款,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用几年时间,在每个老区镇改造建设好一所卫生院,作为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省老促会多次与省卫生厅会商,统一了思想认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摆上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
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广东革命老区镇级卫生院改造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06年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50.9亿元用于全省811所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至2010年已有580所卫生院达到了国家标准,剩余的200多所,省委、省政府已列入2011年十件民生实事进行改造建设。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问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2005年12月3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在省老促会《关于我省老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上批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包括镇级卫生院建设问题,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这是—件大事,一定要认真研究。”
2006年11月,张德江书记亲自到梅州调研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问题。他充满感情地说:“我们心里最惦记的是农民看病难问题。广东经过努力,有条件有能力解决农民看病难。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广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千方百计解决农民看病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就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张德江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事业,认真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特别是县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卫生部门要切实负起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不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难以达到目的。
二是要逐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力的增强,要逐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逐步扩大合作医疗覆盖面,到2010年力争实现百分之百覆盖,基本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体制,使农民治大病有保险、治小病有补贴。
三是办好农村卫生站,使农民“小病不出村”。农村卫生站是保障农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把省里补助村医的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村医积极性,同时要逐步改善村卫生站的医疗条件,加强对村医的培训、辅导和管理,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定位,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乡镇卫生院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事业费应由财政负责。要把乡镇卫生院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重要作用。
五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大力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农民防病能力和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农村卫生管理,特别是要保证农民饮用水安全,搞好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老区民心工程的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工程迟迟未能启动。
省老促会坚持认为,搞好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是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完全符合中央“十一五”发展纲要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这是得人心、顺民意、功德无量的大事。按照广东目前的财力也完全可以把这件好事办好。为此,省老促会继续花力气下功夫做好促进工作。
2008年4月22日,省老促会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汇报工作时,又提出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问题。引起了汪洋书记的高度重视,他说:“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问题,我赞成。原则上同意你们的意见。争取在建国六十周年之前把这些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设备都解决。你们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这个问题,不能老没有解决。因为这是第三次了,事不过三,第三次咱们就下决心把它解决掉。”他要求2009年要完成这一改造建设任务。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当着汪洋书记的面表态,一定在2009年按质按量完成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任务。
按照汪洋书记的要求,2008年6月28日,省委、省政府以“两办”文件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明确要求:“优先扶持老区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实行政府统—领导、卫生部门主办、老促会等有关单位配合的运作方式,力争2009年底前,把老区卫生院的危房问题解决好,并添置必要的设备。对已撤并老区乡镇的卫生院,按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设进行改造。”
2009年3月25日,黄云龙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有关会议,就进一步做好老区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和仪器设备装备工作进行了研究,共筹措8.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老区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和购置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
2009年6月10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革命老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会议。李容根副省长到会讲话。他强调说,改造建设好老区镇卫生院,对于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很重要,每个老区镇都要改造建设好一个卫生院,做到老区群众看病“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卫生部门努力主办,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省卫生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老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工作,从编制规划、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方面,按“同等优先、重点安排”的原则,适当倾斜,重点扶持革命老区卫生院的改造建设。在省级乡镇卫生院建设补助项目、中央扩大内需支持项目等项目安排时,对老区乡镇卫生院给予重点和优先照顾;在实施医改各项政策补助中,对老区镇卫生院予以优先考虑。特别是省“两办”《意见》和省政府2009年3月25日工作会议决定加强对老区镇卫生院的建设方案后,省卫生厅积极组织调查研究,对老区镇卫生院摸底建档,多次与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建设项目资金及早落实,促进老区医疗服务条件尽早改善。
(一)加大老区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投入力度
2006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共投入9.72亿元加强老区镇卫生院建设。其中省级共安排5.0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9710万元),15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二级共安排4.69亿元。按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811所老区镇卫生院计算,平均每所补助约120万元。按照《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的要求,811所老区镇卫生院中,至2010年已有580所卫生院达到了国家标准。
(二)加强乡镇卫生院运行补偿机制建设
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包括老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建设,我省还实施了乡镇卫生院事业费补助政策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2007年-2010年,各级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共安排了40.69亿元。一是实施乡镇卫生院事业补助政策。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从2007年起,对全省乡镇卫生院按财政金额拨款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和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按每万名户籍人口配置10名医务人员,每人每年1.2万元标准给予补助。2007至2010年,省级财政安排对乡镇卫生院事业费补助22.9亿元。二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2009年至2011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人均15元,共安排中央、省及市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7.79亿元。
(三)组织对口帮扶,加快经济欠发达老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省卫生厅还组织开展富帮贫,城市帮农村,结对帮扶包括老区在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活动。通过对口支援工程,全省有326所镇卫生院得到援助,占卫生院总数的21.3%,其中受援的乡镇中心卫生院53所,占中心卫生院总数的22.6%。
政府主导,社会合力,齐抓共建
各级党委、政府将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普遍的做法是,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政府统—领导,卫生部门主办,有关部门配合,老促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合同、上下对接、联手互动的工作网络,做到“有规划,有设计,有审批,有造价审查,有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保证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顺利进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梅州市委前后三任书记刘日知、李嘉、朱泽君接力抓。筹集资金1.365亿元,改造建设老区镇卫生院59所,改造及新建面积91084.6平方米,更新和添置新的现代医疗设备器械百余台件,有效缓解了老区人民的“看病难”问题,老区群众欢欣鼓舞,作诗称赞:“老区医院在山隈,功能设备上台阶;百姓便捷除病痛,人民群众喜心扉。”
肇庆市委市政府接连不断抓。2006年,市里制订2007-2011年“便民廉医”工程计划,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2008-2011年全市共筹集资金7214万元,改造建设了53间老区镇卫生院。市委、市政府“两办”还发出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和充实、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2012年,市里拨出150万元专款启动“医者有其居工程”建设,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解决老区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住房难”问题。
惠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快项目建设,明确由党政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工作责任状,纳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考核内容。
清远市将老区卫生院改造建设列为市政府要办好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阳江市为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和进度,制订了《施工许可制度》、《质量监督制度》、《验收制度》和《资金支付制度》,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市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现场督导。
搞好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资金筹措是关键。茂名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在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方面,舍得投入,肯花本钱。对全市列入省“改薄”范围的80所农村卫生院(其中老区镇卫生院31所),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给予每所100万元的补助,其中市政府80万元,县(市、区)政府20万元。由于市、县(市、区)给力,扶持有力,该市31所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
搞好老区镇卫生院改造建设,解决老区百姓“看病难”问题,功在当代,利及子孙,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企业家、外出经商打工人员、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共襄善举,慷慨懈囊。全国政协委员、华标集团董事长蔡如青大力支持家乡朝阳区西胪镇卫生院易地重建工程,个人捐资1000万元,带动乡贤共筹资1600万元,2011年卫生院建成。出身潮南区成田镇家美村的马少福,是深圳市华强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知道家乡卫生院要改造建设后,捐资1500万元,改建占地7亩多的成田镇卫生院。台山市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社会达贤纷纷捐资助医,造福老区人民。全市共筹集2800多万元投入老区卫生院改造建设。该市下川卫生院新建1520平方米综合大楼,就得到了香港台山商会200万元的捐助。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后,该商会又捐赠60万元支持购医疗设备一批。
像以上这样的感人例子不胜枚举。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区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就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老区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和在职职工工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据统计,2009年老区卫生院专业设备8.22亿元,比2006年增长70.86%,比全省乡镇卫生院的增长率高出约22个百分点;2009年老区卫生院人均业务收入7.23万元,比2006年增长79.37%,比全省乡镇卫生院的增长率高出约37个百分点;在职职工人均收入1.76万元,比2006年增长42.38%,比全省乡镇卫生院的增长率高出约15个百分点。
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总结了广东老区卫生院改造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老促会的帮促下,—是老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二是老区卫生院的基本建设有很大的提高,三是老区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有大的加强,四是老区卫生院人员的素质和业务也有明显提高。”
汕头老区人民赋诗表心声:
汪洋书记贴心话,
关注医疗惠民生。
老区杏林建新楼,
仁医仁术进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