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介词与日语格助词之比较
2012-04-29夏迪娅·伊布拉音
摘要:本文主要从语义功能角度,结合“从”与“から”各自的句法功能,探明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从から比较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日本人越来越多,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日语跟汉语是非亲属语言,但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可比性,可以通过对日汉非亲属语言的语法比较“寻求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进而归纳语法的类型学特征,揭示语言演变的内部规律和内在机制”(戴庆夏、金海月,2006:20),这种研究能为日汉两种语言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汉语介词“从”与日语补格助词“から”在各自语言中的意义明确,用法也不难,因此在本族语的教学中是不会成为问题的。然而,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情况就不同了。中国人要准确地掌握“から”,日本人要自如地运用“从”,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本文主要从语义功能角度,结合“从”与“から”各自的句法功能,探明两者的异同。
一、语义平面比较
(一)“从”表示的语义角色分类
对现代汉语介词“从”所表示的语义角色,不同的工具书中有不同的归纳和表述。这里根据崔希亮(2004)的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实例“从”字句进行了归类,得出以下类型:
1.表示起点
A.表示空间的起点
(1)他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子。
(2)从北京到石家庄有250公里。
(3)各路朋友从四面八方争先恐后地奔向这里。
(4)她是从日本来的。
B.表示时间的起点
(5)从1956年他就住在北京。
(6)从我们上次见面,到今天整整一年了 。
(7)从他上大学就没有从父母那里拿过一分钱。
(8)那一顿饭从晚上六点吃到十二点。
C.表示状态变化的起点
(9)在短短几年中,他从一个外行变成了内行。
(10)大豆产量从五十万吨增为一百万吨。
(11)他终于从昏迷状态中醒来。
(12)从胜利走到胜利。
2.表示依据
(13)从展览会的展品看来,这个国家的发展很快。
(14)从说话的声音就听出是老王。
(15)从整体来说,我们离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3.表示来源
(16)这场争斗是从一点小事引起的。
(17)这些是从世界各国收集而来的艺术品。
(18)据说这种习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
(19)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20)这个星期的值日从你开始。
(21)从第一个人开始报数。
(22)今天从谁开始发言?
(二)“から”表示的语义角色分类
根据《现代日语语法大全》,对日语补格助词“から”所表示的语义类型进行了归纳,得出以下类型:
1.表示起点
A.表示空间的起点
(23)高い台の端から、身をおどらせて、美しい形で水中に突入する。(他们从高台的边缘腾身而起,姿态优美地跃入水中。)
(24)日本自身の国情に合わせて,複数の欧米諸国から自由にモデルを選択することができた。(日本能够结合本国国情从多个欧美国家中自由地选择模式。)
(25)そのホテルに娘の学校から電話が入ってきた。(有一天,女儿的学校把电话打到了宾馆。)
B.表示时间的起点
(26)次の日から娘はパン屋で働き始めた。(第二天,女儿便开始在面包店工作了。)
(27)ところで、座敷の形式は、すでに中世から発達していた。(说起来,日本式房间的形式,在中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
(28)たしかに、江戸時代から、江戸(東京)は世界では唯一の百万都市だった。(的确,从江户时代开始,江户[东京]就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人口百万的城市了。)
C.表示状态变化的起点
(29)人は、おぼれて死ぬ動物から、浮かんできる動物に変わるのである。(人可以从一种溺水而亡的动物变为浮出水面而生的动物。)
(30)そこで、瞬間に、ある場面から、次の場面に移す装置として、回り舞台が発明されました。(于是,就发明了可以在瞬间从一个场景转换为另一个场景的装置——旋转舞台。)
(31)私は、画一的な傾向から拡散していく方向をとる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ます。(我认为可能会从单一倾向向着扩散的方向发展。)
2.表示依据
(32)実験の結果から推理する。(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推理。)
(33)地理的、風土的条件からして当然のことだったといえましょう。(从地理和风土条件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的。)
(34)僕の日本認識は、この匂いから始まったのだ。(我对日本的认识就是从那种味道开始的。)
3.表示来源
(35)物質が分子から成りたっており、分子はまたいくらかの原子から成りたっている。(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若干个原子构成的。)
(36)沿岸では海水から淡水をつくる。(在沿海地区则用海水制成淡水。)
(37)子供は母親から脳細胞を受けつぎ、父親から感性を受けつぐと闻いた。(听说孩子是从母亲那里继承脑细胞,从父亲那里继承感性。)
4.表示被动句的施动者
(38)子供たちはマス·コミから良かれ悪しかれ非常に大きな影響を受けている。(孩子们正在受到大众传媒或好或坏的非常大的影响。)
(39)彼は皆から会長に選ばれた。(他被大家选为会长了。)
(40)その本は「すごい劣等生」という題で湖南文芸出版から出版された。(书名译为《了不起的劣等生》,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5.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41)幹事から各委員に申し送りしました。(由干事想各位委员传达了。)
(42)朗読は君から始めたまえ。(从你开始朗读。)
(43)まず、わたしからやってみましょう。(首先由我来试试看。)
6.表示数量的最低限度
(44)靴下は500円からします。(一双袜子起码要500日元以上。)
(45)病後の養生のために家へ帰って、もう三ヶ月からなる。(为了病后修养,回家至少有三个月了。)
(46)この川は深いところは5メートからある。(这条河深处不少于5米。)
(三)小结
语义类型 汉语“从”的语义类型 日语“から”的语义类型
起点 + +
依据 + +
来源 + +
动作、行为的主体 + +
被动句的施动者 — +
数量的最低限度 —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日语“から”的语义类型比汉语“从”的语义类型要大。)
二、句法平面比较
在句法结构中引出句法成分是介词和补格助词的基本句法功能,也是虚词各种其他语法功能的基础。本节主要分析介词“从”和补格助词“から”的分布和语法特点。
(一)“从”的句法特征
根据前人的研究,介词一般不能作谓语动词,不能作谓语中心语,介词与其介引的对象所构成的介词短语也不能单独作谓语。这是典型介词的基本性质。基于该性质也可以看到介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它一般不能分布在谓语中心的位置上。但从句法结构来看,介词的分布位置还是比较丰富的。假设一个句子的基本句法结构为“NP+VP”,而介词短语为“PP”,则带介词短语的抽象句至少有三种基本类型(陈昌来,2002:97):
A.NP+PP+VP
B.PP+NP+VP
C.NP+VP+PP
A式是含介词短语的基本格式,凡是介词都应该进入这一格式。当然介词“从”也同样如此。如:
(47)小王从北京回来了。
(48)那一顿饭从晚上六点吃到十二点。
而B式中的“PP”往往是引出“NP+VP”的时间、空间范围等,语义成分是说话的起点,话题或背景(陈昌来,2002:102)的。因此,作为能引出说话起点的“从”来讲,也可以进入这一格式。如:
(49)从1956年他就住在北京。
(50)从全校的范围来看,这所学校也算比较大。
大多数介词不能进入C式,因为介词位于动词后是要受到限制的,既有意义限制,也有形式的限制。由于介词“从”不可以用于动词后,所以就不能进入这一格式。
介词“从”的分布规律列表:
介词 句式 A式 B式 C式
从 + + —
根据研究,介词短语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作状语,其次是部分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陈昌来,2002:121)。而介词“从”构成的短语只能作状语(包括句首状语),在句法功能上具有修饰性功能。
(二)“から”的句法特征
补格助词“から”一般接在名词性词语后面,构成补语短语。如:
(51)猿も木から落ちる。(猴子也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
(52)風から肺炎になりました。(因感冒引起了肺炎。)
有时,该短语跟格助词“から”或提示助词或断定助动词连用分别作定语,主语和谓语(战宪斌,2000:324)。如:
(53)あのやまからは群馬県です。(从那座山起是群马县。)
(54)花子からの手紙はさっき着いた。(花子的来信刚刚收到。)
(55)夏休みは七月の下旬からです。(暑假是从七月下旬开始。)
(三)小结
句法功能 汉语“从”的句法功能 日语“から”的句法功能
主语 — +
谓语 —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从“から”构成的短语的句法功能来看,“から”构成的短语的分布位置比“从”构成的短语要丰富。这是因为收到汉语和日语各自语言的特性,即日语语序相对自由,而汉语恰恰是受到本质特性的制约的。)
三、结语
本文着眼于汉语介词“从”与日语补格助词“から”的两种功能,即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并把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构成了介词“从”与日语补格助词“から”的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研究对于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渐渐认识到,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先了解其特点,要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目的语的特点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这样才有助于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介词与事件结构[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
[2]陈昌来.介词与介词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戴庆夏,金海月.有关非亲属语言语法比较的一些方法论问题
[J].世界汉语教学,2006,(4).
[4]战宪斌.现代日语语法大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夏迪娅·伊布拉音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语系8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