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汀塘社区大学扫盲班纪实
2012-04-29江丽丽
江丽丽
在福建沿海的一个村庄里,晚上总是可以隐约听到带着闽南口音的读书声和歌声……漫步找寻,站在窗外,透过她们的眼神,你会感受到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透过脸庞,你会体会到他们的自信与坚持;透过嘴角,你会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他们是谁?正是识字班的那些认真读书的阿姨……
期待,
驻扎在她们求知的眼神里
在识字班阿姨的专注的眼神里,我看到她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她们期待,期待自己会识得字、会和外界的人交流,期待自己能够过个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住在我们隔壁的一个学员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愁,家里的事也都不用我操心,就是想着好好认识几个字,以后老了,我就可以看看电视,消磨时间,要不然都没有娱乐生活,对着电视,也不知道到底看得是什么,我现在每天拉着我的孙子叫他教我拼音。”这个阿姨只要从城里回来,就跑到社区大学叫我教他汉字和拼音,她读书欲望非常强烈。另一个学员说:“我每次看着那些外地人在讲普通话,都不知道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很想听懂,却没有办法,实在很无奈。”学员林阿姨说,很早就想读书认字了,可是就是没有这个机会,之前说要去上塘夜校,可是又远又没有时间。听说这边有办扫盲班的,她大中午就跑到社区大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报名了,生怕赶不上或者名额满了,“这个社区大学真好,我们终于有书可以读了!”
问一个阿姨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想学习普通话,她说:“我老公在浙江义乌开珠宝店,我有时候过去看他,但在那边呆不住——普通话实在听不懂,又不知道怎么坐车,因为看不懂路标,所以每天都只是呆在家里,很是无聊,很快就从城里跑回莆田了”;住在社区大学前面房子的学员林阿姨说,“我现在下定决心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我之前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聋哑人,虽然是哑巴,可是认识字,就在手机里输入那两个地名,售票员就知道了。所以我觉得不认识字就和盲人似的,寸步难行。”学会认字和学习普通话成了汀塘村民迫切的社会需求。
74岁的朱阿姨就住在社区大学隔壁,每日早早来报到,等着上课。她孙女说: “我奶奶每天都去上扫盲班,回来拿着老师发的教材,让我教她念。每天急急忙忙吃晚饭,说要去上课!”
苏学员,今年54岁,家里卖肉。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极高,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有次小学老师对我说:“你们的学生很认真啊!我去她那里买肉,阿姨边卖肉,边学习,还拿着本子问我怎么念。”
前几天路过梅阿姨家,我问她最近怎么都没有去上课,她说,最近老头子身体不好,刚做完手术,我很想去学习,真的很想!她边说边在弄白萝卜,她笑着指着手上的东西说:“这是白萝卜啊(普通话)!”她们的学习热情度好高,只是缺乏机会。现在她们有这个机会,却背负着家庭的很多事情,没办法能够全身心投入。
阿姨们已经很习惯地提前到教室,然后先一起复习上一天的课程,把不懂的弄懂。她们上课是那么的积极,那么的集中注意力,当老师们在教拼音的时候,老师只要说一个词,她们就会很快地拿起手中的卡片。课后,一些阿姨们会留下来把布置的作业做好,或者是把上课的内容再回顾一遍。如今只要老师念一个词,阿姨们就会默写出来,一笔一划地写着,那个认真的样子,让老师都觉得感动,她们已经成为了合格的学生。
自信,
挂在了她们的脸上
识字班的阿姨们在这一年来,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我。
过去她们不敢上台,因为怕被别人说闲话,因为在农村的传统逻辑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告诉农村妇女不应该抛头露面,而她们在重阳节晚会的上台,让全场的人刮目相看……
当她们有感情地朗诵《我是莆田人》,激情澎湃地唱着《幸福在哪里》,感动着在场的观众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信心……如六十几岁的学员欧阿姨说:“过去上课,我都是一个人晚上偷偷地从很远的地方绕到社区大学读书,连手电筒都不敢开,看到人也只是躲着,不敢跟人家打招呼,问吃饭了没。怕被别人笑话说这么老了还读书,自从重阳节晚会上台之后,我就不怕了,我走最近的路,反正大家都知道了,无所谓啦!读书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怕什么啊! ”
进步,
呈现在她们生活的点滴里
识字班的阿姨在慢慢改变,在慢慢进步……
隔壁村的谢阿姨,聊天时说到:“学普通话很有用的,这次去福州,看到红绿灯,我就忽然间想起一句老师上课讲的话‘红灯停,绿灯行”,旁边的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说,看来你去上课真见了成效啊!她还说,现在每天我老公一到7点就赶着我去上学。
朱阿姨笑着说:“之前啥都不懂,上次孙媳妇(外地人)说,帮我把那个水桶拿过来,今天我终于听懂了,原来说的是那个装水的,虽然我现在七十几岁了,可是我还是觉得学点文化好。?”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很多妇女都不敢读出声音,她们害怕读错,在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们慢慢敢大声朗读,并且是很整齐地朗读;开始提问这些农村妇女,她们起初站起来都觉得紧张,现在比起之前好了很多,还可以上台进行对话,一个下雨天,卖肉的阿姨打电话问我有没有上课,居然在电话里用普通话和我说“老师啊,今晚有没有上课啊”,真的把我给高兴坏了,她们终于开始敢用普通话跟我交流了,这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过去我们在上什么课,她们就听什么课,现在她们会自己提出更合理的、适用于她们的上课方式,如许阿姨说,“要不我们一组学员用普通话,另外一组用本地化翻译,这样的话,一些基础差点的人就可以跟上,也便于我们更好记住”。经过试验,这样的上课方式还是挺不错的。
幸福,
洋溢在她们的笑容里
课堂提供了妇女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共同学习的和谐社区氛围。一天下午,妇女文艺队的苏大姐,打电话说大家在她家唱歌,要我过去教。邻居们都聚在她家,一边拣茶,一边练歌。《打靶归来》,一连教了一个星期,整首歌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现在已经唱得很顺畅了。一次,苏指着旁边扫盲班的一名学员说,她一点半就把晚饭做好了!大家听了笑作一团。她们的积极性太高了!
之前大家只是过来上课的,现在她们慢慢开始熟悉,上课的时候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说有笑,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的氛围;她们自发地提议在社区大学集体聚餐。一起洗菜做饭的场景可谓其乐融融!她们常常带水果来一起和大家品尝,一个学员说,“今天发言一句啊,我们来这里就是一种缘分,聚在这里真的不容易啊,我们开心了很多,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了这么多人,为我们的相聚,我请大家和老师吃水果!”。
成人教育项目是在汀塘社区大学常驻志愿者和暑期高校志愿者的推动下,于2011年7月份开展起来的。一周上六次课,周日放假,每次上课时间为19:30——21:30,固定学员有20人左右,学员的年龄不一,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30多岁的中年妇女。为了统一管理,设置班级组长负责制,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 汀塘社区大学还发动了当地的中、小学生参与助教,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形成社区互帮互助的的文化氛围。在期间,社区大学的志愿者一直和学员们在探讨着上课的方式,寻求上课形式的多样化,自行开发比较适合于当地学员的课程教材,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并且有部分学员习惯提前到教室,集体朗读,复习和回忆前一天的上课内容。
如今,这批学生已在六月底结业,七月份又招入了新一批学员……
(作者系福建汀塘社区大学志愿者)
编者按:
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背后,是社会建设的滞后。三十年来,我们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是在扩大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是越来越不如人意。为此,中央强调要在经济上继续加快改革开放的同时,也要加快社会的改革开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自十年前开始的农村和城市的工业区进行社区大学建设工作,即是直接指向社会发展的,特别是最近几年,他们与福建正荣集团公益合作,在福建农村和工业区开展的工作,其经验更具有现实意义。
该中心在泉州和莆田举办的福田社区大学和汀塘社区大学,最开始都是在企业家的邀约下建立起来。企业在与当地政府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邀请乡建中心的志愿者前往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三方再坐下来面对面进行探讨。通过探讨,志愿者充分了解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以及他们可以提供的资源;政府和企业则充分理解社区大学的相关想法,并在思想意识上逐步认同社区大学的理念,了解志愿者的工作手法。在此探讨的基础上,乡建中心会拟出一个社区大学若干年的发展计划,提交给企业和政府修订;在三方的认识达到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乡建中心的志愿者就开始进驻社区,协助政府开展社会建设的相关工作。
下面撷取了乡建中心参与的一个社区大学的教学案例,以管中窥豹,引起大家对新的社会建设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