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及影响浅析

2012-04-29宋天鸽

时代金融 2012年9期
关键词:储蓄率储蓄成因

【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储蓄总额及总储蓄率占GDP的比重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高储蓄率现状, 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

近年来 ,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存款储蓄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相对偏高的储蓄率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总储蓄率(总储蓄占GDP比重)从2006年开始突破50%,这一数字不仅远远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也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下图为我国1996—2010年储蓄率数据(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下文将对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及影响进行简要探讨。

一、高储蓄率的成因

(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

大家皆知,影响储蓄最主要的的因素是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我国经济能够平稳较快的增长,而我国城乡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渐提高。面减免农业税,提高个税起征点等缩小贫富差距的举措也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导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必将逐渐提高。

(二)消费不足,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加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政府在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但这一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面对高昂的房价、医疗费、教育费等等,中国百姓身上仍然背负着“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因此,“有钱不敢花”取代了“没钱可以花”成为了广大百姓新的难题。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加之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因此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储蓄而非即期消费。

(三)投资环境恶劣,投资渠道狭窄

导致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另一原因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居民投资理财观念不强,缺乏除低收益的储蓄、高风险的股票等金融投资产品之间的、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金融投资品种,并且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低迷,投资环境恶劣。投融资渠道的阻塞就必然使得大量的民间财富、企业资金被迫涌入银行储蓄系统。此外,我国股市的崩盘带来的投资者信心下跌也导致了广大投资者弃之转而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储蓄渠道。

(四)人口结构及传统文化观念

人口结构和文化背景因素也是高储蓄率的重要成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对储蓄率的积累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转变使得中国迅速实现了人口转型,并通过“人口红利”的集中释放带来高储蓄。经济增长与劳动年龄人口的大幅增加互相影响,又进一步提高了储蓄率。此外,一般说来低龄及老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而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正处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从传统文化背景角度,东方的宗教文化和儒学思想使亚洲各国的消费形态、储蓄习惯和西方国家迥然不同, 亚洲许多国家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储蓄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五)早年饥荒经历影响了一代人的储蓄习惯

在以上几种对于高储蓄率解释的基础上,有新的学者研究发现1959—1961年的大饥荒对人的储蓄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年龄51岁以上的人均经历过这次饥荒,在艰难的求生经验和节俭观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代人,他们倾向于更高的储蓄率和更低的消费倾向。而这一代人目前正是社会中有较高收入的年龄群体和储蓄主体,即使随着经济起飞,人们的收入迅速增长,但惯性使得他们依然保持原有的消费习惯,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率。

高储蓄率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不仅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二、高储蓄率的影响

高储蓄率带来的显著正面作用之一即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为投资活动等提供了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储蓄代表了现在的投资,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未来的生产能力,因此高储蓄率是一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此外,对于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系统来说,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维持了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也提高了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即便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有巨大推动作用,我们也不能一味相信储蓄率越高就是越好的,它同样会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負面影响。

高储蓄率激化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我国长期商品供给短缺的市场格局已经改变, 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正在从供给领域转移到了需求领域。 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意味着居民支出构成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失调。这对于需求决定的经济增长来说意味着增长动力不足,并且过大依靠出口会加大我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其次,高储蓄率也使得我国投资率过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了最大的比重,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失调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高储蓄率也加大了央行实施宏观调控的难度,弱化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居民储蓄大部分进入商业银行导致直接融资的资金来源减少,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贷款依赖过大,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向金融领域集中加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综合上文来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投资消费信心,引导居民正确合理储蓄,使我国储蓄率处于正常健康水平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将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乔希蕾.浅析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

[2]宋华.高储蓄率的宏观效应分析[J].济南金融,2004(12).

[3]程令国,张晔.早年的饥荒经历影响了人们的储蓄行为吗?——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一个新解释[J].经济研究,2011(08).

[5]王麒麟,赖小琼.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N].贵州财经学院院报,2012(01).

作者简介:宋天鸽(1991-),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

(责任编辑:刘晶晶)

猜你喜欢

储蓄率储蓄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当前中国高储蓄率现象分析
世界第一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