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门的世界》看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
2012-04-29卜利丹常婧
卜利丹 常婧
【摘要】“我们看戏,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巧的特技。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但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这节目没有剧本,没有提场,未必是杰作,但如假包换,是一个人一生的真实记录。”这是《楚门的世界》的导演者基斯督在影片开始时的一段叙述,但我们所看到的楚门的世界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真人秀节目的真实该如何理解?接下来文章将以《楚门的世界》为切入点探讨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问题。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真人秀;真实性
三种不同程度的接近真实
当我们提到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问题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将“真实”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但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真人秀节目的“真实”必定要与客观世界有一定的距离,它是“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确切地说,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对志愿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作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在具体定义中,“普通人”、“志愿者”、“竞争行为”和“真实记录”更多地体现了节目的“真实”特点,而“规定情境”、“给定的目标”、“特定的规则”和“艺术加工”则更多地体现了“虚构”的“秀”的特点,根据上述概念界定,电视真人秀节目可被视为由传媒制造的“媒介事件”。[1]就像新闻无法做到绝对的真实一样,真人秀节目也只能做到在不同程度上接近真实。
1984年阿多尼和梅尼对社会真实的建构过程提出了三个部分的模式,这三个部分是客观真实(由事实组成、存在于个人之外并被体验为客观世界的真实)、符号真实(对客观外界的任何形式的符号式表达,包括艺术、文学及媒介内容)和主观真实(由个人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真实的基础上建构的真实)。[2]在媒介社会中,人们的“主观现实”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在电影《楚门的世界》当中,观众们从荧屏上看到了楚门从出生、成长到工作、恋爱的各个阶段,楚门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但他们看到的楚门是真实的吗?楚门生活的世界究竟离真实有多远?这就涉及阿多尼和梅尼提出的三种不同意义上的真实:客观真实、符号真实以及主观真实。
首先,观众们看到的楚门生活的世界有一定的客观真实,他每天见到的车辆、建筑,以及供他吃饭、休息、工作的场所都是客观存在的,能被切实感知的物质。包括他一直不敢面对的那片淹死他父亲的“海面”,虽然是由人工操控而非自然存在的海域,但它也是一片水域,且与自然的水域一样,能被人感知,供人游玩娱乐。正是这些“客观真实”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真”的基础。
其次,这档以楚门为主要人物的真人秀节目是在媒介构造的“拟态环境”中进行的,这种真实是一种“拟态的真实”。陈力丹先生认为:“不知不觉中,人们已经习惯于接受和操作各种自身无法直接接触的感性世界的信息,生存于大大超出自身感受的感性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这种世界不是实实在在能够感觉到的事件本身,而是关于它们的复制符号或摹写。它是与感性世界并存的拷贝世界和象征世界,位于感性世界与人的心理世界之间,并通过人的心理世界影响着个人意见和舆论的发展方向。”[3]笔者认为陈力丹先生所说的这种“拷贝世界和象征世界”就是“拟态环境”。楚门是被特定的环境造就的,这个环境是人为制作的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但是这个摄影棚中的世界是如此地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状况、人际交往的琐碎等都像是观众们自己生活的“复制”和“拷贝”,以至于人们在观看的时候感觉这是个真实的世界。楚门出现在这个如此“酷似真实”的环境中,也就不会给人以虚假之感了。这种“符号真实”是真人秀节目“真”的保障。
再次,电视的声音和画面是人们集体感受力的感官延伸,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著名警句“媒介即按摩”所暗含的意思,人们习惯性地接受电视等媒介的爱抚,在媒介提供的一种媒介文化中认识社会,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念。当观众个人的价值观念与真人秀节目中所呈现出的认识存在一致性时,观众则认为它是真实的,即“主观真实”。楚门待人真诚,天性乐观开朗,符合人们交友的标准,所以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以至于观众把他当做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一个朋友。当楚门决心寻求真相,不顾生命危险走出桃园岛时,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一不为他欢呼鼓掌,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真实的追求与渴望的体现。人们长期在电视等媒介提供的“拟态环境”中归纳出自己的价值理念和判断标准,同时又将这一套价值理念和判断标准用来评价楚门的生活。因此,真人秀节目的“真”與人们自我世界的“主观真实”密切相关,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必定在于它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与观众的主观世界存在一致性。“主观真实”是真人秀节目“真”的关键。
美国知名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学徒》、《超级偶像》也只不过是在节目场地、环节、规则设置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参与者与观众的真实感罢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真实”,只是不同程度接近真实的东西,与客观存在着的真实之间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的。
人性表现的真实
当我们观赏影片、电视节目的时候,总会怀有某种情感,会有所触动或者产生共鸣。很多时候,是人性真实的一面在牵动着我们。人性,往往指向人的本性,通常与人正常的感情和理智相联系。对真人秀节目来说,“人”是它的核心、根本。人性、人格必须成为我们的目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节目看下来,里面的人、人性、人格没有突现出来,没有被我们记住,没有对我们产生感染力,那么它的成功是有限的。
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三功能说”(即环境守望、社会整合、文化传递)以及拉扎斯菲尔德突出强调媒介的地位授予、传递社会规范、麻醉等方面的社会功能。研究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述了媒介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但这种研究始终都离不开一个主体——人。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4]根据使用与满足模式可知,媒介满足类别可分为消遣、人际关系、个人认同、监视。[5]其中,人际关系与个人认同就是一个寻求自我参照、探索现实、强化价值的过程,也是一个审视自我、思考人之为“人”的过程。这就是真人秀“真”的灵魂所在,即人性表现的真实。
影片《楚门的世界》中,为什么观众明明知道楚门生活的世界是虚假的,是一个人为艺术加工的“拷贝世界”,却还是被如此紧紧地吸引着呢?正是因为楚门个性的真实表现,也就是说,楚门给观众展示的“我”是真实的。真人秀节目制造了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通过窥探楚门的私生活,以及他有时候近乎滑稽可笑的言行举止,来满足观众消遣娱乐的需求。在导演者基斯督的操纵下,楚门每天身处在一张“真实”的人际关系网中,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的“复制”,与人们渴望结交朋友和同伴,寻求精神慰藉的需求一致。观众在观看楚门的同时,也是在审视自己。楚门的性情及其待人处世的态度都是其“真实”的表露,是人性美好一面的真实反映。只是楚门与桃花岛中的其他居民之间所呈现的人际关系网络是由导演者基斯督“规定”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真人秀的“秀”的体现。但这种个性表现的真实足以消除“秀”的虚假之感,拉近了观众与楚门的距离,满足了观众寻求自我参照,审视自我,追求人性真实一面的需求,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楚门在人们的期待中出生,在关爱中成长,他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他有爱情的冲动,有对远方的憧憬,这些情感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观众不由自己地随着他投入各种情感体验中。楚门在这场真人秀编织的人物关系网络中,面对爱情的、友谊的、仇恨的各种人际冲突,给观众留下了有关人性的思考题。人的本性是需要归属和爱,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和自我体验的,楚门最终走出桃园岛,走向外面真实的世界,也是出于本性中对自我的认识,对真的追求的情感需求的。因此,在楚门谢幕的那一刻,所有一直关注着他的观众都为他的解脱而感动、欣慰。
没有人性的真实表现,就不可能有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人性表现的真实是真人秀“真”的灵魂所在。
如何表现真实
大众传播并不是单向的传达,而是双向互动、循环往复的过程。观众接收信息的过程,是一条信息通过解码而进入社会实践的结构中,产生一定的意义效果和一系列“复杂的感知、认识、情感、意识形态或者行为结果”。斯图亚特·霍尔指出,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所谓‘扭曲和‘误解恰恰因为传播交流的双方缺乏对等性而产生”。真人秀节目真实性表现的程度,就是看它是否消除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知识构架的差异,以及另外一些造成了符码“不对称性”的错综复杂的因素。楚门是一个身份地位普通的小职员,和众多观众所处的生活环境很相似,因此双方能站在相同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进行对等的互动,情感和意识形态上更容易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当情感相通时,每个观众都把自己当成了楚门,观众的情感和意识都紧紧地随着楚门的一举一动而改变。真人秀节目正是通过实现这种对等性,让观者与被观者达成了共识,实现了角色的互换,以达到“真”的表现。
其次,没有自然的“秀”,就不能使观众在“拟态的真实”中体会到“生活的真”。在影片《楚门的世界》中,大量的临时在现场抓拍细节的镜头,让观众几乎把摄影棚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混淆了。“拟态的真”让楚门自以为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因此他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都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毫无虚伪矫饰之意。这种自然真实的“秀”让观众所看到的世界无比接近“生活的真”。因此,楚门的真情流露与本色出演成了联系“拟态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纽带。
从培养理论反思真人秀的“真”
伯格纳认为受众屈从于他们长时间接触的电视所呈现的价值观和世界景象,形成了缓慢、累积的效果,即媒介(电视)“培养”了人们的意识。[6]陈力丹先生指出:“媒介,特别是电视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人们的世界观、角色观和价值观。”[7]因此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在满足人们娱乐消遣等需求的同时,必须要慎重选择节目的主题思想。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真人秀节目应坚持以“人”为主体的传播理念,体现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命运,尊重人的感情。因此,它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利于个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做出理性的行为判断,给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带来积极影响。
总体来讲,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是三种不同程度真实的集合体,是一种表现人性的真实。它给观众带来的真实感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实持有的某种态度、价值和行为。因此对于真人秀节目主题的选择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只有传达出对人性的美好真实一面的赞美,以及对人文关怀的追求,节目才能多一份平实的“人味”,才能给观众亲切感,拉近传者与受者的距离。真人秀节目才能在以后的發展中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3.
[2]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4.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65.
[4]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6.
[5]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0.
[6]高金萍.西方电视传播理论评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21.
[7]陈力丹.传播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8.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