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题性宣传报道
2012-04-29周素娟
周素娟
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主题性新闻报道显得“形单影只”。但不可否认,主题性新闻报道在各类主流媒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是各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所谓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于一体的,它是以一定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基础,以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反映和总结经验、成就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传播信息的重要职责。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电视媒体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这项宣传报道。但如何创新主题性宣传报道,使其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需要广大采编人员下一番工夫。
一是报道内容要创新,使主题性宣传有活力。主题性报道往往是就某一时期的宣传需要而安排的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弘扬主旋律、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一提到主题性报道,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是报道内容应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宣传,采编稿件时必须按“规定动作”,不能越“雷池半步”。这就造成许多主题性报道成为枯燥的宣教,从解说词到同期声都生硬、干巴,让人敬而远之,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在主题性报道中创新报道内容,中央台、省台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近年来,无论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还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宣传,在内容上都是不断改革创新,使这些重大题材的宣传入脑入心。2010年,驻馬店电视台在撤地设市十年的宣传中,改变以往成就性宣传的固有模式,创新宣传内容,选取全市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具影响力、最富特殊性、最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进行了坐标式回顾,先后播发了50多篇稿件,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还开设了“设市十年看民生”专栏,记者深入社区、农村,深入普通百姓家中,鲜活生动地讲述了设市十年来百姓身边发生的显著变化。由驻馬店电视台采制在河南卫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条反映创先争优助推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闻消息,虽然表现的主题政治性很强,但在报道内容上不落窠臼,而是求新、求活,不空洞地讲成绩、枯燥地列数字。稿件从汝南县古塔镇宋庄村整建制完成新农村建设入手,讲述了该村所有自然村并入新社区,村民实现居住楼房化、生活社区化,工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可以吸收附近1万多村民就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解决了农村社区化过程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然后接村民同期声:“党和政府为我们办实事,让我们和城里人一样都住上楼房了,还有商场超市,还有电影院,这小区各方面设施都非常好。”最后接县委书记同期声:“我们创先争优就是要在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让农民早日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通篇报道主题鲜明,说服力强,让人容易接受,就是因为记者在报道内容上不断创新的结果。
二是报道角度要创新,使主题性宣传有看点。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是一篇报道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主题性报道来说,角度的选取更是至关重要,有时它直接决定了这篇报道的效果。在报道中我们要把重大选题巧妙地从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村庄新近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者一户人家、一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切入,这样以小见大,既容易把握选题,又能把新闻做得有看点。主题性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缺少人物与事件元素和生动的细节。在报道中如果不从观众和百姓的视角去解读这类非事件性新闻,就会出现报道内容概念化、语言官话套话现象,这样的宣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主题性宣传报道中,我们尝试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尽量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以小见大,折射出报道主题。要把报道的视角放低一些,以平视角度去解析新闻事件,以观众的心态去想新闻事件,以百姓的语言去说新闻事件。选取的人和事多放在基層百姓身上,即使对政府官员的采访也要尽量放低报道视角,注意捕捉人物身上或者新闻事实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局部元素,摒弃高高在上的官话套话,代之以饱含真情实感的生活化语言,这样,报道的贴近性与可视性就会大大增强。诚然,报道视角的弃高求低并不意味着主题性报道思想高度、深度与格调的降低,而是用形象的“人”和“事”乃至“细节”来承载一个有深度、有厚度的主题。
三是报道形式要创新,使主题性宣传有亮点。“鲜”、“活”、“多样化”是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的有效途径,当然更适用于主题性报道。主题性报道不能只是简单地解读主题,而应该按照新闻规律,把主题蕴藏于生动的新闻事实中。我们在做这方面的宣传报道时,要善于通过典型事实和背景材料的运用,将媒体的观点或意图隐藏于新闻的典型事实中,达到报道与宣传的统一、受众与媒体的统一。针对全民关注的“就业”这一重大主题,河南电视台采制的一篇报道可谓是创新报道形式的一篇佳作。2010年1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焦作视察工作,顺便去看了一个人力资源市场,亲身体验了“4050”人员在就业时遇到的实际困难。河南电视台在报道时放弃传统的“解说+画面”的表现形式,而是创新报道方式,通篇不用一句解说,全部运用同期声、现场声,让观众看到现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卢书记到底是怎样找工作的。新闻播出后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省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认真研究,广辟渠道,为“4050”人员提供更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报道形式上的创新还体现在稿件的后期制作和包装上要增加一些多元化制作要素,多运用一些现代化的制作手段,在形式上要有亮点、有视觉冲击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往往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色彩,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驻馬店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