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干旱引恐慌或加剧中国食品通胀
2012-04-29崔晓玲
崔晓玲
近期,美国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将大宗农产品价格推至创纪录高点,世界正在面临粮食危机的威胁。联合国警告因价格上涨,全球籽会重现2008年的食品恐慌,20国集团的官员们正计划召开会议,共同应对价格的飙升问题。
数据显示,从六月中旬开始,玉米、大豆、小麦分别上涨了38%、24%、45%。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玉米突破每蒲式耳8美元,大豆突破每蒲式耳17美元,小麦达到每蒲式耳9美元。由于旱情还在持续,眼下还看不到粮价上涨即将结束的迹象。
美国供应全球近一半的玉米出口以及相当大一部分的大豆和小麦出口,旱灾导致的动荡将波及全球消费者,尤其是粮食进口额巨大的亚洲国家。
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且进口大部分来自美国,这使得中国在美国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美国农作物收成欠佳可能加剧中国的食品通胀。
世界面临粮食危机
美国大约有80%的地区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其国境范围,扩展到全世界的消费者。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某贸易公司的一名高管表示:“我从业已经有30多年,这显然是我见过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是我遇到的最糟糕的供给问题。就连2007—2008年的危机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当前的灾难是实实在在的,而2008年农作物价格飙升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投机推动的,”荷兰合作银行全球策略师大卫—纳尔逊说。在2007年至2008年间,价格飙升引发了从孟加拉国到海地等20多个国家的粮食骚乱,全球挨饿人口超过10亿。
但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大米以及较小程度上的小麦供给相对充足,抑制了价格上涨,而大米和小麦是全球最贫困人口的主食。
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格劳贝尔称,当前的局势比2008年“好得多”。“价格比较高,这一点毫无疑问。但2007—2008年时,小麦严重匮乏,而我现在没有看到这个问题。”
联合国呼吁美国立即暂停乙醇等生物燃料的生产,给市场提供一些喘息的空间,让更多玉米用于食品和饲料方面。根据美国国会之前颁布的指令,美国将把约40%的玉米收成用于乙醇生产。
亚洲粮食进口成本飙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今年余下时间甚至更长时期内,亚洲粮食买家的食品进口成本恐籽大幅上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每年向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尼等东亚市场出口的粮食达千万吨之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担心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尽管眼下价格攀升,亚洲买家仍被迫出手买入。
例如,台湾近日购买的美国小麦,每吨的采购价较一个月前上涨超过70美元。鉴于东亚经济体每年要进口至少3,000万吨小麦,每吨价格上涨100美元就意味着该地区每年要为进口多花30亿美元。
玉米和大豆等饲料原料价格高企无疑会对养殖业构成冲击,推高整个食物链的价格,进而迫使消费者花更多的钱去购买食物。澳新银行驻墨尔本的农业经济学家保罗。迪安表示,食品价格有可能再上涨10%—15%。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如果食品价格未来几个月仍在高位徘徊,食品通胀将有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开始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其中以越南、中国内地及香港受害最为严重。
亚洲曾因在2007—2008年因食品短缺而深受打击,尤其是大米囤积导致了地区骚乱。食品通胀对亚洲影响更为严重的原因是食品占亚洲地区消费者支出的比重大于其他地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相比欧洲、美国食品占总消费的20%左右,亚洲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则达到了35%。
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们也拉响了亚洲通货膨胀的警报,因为食品占CPI的比重很大。食品价格相比能源价格更能影响到亚洲通胀,食品价格在CPI的权重是能源的2—3倍。
“食品与能源在CPI中的权重非常大,亚洲平均来说约为43%,而在某些地区比如印度、印尼以及菲律宾,达到50%以上。而这个汉重在美国CPI里很低,仅为24%,”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苏博文表示。
苏博文称,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全球经济放缓,亚洲通货膨胀率将会在第四季度攀升至4.3%,而在2013年第二季度将达到5.6%。
中国或遭猛烈冲击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重早对中国的冲击可能最大。美国农业部8月10日曾表示,在始于10月1日的大豆作物年度里,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可能创下约6,000万吨的纪录值,接近下一年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
数据显示,今年9月至明年2月期间,全球大豆供应量可能较一年前减少3,300至3,500万吨,这将迫使中国减少400万吨的大豆进口量。
《洛杉矶时报》近日刊文称,美国农作物收成不佳可能加剧中国的食品通胀和社会不满。为保证物价稳定,中国已开始释放粮食储备。近月以来,政府已两次要求国内主要食用油生产商保持价格稳定,同时竭力寻找其他大豆供应渠道。
不过这并不容易。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马文峰表示,在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食用油是以大豆为原料,而这些大豆大部分来自美国。
“大豆油是中国最重要的食用油,这使得我们在美国干旱面前十分脆弱。”马文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