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参考

2012-04-29

中国对外贸易 2012年9期
关键词:出口配额稀土出口

7月份进出口增幅低于预期实现保十目标压力增大

8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287.3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769.4亿美元,增长1%;进口1517.9亿美元,增长4.7%:贸易顺差251.5亿美元,收窄16.8%。经过季节调整法调整后,7月份中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4%、1.6%和1.2%,均小幅微增。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7月份进出口增幅回落,并且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反弹的期望落空。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出口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增幅低于6月份的11.3%,也远低于经济学家们给出的8.0%的预期增幅。中国7月份进口较上年同期增长4.7%,增幅低于6月份的6.3%,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增长7.0%。

路透社则用“猛降”一词形容中国7月份的外贸数据,指出“中国贸易数据一改前两个月的亮丽之势,出口增速意外猛降10个百分点,凸显在欧洲危机持续、美国经济蹒跚之际,中国外需难以稳增长,要想摆脱经济疲软泥潭必须靠国内需求”。“这让经济能很快复苏的前景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出口增长出乎意料地急剧下滑,政府目前的投资刺激计划似乎并不够。”接受路透社采访的分析师指出,数据证实5月、6月出口强劲的表现并不正常,由于主要出口市场都面临风险,出口重归快速下行的通道。

主持者言:7月份中国进出口增速双双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明显锐减,表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趋于下降,内需处于疲弱态势。

出口额同比下滑是内外交困所致。一方面,外需疲弱,尤其是欧盟经济疲软,7月份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为负16.24%。随着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欧盟开始陷入衰退泥潭,对中国出口的,中击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中国沿海主要省市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国内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压制了出口额增长。进口未能达到预期,主要是内需不足造成,这表明中国工业上游去库存过程仍在延续,产能过剩状况未见改善。

从历史数据看,8月份的出口规模往往比7月份略有回落。考虑到今年国际经济复苏形势仍较为严峻,8月出口规模很难超越7月,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仍处于低位。同时,下半年中国出口仍将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若要完成全年外贸增长10%左右的目标,下半年压力将更大。中国政府下半年要继续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出口增长,比如,提高贸易便利化,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营业务和市场开拓等,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良好条件。

海峡两岸《投保协议》签署有望扩大双方经贸往来

8月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至此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确定的重要领域合作已全面启动。

协议规定,一方应确保给予另一方投资者及其投资公正与公平待遇,并提供充分保护与安全。协议同时规定,一方违反本协议其他条款,不构成对本款的违反。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中国大陆与台湾签署了首份投资者保护协议,这是台湾马英九(Ma Ying—jeou)加强两岸关系的努力取得进展的最新迹象。该协议旨在解决台方对于在大陆遇到商业纠纷如何解决的担忧,厘清有关在大陆被拘留的台湾人的权利问题。除了其它措施外,《投保协议》提供了一条让企业在法庭外解决某些商业纠纷的途径。

福布斯中文网的文章称,台湾与大陆签署一项投资保护协议,对两岸如何解决贸易争端以及涉及大陆台商及其家人的财产保护、人身安全等问题做出了相应规定。根据新协议,个人投资者之间出现贸易争端的,可选择两岸的仲裁机构及当事双方同意的仲裁地点,仲裁可依据大陆或台湾的规定。目前,两岸出现的贸易争端只能通过中国大陆的仲裁机构解决,须合乎大陆的仲裁规定。许多台湾投资者称,与外国投资者相比,他们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外国投资者在仲裁地点以及仲裁规定的选择方面有更大的话语权。

美联社指出,两岸花了两年的时间商讨协议内容。两岸投保协议为两岸投资者提供了解决争端的正式渠道,这是自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以来双方签署的第17个经济协议。马英九称,与大陆保持密切的经济关系对台湾及台湾民众至关重要,以防台湾在经济上被孤立起来,特别是在大陆与日韩等台湾长期贸易伙伴日益加深经贸关系的背景下。

主持者言:《投保协议》的签订,是继ECFA之后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象征着两岸经贸与投资的制度化,标志着两岸在加强经贸往来方面又朝前迈出了一步,有望扩大海峡两岸的商业往来,推动更多大陆和台湾企业结盟,并将给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亟需的提振。

大陆是台湾的最大贸易伙伴,自20世纪80年代末。台商就开始试水到大陆投资。1991年,台湾宣布允许台商间接赴大陆投资;2010年,海峡两岸开始双向投资。30年多来,主要是台商来大陆投资。来自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台商在大陆总投资额已超过1100亿美元。

随着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项目与金额日渐增加,投资纠纷也随之升高。两岸《投保协议》为双方协议,不同于过去大陆单方面立法,双方主管机关将依协议建立联系平台及相关协处机制,落实执行协议,对台商投资权益提供制度化保障。

美国干旱继续蔓延跨国粮企悄然扩张

在美国当地时间8日,美国农业部宣布,受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又有12个州的44个县被确定为自然灾害的主要受灾区。

8月中旬,美国农业部确定218个县为干旱受灾区。由此,在美国的50个州中,已有32个州的1452个县成为干旱受灾区。

8月23日,美国农业部称,已有近2000个县成为灾区,其面积达到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两倍,这表明美国的旱灾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英国《金融时报》15日刊载题为《美国干旱发出的信号》的文章称:美国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正处于一场全球粮食危机之中。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20多个国家出现动乱。在短暂停歇之后,最近几个月,玉米和大豆价格升至空前高位。粮食价格的上涨有三点主要原因。第一,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对肉类的需求消耗了大量的玉米和大豆:1磅重的牛肉需要30磅的谷物,1磅的猪肉需要12磅的大豆。中国大豆需求每年增长10%,改变了西半球的农业格局,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现在超过小麦。第二,全球人口继续快速增长。第三,天气变得更不利于农业,出现严重干旱、洪水和热浪的频率大大提高。

这场旱灾不仅是美国的事。“美国干旱引发的震荡,将远远超出其国境范围,影响从埃及到中国的消费者。”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这样直言不讳。为了寻找应对方案,G20计划在8月27日召开紧急电话会议。

德国《金融时报》8月20日的报道称:美国干旱让农民高兴。美国产粮区几周来持续高温让农民感到高兴。世界市场价格上涨以及比去年更好的收成让德国农民获利。但令人奇怪的是,田里农作物被晒蔫儿的美国农民也能赚大钱。“对德国的种粮者来说,今年是非常好的一年,”VK磨坊集团总裁克里斯托夫·肯普克斯说。这家位于汉堡的控股公司旗下联合了17家欧洲面粉公司。德国农民联合会的一名发言人证实了肯普克斯的看法:“美国粮食歉收影响到欧洲。”德国农民的收成或许能卖出高价。但美国大农场主的心情也不错。原因是鉴于目前上涨的价格,他们此前进行的期货合同交易大部分赚了钱。

主持者言:美国干旱带来两个明显的影响:农民受益,不论是受到干旱影响的美国农民,还是在世界市场价格上涨的环境下坐拥好收成的欧洲农民。而忧心忡忡的是买方,特别是食品工业和食品零售商。在因为金融危机背景下,商家不能简单地将上涨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同时,美国干旱被指有炒作嫌疑。借干旱之名炒作玉米和大豆价格,美国将有利可图。作为粮食出口大国,美国可以赢得出口价提高的回报,而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也同样可赚得盘满钵满。

到目前为止,尚无迹象表明粮价上涨对中国造成了压力。即使全球粮价再上涨20%至40%,中国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食品危机,这主要是因为最近粮食价格大涨是受到供应而不是需求的推动,同时能够导致中国出现周期性通胀的因素已在2012年得到有力的控制。然而,中国粮价没有近忧,却有远虑。不容忽视的是,跨国粮商正加紧在中国粮食领域全面布局,从中原抢购小麦到南方高价收谷,再到运用低价策略冲击国内中小粮企,快速形成扩张之势,威胁中国粮食安全。中国政府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对策,遏制跨国粮商的悄然扩张,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中韩建交20周年经贸发增长36倍

8月24日,中韩迎来建交20周年。20年来,两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经贸关系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正如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所言,过去20年两国经贸合作成就有目共睹,希望未来两国保持密切沟通,加强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发展更上一层楼。

韩联社19日发表“韩中建交20周年”系列主题报道称,韩中贸易规模比20年前剧增36倍。根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的预测,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1%,韩国增长率将相应下降0.4%。而正在推进中的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将把两国关系推向更高层次。报道以“任重而道远”形容韩中关系的未来发展。韩国首尔大学校长吴然天表示,中国对韩国而言,是无限发展机遇。韩中两国应求同存异,为获得切实利益进行外交努力。

《韩国先驱报》的文章指出,对韩国而言,崛起之中的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贸易、旅游和投资伙伴,而且中国对朝鲜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对中国而言,要想使东北亚保持稳定、牵制美国和日本并获取工业技术,与韩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主持者言:中韩是东亚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两个国家。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400亿美元。中国已超过日、美,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国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同时,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快速发展。

可见,中韩迅猛发展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及产业互补性为两国经贸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国拥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与空间。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韩经贸合作对于双方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目前,中韩两国经济都在转型升级,向更高阶段发展。而正在推进中的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将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为中韩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未来20年,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是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力,无疑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

俄罗斯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轻纺和IT业有机会

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6个成员,世贸组织由此覆盖98%的国际贸易。根据入世协议,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0%降至7.8%。其中,农产品总体关税水平将从目前的13.2%降至10.8%,工业制成品总体关税将从9.5%降至7.3%。

《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称,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56个成员。俄罗斯也成为世贸组织中“最后加入的大国”。由此,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世界贸易总额的98%。今后,俄罗斯对工业产品征收的关税平均税率将从约9%下降至约6%,并将更大幅度开放市场,更加重视吸引外资。这将为日本的汽车制造等企业带来机会。

据拉美社报道称,俄罗斯政府承认,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进出口关税下调,2013年俄罗斯预算收入将减少1880亿卢布(1美元约合32卢布),2014年财政损失将达2570亿卢布。但是,俄经济发展部的专家指出,这些损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俄罗斯产品出口量和外国对俄投资的增长得到弥补。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入世在更大程度上可能为俄罗斯带来的是间接收益,通过外国资本的进入和各种繁琐手续的取消,投资者将获得更大信心。预计从入世中获益最多的将是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包括圣彼得堡市,以及与蕴含巨大商机的地区更加靠近的远东地区。俄罗斯入世还将创造4万个额外的就业岗位,但《生意人报》援引一些专家的话指出,有必要计算受国际贸易规则影响最大的某些行业因此而丧失的就业机会。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政府指出,在入世谈判中已经为汽车制造业、轻工业、机械制造和农业等敏感部门争取了5到7年执行世贸规则的关税保护期。

主持者言:从俄罗斯目前经济状况看,俄罗斯可能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速其经济增长。在出口方面,俄罗斯目前主要依靠能源类产品,可望实现增长的也仅有钢铁和化工产品。因此,俄罗斯主要期待的是借此吸引海外资金。俄罗斯还面临很多问题,很难指望加入世贸组织会带来太多的经济成果。

在俄罗斯“入世”马拉松谈判中,中国是第一个和俄罗斯就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共识的国家。中俄两国市场的互补性很强,俄罗斯的资源、装备制造和重工业等优势产业是中国需要的,而中国的日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弥补了俄罗斯的空白。中国的汽车配件、LED灯管、运动品、小家电、太阳能产品以及轻纺工业及IT产业等行业在俄罗斯市场非常有竞争力。服装行业关税下调后,也是商家看好的行业。

此外,俄罗斯入世后,还将解决困扰中俄贸易多年的“灰色清关”问题。二十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大批华商在中俄之间做起民间贸易。然而俄罗斯海关清关手续繁琐关税混乱,为了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此类清关比正规报关关税通常便宜两三成,被称为“灰色清关”,对两国外贸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7年首增稀土出口配额关注产品定价权

8月22日,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的通知》。《通知》公布了2012年中国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这使得中国全年配额达到30996吨。五矿集团、包钢集团、广晟有色、中国铝业都在名单之中。这是中国自2005年以来首次增加稀土出口配额。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稀土主要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节能家电等产品,特别是混合动力车高性能磁铁中必不可少的镝目前被中国垄断。报道认为,中国提高稀土出口配额估计是为应对国际社会的批评。由于中国的出口限制影响到企业活动,美日欧3月份以中国违反WTO规则为由提起上诉。此外,考虑到从中国进口稀土的风险,日本政府和企业开始加紧削减稀土使用量、增加采购渠道。日本今年上半年的稀土进口量中,中国产稀土占比自2000年以来首次低于50%。

据《香港商报》报道,商务部公告确定2012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9770吨,其中,轻稀土8537吨、中重稀土1233吨。加上第一批出口配额,2012年全年出口配额共计30996吨,比去年全年配额30184吨增加约2.7%。商务部通常分两批下达全年出口配额。报道称,自2009年中国大幅削减稀土出口配额以来,全球稀土供应商一直在努力弥补稀土供应缺口,降低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总部位于美国的Molycorp公司在加利福尼亚的稀土矿已开始生产,Lynas位于Mount Weld的设施也将于今年投产,这两个项目加在一起有可能满足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稀土需求。

路透社8月22日报道,中国商务部发放了新一轮稀土出口配额,至此,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增至3.0996万吨,这使得2012年中国出口配额较2011年的3.0184万吨增长2.7%。报道称,中国的稀土供应量约占全球总供应量的90%。近年来,中国对稀土出口加以控制,但此举引发贸易伙伴的不满。

主持者言:中国控制着全球95%的稀土生产,且国际出口超过国内需求,所以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备受关注。但中国此次增加稀土出口配额的象征意义居多。首先,中国面临着国际上要求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的巨大压力,而且世界贸易组织也已经介入此事。其次,中国稀土出口量在大幅下降,去年出口商仅使用了全年出口配额的一半左右。今年前7个月,中国稀土出口量下降了36.7%。

在未来的资源大战中,资源定价权可主导下游产业链,可谓举足轻重。目前,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一、销售量居世界第一。然而,诸量第一并未给中国带来稀土定价权。恰恰相反的是,由于无序出口和国内企业相互压价,原本比黄金还要昂贵的稀土,曾经卖出了“猪肉价”、“土豆价”,凸显了中国稀土出口所面临的窘境。未来大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中,资源纠纷占了很大份额,中国稀土储存量相对丰富,中国可利用稀土储存量优势拿到自己的产品定价权,使稀土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一张王牌。希腊继续要求延缓还款期限新援助资金被推迟发放

8月24日和25日,希腊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Antonis Samaras)先后访问德国和法国。萨马拉斯再次呼吁给希腊更多的改革时间,同时保证希腊将偿还欠德国的所有债务。据报道,萨马拉斯将在今年10月上旬召开的欧盟秋季峰会上正式提议,把一项高达116亿欧元的紧缩计划的最后期限从2014年延长至2016年。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称,希腊和德国领导人就如何处理希腊对进一步援助的请求公开发生争吵。同时人们对欧元区经济将重新陷入衰退的担忧升温。欧元区的一项商业活动指数显示,德国经济活动连续第七个月收缩,产出加速下降。而德国是欧元区经济主要的增长引擎。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迹象意味着欧元区第三季度GDP可能下降0.5%或0.6%。有17个成员国的欧元区的GDP在第二季度收缩0.2%。德国迄今已帮助整个欧元区避免陷入更大幅度的下滑。数据证实,该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0.3%,但人们日益担忧德国经济也会大幅下滑。

法国《世界报》的文章称,希腊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Antonis Samaras)表示,当前的不确定性让这一切变得不可能:“当欧洲官员成天公开猜测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性的时候,我们怎么实施私有化?必须停止这种猜测。”萨马拉斯多次要求给予希腊更多时间实施最新计划的呼吁,没有得到德国的支持。

德国《金融时报》8月24日援引德国财政部的消息人士称,德国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准备工作比此前更加密集。德国财政部已经成立了一个由财政部副部长斯特芬(ThomasSteffen)领导的特别工作组。该工作组由财政部各级部门抽出的10名人员组成,定期举行会议。文章援引消息人士的讲话称,“工作组成员正在计算经融后果,并在研究如何避免其他欧洲成员国危机引发的多米诺效应。”财政部的首要任务是让希腊和其他债务问题国家留在欧元区,但同时希望为可能出现的负面后果,如可能让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甚至法国金融市场承压,做好准备。

主持者言:德国政府一直公开坚持要求希腊履行改革和紧缩计划,对于希腊希望有更多改革时间的要求,德国认为首先要等国际救助机构的评估报告。法国政府也希望先等国际救助机构代表对希腊实行紧缩和结构性改革情况的评估结果。相关评估报告被推迟至9月份完成,笔者估计审查结果不容乐观。

事实证明,数十亿欧元已经砸在希腊身上,但并未带来明显成效。在掌握完整评估报告及9月12日德国联邦法院就欧洲稳定机制(ESM)进行裁决之前,德国人可能不会给出任何保证。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怀疑希腊改革承诺执行情况,担心援助计划的底线方案不再具备现实意义,并担心希腊新一轮债务重组可能在所难免。

越来越多的欧元区成员国不情愿向希腊发放吸引力援助资金,原因在于他们质疑希腊的改革承诺。在德国带领之下,欧元区成员国准备推迟向希腊发放第二轮一揽予援助资金中的前两笔资金,这两笔资金的规模高达315亿欧元。

猜你喜欢

出口配额稀土出口
中国的“稀土之都”
俄罗斯可能在2020/21年度下半年实施谷物出口配额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热点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双稀土和混合稀土在铸造铝合金中应用现状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数据— 出口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