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需要避免“新一轮不协调”
2012-04-29魏后凯
魏后凯
中国区域差异已经出现由扩大到缩小的转变趋势,但发生时间短,能否稳定还有待观察。
近年,中国的地区差异已经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转变趋势。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东西部地区差异加速扩大,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结果。
从2003年开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出现了缩小趋势,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从2006年起开始缩小。东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在2006年以后也不断下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也呈下降趋势。同时,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省际的差异仅次于南非和印度,仍然是世界上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区域经济增长态势、产业转移、人口流动和迁移、国家的区域政策促使了东西部地区差异的缩小,而且这些因素还在继续生效。但区域差异缩小的情况发生时间短,是否能够趋于稳定,取决于许多因素。
一方面是有利因素。中国国力、财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加,中央政府已经有能力在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层次全面推进区域、特别是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从增长规律来看,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一些城市地区,人均生产总值都超过了一万美元,基数较大,所以增长速度将放慢;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低,基数小,属于工业化加快推进的时期,有条件加速发展。
同时,沿海地区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导致沿海地区的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而从发展阶段来看,中西部地区属于工业发展阶段,东部地区则处于工业化后期,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空间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所以中国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主战场在中西部地区。这些条件,都将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利因素。沿海地区在经过4-6年的转型之后,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轨道。而近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则主要靠投资拉动,2000-2009年,中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也会拉大东西部地区差异。
同时,高速铁路的快速推进,可能导致人口产业要素进一步向大城市、向都市圈积聚,产生新一轮的积聚中心与边缘态势,这将加剧中心与边缘的空间分裂,造成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不协调。
那么,怎样才能够避免区域差距不断扩大?首先,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未来,东部地区应该全面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则应转改结合,一边赶超,一边转型。
其次,要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于东部地区实行强制性的减排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则实行发展减排,为中西部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最后,要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援助政策。对贫困地区、老工业基地、边缘地区采取不同的国家援助政策,建立分类管理的国家援助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