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的本质是高清
2012-04-29冯传岗
冯传岗
数字电视的本质是高清
2008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数字高清综合电视频道,在8月北京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又改名为全奥运赛事高清电视频道。如今看来,这是我国高清电视市场发展的里程碑。
为推动高清电视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规范高标清同播的技术要求,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发《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广发[2009]58号文件和《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补充通知》广发[2009]69号文件,明确了我国高清电视发展的原则、措施和要求。批准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等10个高清电视频道(包括中央电视台先前已开办的高清综合电视频道),统一在2009年9月28日,同时进行高标清同播、同时进行无线电视发射和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2010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编制了《电视台数字化建设白皮书(2009)—— 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和《广电总局关于高标清同播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并以广发[2010]34号文件下发。由此在国内掀起了发展高清数字电视的热潮。
的确,高清电视的出现,至使国内广大民众在更换(选择)电视机时,朝着更大的屏幕、更高的清晰度方面发展,这已成为当代人们消费的时尚 ……
全球高清电视发展的背景
1、高清电视的提出
由于全球常规的三种模拟彩色电视制式,是巧妙地依靠频带复用技术,在原来频道的黑白电视信号中,纳入了彩色全电视信号,这虽然解决了彩色电视兼容黑白电视的技术难题,但是这样得到的彩色电视图像,其质量远不如35mm的电影图像。为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懈地研究、开发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
由于早期研发高清电视是在模拟技术这一框架中思考,故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研发的高清电视,还是依赖模拟技术,走了一段较长的弯路 ……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电视技术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今人们所讲的高清电视,是特指数字电视系统中的高清一族,即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英文名是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简写为HDTV。
2、实现高清电视的折衷方案
由于高清电视技术的严密性,导致了电视台在建设高清电视系统的初期,必须投入极高的费用。为了降低成本,顺利地从模拟电视过渡到高清电视,世界各国采取了一些折衷性的方案,主要是采用数字压缩编码技术,降低信号带宽,使数字化后的电视清晰度高于低清电视(LDTV),即当时风靡一时的VCD图像;等同原有模拟标清电视,低于高清电视(HDTV)。
1996年底,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就规定:“所有美国的HDTV接收机必须采用数字技术,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数字电视接收机都必须是HDTV,同时还有其它的可能性。”随后,美国Direc TV系统、日本Perfect TV系统、欧洲DVB-S系统,我国和欧洲的DVB-C系统,均是以数字SDTV(标清电视)形式出现,并约定俗成:“使用模拟电视接收机的用户,如果暂时不想更换成数字电视接收机,可以购买一个STB(机顶盒),将数字信号变成模拟信号。”这就折衷地、潜移默化地降低了数字电视的概念定位 —— 既可用于HDTV、亦可用于SDTV。但是HDTV是数字电视标准中最高的一种。
3、美国率先实现模拟标清电视向数字高清电视的转换
10后的2006年,FCC又非常详细地定义了数字高清电视及其规范要求,确定了美国的广播电视,“必须为美国任何处于ITU-R3级NTSC接收地区的固定接收者,提供可靠的19.39Mbps的HDTV服务”。2007年美国率先全面(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实现从模拟电视向数字高清电视的转换。
实际上,早在2004年,全球第一个卫星直播电视系统 —— 美国的北美DirecTV/USSB,全部实现高清电视的直播,2008年为用户提供300多个高清电视频道;2010年提供的高清电视频道超过1000个。
如今看来,美国不仅仅是数字电视的转换,而且又是高清电视的转换,是“一步头”从原来模拟标清转换成高清的两种同时转换(即:模拟到数字的转换;标清到高清的转换),确保了在全球电视业的领头羊地位。
另外,当今的电视市场和社会需求告诉我们,随着数字电视技术及编解码技术的普及和提高,高清电视产业链的成本逐步降低,高清电视的商用性已成为现实,高清电视的时代已经来临!
高清是我国数字电视推广中的软肋
我国的数字电视的推广及整转2003年开始启动,从有线电视入手(没有与地面无线电视同步推广),由于当时各省、市、县、乡镇(四级办广播模式)的有线电视建设主体的不统一,推进及整转的序时进度也不统一,推进及整转的方式更不统一,可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有政府行政推动和市场运行等。
由于有线数字电视传送的节目,是将各省市卫视节目接收后转成数字标清电视传送,其节目的内容形式和图像质量与原来整转前的模拟电视基本一样,对广大用户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另外,有线数字电视推广及转换,增加了广大用户更换设备的费用(如今在一些整转现场,还能听到“电信数字化是设备、话费下降,而广电是上升”等言语)。可见我国的数字电视整转发展道路不可谓不曲折。
欧洲有一个面积只有33.8万平方公里,530万人口的小国家叫芬兰,在2007年9月1日凌晨,该国的5个模拟电视频道全部关闭,转为数字电视频道,同时又新增7个高清电视频道在全国播出。
芬兰数字电视推广极其成功,主要是因为在高清电视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对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而高清电视正是我国数字电视推广和普及工作中的软肋。
我国目前采取的数字电视技术方案和芬兰有不少相同之处。如: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都是采用欧洲DVB-C和DVB-S标准,机顶盒也是机卡分离。而我国只是一味地标榜“无广告+优质节目”,却不敢说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高清电视。加之目前我国高清电视频道,定位于高端(普通机顶盒调换高清机顶盒,用户要缴1000多元),给普通用户的消费带来困难。
而在芬兰,一开始,反对者认为数字电视转换会增加用户更换设备的费用。不过由于(看到)高清电视节目的图像质量非常之好,系统设备价格的下降,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支持和认可。加之许多高清节目免费收看,倍受欢迎。这不但吸引了广大用户收看高清电视的热情,而且又推动了数字电视的发展。
如果说高清电视及其标准的缺失让我国的数字电视“不好看”,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线电视的转换,是以数字标清电视技术标准进行的,其图像与原来模拟图象质量,不差高低。这大大地降低了数字电视在广大用户心目中的期望值。
另一方面,我国高清电视市场认证标准比较混乱,尽管早在2005年4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就已经组织制定并正式发布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等25项电子行业标准,但混乱的现状至今没有改变。“真高清”、“全高清”、“高清图像”、“1080p”等概念依旧充斥着整个电视市场。加之国内数字电视知识普及的滞后,广大民众对数字电视的技术标准并没有准确的认识,由此产生了标清电视与伪数字电视冒充高清电视的情况 ……
“三网融合”
促进了高清电视的发展
没有数字化,就谈不上“三网融合”。数字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放融合、共赢和谐的发展理念。“三网融合”则是一个将各种网络单元化的过程,是一个将各种网络形态统一在IP大旗之下集中化的过程。
“三网融合”对于已经建成运行的网络而言,如:有线电视网,意味着能够扩展出电话、接入互联网功能,对于未建成的网络而言,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引入三个网络中的一个,就能实现电话、电视、互联网的功能,网络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利用。
1、数字化是“三网融合”的基础
由于数字电视信号传播和存储过程的不失真,便于计算机处理,这是模拟电视信号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当电视图像信号数字化之后,便能和声音、图片、动画等作为多媒体资料统一保存。多媒体资料可以与科学研究、语言文字等各种资料统一在一起,人们已习惯把这些统一存储的东西叫做数据。
实际上,数字化后的电视图像信号也是数据,只是数据量“大”而已,但是随着网络带宽及数字电视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的进步,数据量的“大”与“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已。
数据是信息化的具体形式,似乎只是传输或保存电视图像信号的方式不同,然而,一旦广电网形成了IP的传输能力,就变成了另一张计算机互联网。如果电话网络也IP化,那么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将可以迅速走向融合。
2、“三网融合”是网络功能的融合
在网络功能全面扩充的技术条件下,一个主体通过改造的网络,传统条件下同时从事电信传输与广电传输的障碍被突破了。于是出现了同一网络的多种利用,如:利用电信网提供交互式IPTV服务;利用广电网提供IP电话、视频会议等电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这也是有些国家对通信管理政策进行技术调整的理由所在。
实际上,三网中无论哪个网络经过改造,都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广电网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电信网,而是一个功能更为复杂、多样的新型网络。这样的网络同时还可以提供互联网服务。可见,“三网融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更方便地享受到声音、图像、文字、音视频等综合信息服务。
3、“三网融合”与有线电视
与美国相比,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晚了近10年。从技术方面讲,我国在“八五”期间就将300MHz同轴网络系统逐步改造为450MHz或550MHz的HFC网,目前,许多省市建成了750MHz或860MHz的HFC宽带网。550MHz以上的入户带宽,正是信息高速公路所需要的带宽,是开展扩展业务和增殖业务的基础。欠缺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国家主干网、省级干线网、市县分配网和接入网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尽管完成了分配网和接入网的HFC的建设,但就全国而言,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尚未完成数字化改造和双向传输改造。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运行的是基本业务,扩展业务有了一些,增值业务、商业用户业务还处于实验阶段。但随着全国联网的实现 “台网分离”的经营模式,有线电视各项业务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广电总局自1999年开始,就在打造“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航母,那时“三网融合”的趋势已经明朗,电信、广电程度不同地觊觎着对方的业务。2000年,广电总局开始了统一全国有线电视网的努力,操作思路是地市网加入省网络公司,总局下属的全国干线网公司再参股省公司。但实际运作下来,省、地、县网的矛盾依旧,体制整合困难重重。总局和省公司的关系也未理顺。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整合的思路似乎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同,但所需的天文数字的资金却没处着落。
4、高清电视是“三网融合”竞争中的重要筹码
长期以来,以一城一地一网模式发展起来的有线电视一直没有竞争对手,长期垄断而缺乏竞争活力。
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不断深入,电信的IPTV将带来收视市场的重新分割,全国范围的IPTV将大批“抢走”有线电视用户。两者的市场交集明显,竞争不可回避。
从目前态势看,国家有意借电信IPTV试点地区的技术准备和运营磨合,为有线电视再保留一段发展时间。如果说这是因为有线电视正处于数字化的关键阶段,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长期通过行政指令规定二者的竞争空间和业务领域,最终将会错失“三网融合”竞争局面给我国IT产业发展的契机。
为了能在“三网融合”中取得优势地位,电信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正在由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利用“村村通”工程契机,积极推进和完善光纤网络建设,加快“光纤到户”的网络升级步伐。其目的是在“未来3至5年内,在全国逐步完成宽带的光纤化改造工程,使城镇用户全面具备20M宽带接入能力,开展高清IPTV业务”。
因此对电信而言,目前在试点地区发展的标清IPTV没有多大意义,只是鉴于广电网在双向化之后将拥有带宽方面的绝对优势,“活动活动筋骨,炼炼手脚而已。”
而从目前现实政策环境来看,如果电信大肆发展IPTV,必将遭到广电的强烈抵制,显然,电信如果在此时对广电大开杀戒 —— 加快试点地区标清IPTV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一旦政策放开,电信完成规模性的光纤到户,辅以高清IPTV、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便能够以“装电信宽带,能打电话、上网、看高清电视,还能享受综合服务”的优势,将广电用户转化为自己的用户。这样电信不仅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的终端,还凭借自身内容丰富、数字化程度高的优势,把电视机、手机也作为自己的终端。
局时真正全业务激烈竞争的时代就到来了 ……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数字电视的本质是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广电的数字电视如此!电信的IPTV也是如此!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提供高清晰度的电视广播服务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简单地说,只要你能申请到一个网站,你甚至可以自办一个电视台,只是囿于管理规定的限制。
广电和电信部门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利益的垄断与分配决定了二者的关系,广电的宽带接入业务在电信的强势面前显得无能无力,而电信所企盼的IPTV至今仍有很多羁绊。广电和电信都是通过牌照 (电信增值业务牌照和IPTV牌照)来限制对方进入本行业。电信运营商只能通过与广电合作的方式开展IPTV业务,由于IPTV业务与广电的数字电视业务存在正面竞争,广电的积极性一直不高。而电信也找出各种理由,拒绝配合广电染指利润丰厚的电信增值业务领域。
1、电信发展IPTV的真正目是高清的IPTV
2011年9月,中国电信正式启动IPTV终端集采。本次集采分为标清IPTV设备和高清IPTV设备两个采购包。其中高清IPTV设备采购数量近百万台(采购规模为截至2012年6月的需求量)。但由于各省分公司有权在集采份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因此预计最终IPTV终端的实际采购量将远大于现有的采购规模。
此次是中国电信第三次启动IPTV终端设备的集采,前两次集采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时进行,不同的是此次增加高清IPTV设备采购包。如果在首批的12个试点地区进行“三网融合”的IPTV正式启动,那标清IPTV的“量”就起来了
对于电信来说,标清IPTV并不是未来的战略发展重点,也不是盈利性业务,电信提供标清IPTV最根本目的是提高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黏结度。由于传统电信业务已经不能提高固网运营商的ARPU值,电信最初期望通过数据、宽带等业务谋求持续发展。而目前电信更希望借助光纤到户,将IPTV的发展一步到位,即开展高清IPTV和具备点播和回播功能的IPTV业务。
目前,具备点播和回播功能的IPTV业务,已经显现出对广电收入的强大杀伤力。但广电最担心的是,功能更加强大的互联网电视机。
2、互联网电视机业务将广电与电信粘贴在一起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IPTV正在被互联网电视所取代。从“三网融合”的角度来看,电视机去访问互联网是不需要牌照的,因为现在用电脑和手机上网都不要牌照。这可回避广电方面要对内容实施可管可控的问题。
互联网电视机本质上是一种互动电视,对广电来说,必须通过双向网络来实现,而广电双向化改造在政策上还有很多限制(地方广电有线网络的产权、投资等极其分散)。目前广电正在以省为单位,统一有线网络公司,但这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平衡各方利益。
因此,广电只能通过对IPTV和互联网电视机进行牌照管制来赢得时间,并找了一条工信部难以驳斥的的意识形态的理由,上亿台的电视机的背后,是庞大的内容分发体系,一道指令可以让上亿的用户接收到,假如邪教组织把一条视频放到开放的互联网上,很快会通过互联网电视机传遍千家万户……
3、广电和电信都需要“三网融合”
近年来由于广电部门广告收入明显下降,加之宽带接入的迅速普及等原因,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突破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主动与电信部门合作,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上开通实时电视节目等。
2004年5月31日,我国第一家IPTV —— 央视网络电视在北京开播。2004年8月8日和9月24日,IPTV又分别在上海和江苏落地。2004年12月23日,中国电信和上海文广也签约进行深度合作。此前,上海文广的角色不过是普通的内容提供商,现在已摇身变为“战略合作伙伴”。由此看来,市场永远是正确的,IPTV的开播,将是网络运营商和电视台的双赢甚至多赢。对于各地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而言,则是获得了介入ISP(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业务市场的契机。
如此看来,广电与电信有时是冤家,有时又是合作伙伴。这也是由市场决定的……
4、“三网融合”的春天就要来了
放眼世界各国,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在其他很多国家都是存在的,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虽然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解决,却为“三网融合”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就已经允许了电信和有线电视运营商互相进入,同时,为了加快统一监管机构建设,成立了代表联邦政府监管电信业和广电业的FCC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大大加强了政府管理力度。人们想象中的由于“三网融合”而带来的混乱没有出现,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幸运的是,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三网融合”对于未来我国通信界发展的作用,2010年1月1日国家发布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08]1号文件,可以说为“三网融合”奠定了官方的论调。
站的再高一点,撇开三网,也就是从广大的用户角度来说,管他是CM、ADSL、五类线,谁先行一步,谁就可能有了市场。毕竟广电口袋里的钱是有限的,而且即使我们吃的是广电饭,我们的钱也未必都跟着我们姓广电。
结语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我国电视业进入一个更新换代时刻,即用高清数字电视全面替代传统的模拟电视。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转播数字电视节目,2015年全部停止模拟电视的转播,这意味着,我国现有的3.4亿台模拟电视接收机将逐步被淘汰,而高清电视接收机将成为主流。通过高清电视终端质量提升和高清电视节目内容不断丰富双管齐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必将步入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从市场全球化的角度观察,随着高清电视图像节目内容的大量涌现,大多数的广播运营商都在试图将服务内容向高清转移,许多地面和卫星广播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高清服务。
可以想象,不出一两年,免费收看的高清电视节目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文完201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