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抑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视觉P300的比较

2012-04-27朱文波陈中鸣郑成应丁士炬周东升张应忠连国民刘纪猛陈兴时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脑电波幅脑区

朱文波,陈中鸣,郑成应,丁士炬,周东升,张应忠,连国民,韩 萍,刘纪猛,陈兴时

(1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科,宁波 31520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神经生理室,上海 200030)

抑郁障碍和痴呆是老年期较为严重的精神问题。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老年抑郁症(senile depression,SD)的发病率为 0.16%~6.40%,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在60~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在90岁以上人群中则高达40%以上[1]。SD是指首次发病在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基础,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沮丧、行动迟缓及躯体不适感,也可伴有轻度认知障碍[1]。SD因其表现常不典型,而AD患者早期常伴有抑郁症状,两者鉴别较为困难。SD患者与AD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是近年研究热点,但既往报道P300成分以听觉刺激居多[2],视觉P300报道罕见。视觉P300是一种新的认知性电位[3],其波幅反应的是大脑信息加工时有效资源动员的程度,潜伏期表示大脑对外部刺激进行分类、编码、识别的速度[3]。为积累国内视觉P300资料,最近我们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SD组 入选2011年4月—2012年10月于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4.3±6.4)岁;平均病程为(4.3±3.3)年;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评分为(24.2±3.8)分。入组时,经2名高年资医师确诊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4,5]。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和痴呆。

1.1.2 健康对照组(NC组) 于2011年4月—2012年10月选自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职工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3.9±5.9)岁。入组时,身体健康,无智能衰退、酒或药物滥用史,无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

1.1.3 AD组 入选2011年3月—2012年9月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AD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4.9±6.1)岁;平均病程为(3.9±2.4)年;患者的MMSE评分均≤24分,Hachinski缺血指数均≤4分。入组时,经2名高年资医师确诊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 AD诊断标准[4]。排除老年精神分裂症和SD。

以上3组人群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3组受试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均获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试验采用BRAVO脑电生理仪(美国,Nicolet公司)。参照国际10-20法。记录电极置头皮Oz部位,前额正中央接地,双耳后乳突置参考电极。所有电极为氯化银盘状电极,直径为8 mm。所有电阻<5 KΩ。视觉P300:本作业由彩色图片构成,其中20张为靶刺激(T,枪支,钱币),80张为非靶刺激(NT,文具等)。T为85 dB,NT为60 dB。T随机分布在NT中,T和NT出现的概率比为0.2/0.8。脑电由头皮引出后,经仪器分别对2种信号叠加,脑电波伪迹由记录仪自动辨别和排除,即时显示观察平均后的电位,用鼠标自动测量和计算各指标。

1.3 分析内容

指标包括:①潜伏期(ms):系刺激开始到各成分最大波幅值点横轴直线距离。靶指标有 N2、P3。②波幅(μV):系基线到波峰的垂直距离。靶指标有P2、P3;非靶指标有:P2。

1.4 数据处理

视觉P300各主成分的确认和指标值的测定,参照国际公认时间分析窗口的最大正相波和负相波。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由SPSS 10.0统计软件包完成,采用F检验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can新检验,求q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P300靶刺激潜伏期和波幅指标比较

视觉P300的Oz脑区P3靶P3潜伏期上,SD组、AD组及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P300的N2靶潜伏期(Oz脑区),上述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AD组均较NC组和 SD组延迟。视觉 P300的靶波幅 P3(Oz脑区),上述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NC组相比,SD组和AD组靶波幅P3明显降低(SD组与NC组比较,P<0.01;AD组与NC组比较,P<0.01;AD组与 SD组比较,P=0.757)(见表1)。

2.2 三组的视觉P300非靶波幅主要指标比较

经F检验,在Oz脑区视觉P300的非靶波幅P2上,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NC组相比,SD组和AD组非靶波幅P2均降低(SD组与NC组比较,P=0.013;AD组与NC组比较,P<0.01)。AD组与SD组比较,前者低于后者(P=0.061)(见表1)。

表1 三组的视觉P300-Oz脑区比较(±s)

表1 三组的视觉P300-Oz脑区比较(±s)

注:与NC组相比,*P<0.05,#P<0.01;AD组与SD组相比,ΔP<0.05,&P<0.01。

组别 n 靶潜伏期(ms)靶波幅(μV)非靶波幅(μV)N2 P3P2 P3P2 NC组<0.01 >0.05 >0.05 <0.01 <0.01 45 244 ±33 349 ±41 3.2 ±1.6 3.9 ±1.3 3.5 ±1.1 SD 组 38 241 ±36 361 ±43 2.9 ±1.1 2.1 ±1.3# 2.8 ±1.3*AD 组 32 272 ±41#& 360 ±45 2.7 ±1.2 2.0 ±1.5# 2.1 ±1.4#Δ F 值 7.05 1.94 1.41 9.32 8.42 P值

3 讨论

广义的SD包括青壮年起病老年期复发的原发性抑郁症、老年期发病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抑郁症。本研究的对象为狭义的SD,即老年期发病的原发性抑郁症,排除青壮年起病老年期复发的原发性抑郁症和老年继发性抑郁症。相对于青壮年起病的抑郁症,一方面,SD病程较长,症状不典型,治疗困难,预后差,易复发,易变成慢性,且死亡率高于正常老年人;另一方面,其与脑血管病、痴呆等因素相互作用,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提示SD有别于青壮年起病的抑郁症,许多方面有待澄清,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Alexopoulos等[3]对57例符合 DSM-Ⅲ-R 重症抑郁诊断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时伴有假性痴呆表现者,随后出现真性痴呆的比例(43%)显著高于单纯抑郁者(12%)。Polich[6]研究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发现伴发抑郁症状者发展成痴呆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症状者。张明岛等[7]综述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SD可能是A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更有学者提出“抑郁性痴呆”和“过度性痴呆”的概念,认为伴有抑郁症状的痴呆可能是抑郁症与痴呆的过度类型。

AD是一种严重神经退行性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尚无较好的早期诊断工具。AD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且提示AD的预后不良。有研究显示[5],在AD患者中,伴发抑郁症状可缩短患者的生存期。SD与AD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是否存在一些脑电生理学指标可以预测这一过程?如果没有,是否有一些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加以鉴别,以免贻误抑郁症或AD的治疗时机?

ERP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既往报道P300成分以听觉刺激居多,视觉P300报道罕见[7]。视觉P300包含 N1、P2、N2、P3等成分。视觉 P300中的 N1和 P2属于外源性成分,反映了神经传入的过程,其性质受物理因素影响。具体地,N1和P2表示对刺激的选择和注意;N2反映重复性听刺激变化引起的感觉认知;P3属于内源性成分,与大脑对刺激信号的分析、判断和整合等高级认知过程有关。视觉P300潜伏期表示了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过程,此过程是对刺激进行识别的编码,与原存信息内容比较、修正、储存的过程[8]。针对视觉 P300的起源,陈兴时等[9]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发现,视觉P300是多个皮质部位电位的综合结果。

本研究以SD患者为主要对象,同时设阳性对照组AD组及NC组。结果发现,SD组、AD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Oz脑区N2以及在靶波幅Oz脑区P3和非靶波幅Oz脑区P2上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D组主成分N2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SD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SD组和AD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提示,AD组视觉P300异常较SD组更为突出,从而反映其注意保持等认知功能损害较SD组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与既往国内外若干报道基本一致[10-14]。

本组SD患者的P300异常变化较AD患者要少,这可能与SD认知障碍以及大脑的病理损害程度较轻有关。然而,SD患者的P300波幅异常变化可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视觉P300可以作为SD和A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

[1]沈渔邨主编.中国现代科学全书.精神病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105-121.

[2]张明岛,陈兴时编著.脑诱发电位学[M].2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78-108.

[3]Alexopoulos GS,Murphy CF,Gunning-Dixon FM,et al.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an emotional go/no-go task and remission of geriatric depression[J].Neuroreport,2007,18:217-221.

[4]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84-192.

[5]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7-205.

[6]Polich Jed.Detection of change:event-related potential and fMRI findings[M].Massachusetts:Dordrecht:Kluwer Academis,2003:101-122.

[7]张明岛,陈兴时,王继军.精神科应用脑电生理技术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250-251.

[8]Brunia CHM,Mulder G,Verbaten MN.Event-related brain research[M].Netheyiand:Elsevier,2002:389-399.

[9]陈兴时,张明岛.事件相关脑电位与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254-256.

[10]Yamaguchi S,Tsuchiya H,Yamagata S,et al.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in response to novel sounds in dementia[J].Clin Neurophysiol,2000,111:195-203.

[11]杨玲玲,左成业主编.器质性精神病学[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8-89.

[12]Frodl T,Hampel H,Juckel G,et al.Value of event-related P300 subcomponents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J].Psychophysiology,2002,39:175-181.

[13]Fernández-Lastra A,Morales-Rodríguez M,Penzol-Díaz J.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and use of P300 evoked potentials for investig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of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Rev Neurol,2001,32:525-528.

[14]Karaaslan F,Gonul AS,Oguz A,et al.P300 chang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with and withoutpsychotic features[J].JAffect Disord,2003,73:283-287.

猜你喜欢

脑电波幅脑区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脑自发性神经振荡低频振幅表征脑功能网络静息态信息流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说谎更费脑细胞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