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2-04-25尹智功韦锐斌蒋耀平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高凝类风湿通络

刘 江 肖 敬 尹智功 韦锐斌 蒋耀平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柳州54500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全身有滑膜的关节都可被累及,至今病因不明,据报道,我国患病率为0.3%~0.6[1],其病程长,致畸和致残率高,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西药毒副作用使许多患者难以耐受而不能坚持治疗,而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病因是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我们近年来采用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95例RA患者为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10例,女40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8.5士12岁,病程63士46个月;对照组45例中,男6例,女39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8.2士10.6岁,病程60士42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1:①晨僵至少1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双手X光片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7条中的4条或4条以上。排除标准:①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Ⅳ级者;②严重的膝骨关节炎,以及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合并心、脑、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④精神病患者,有药物过敏史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双氯芬酸钾片50mg,口服,每天2次;甲氨喋呤10mg,每周1次,口服或静脉注射。中药以化痰活血通络方内服治疗,自拟方:丝瓜络、乌梢蛇、桂枝、当归、赤芍各15g,桃仁、红花各12g,白芥子、地龙、川芎、防己各10g,胆南星、白附子各6g,细辛3g,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将上述药物加水500mL,煎取汁150mL,每天1剂,分2次温服。加减:风邪偏盛:加防风;湿重加木瓜;关节红肿灼热,加虎杖、银花藤;关节肿胀重者加露蜂房。

对照组:双氯芬酸钾片50mg,口服,每天2次;甲氨喋呤10mg,每周1次,口服或静脉注射。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以分钟计)的改善情况,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 (FG)、血沉(ESR)的水平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l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标准[3]:①晨僵时间不超过15min;②无疲乏感;③无关节压痛;④无关节痛、关节活动时无痛;⑤关节或腱鞘无软组织肿胀:⑥血沉低于30mm/h(女)或20mm/h(男)。符合以上5项及以上者为显效,3项及以上者为有效,未达3项及以下者为无效。

治疗结果 疗效统计:表1示,治疗组显效率78%,总有效率98%;而对照组分别为66.7%和8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对比表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s)

注:△▲均为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比较,◇◆为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其中△P<0.05,▲P<0.01;◇P<0.05,◆P>0.05。

治疗组 治疗前 72.6±43.3 7.3±3.4 8.1±4.4治疗后 31.1±18.5▲◇ 3.7±2.3△◇ 3.5±2.3△◆对照组 治疗前 68.2±42.3 7.9±4.6 9.4±3.7治疗后 51.3±24.6△ 5.8±2.5△ 3.9±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沉(ESR)平均水平比较:两组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有较好作用。治疗组在改善PLT、D-D、FG、ESR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05。

表3 治疗前后PLT、D-D、FG、ESR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PLT、D-D、FG、ESR比较(±s)

注:△▲均为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比较,◇为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其中△P<0.05,▲P<0.01;◇P<0.

组 别 时间 PLT(X109/L) D-D(μg/L) FG(g/L) ESR(mm/h)治疗组 治疗前 322±62.63 450.28±62.57 6.96±1.25 45.1±16.2治疗后 210±44.63▲◇ 360.35±45.78▲◇ 5.81±1.36▲◇ 20.3±5.4▲◇对照组 治疗前 315±66.63 463.78±64.17 6.91±1.32 44.6±16.7治疗后 243±49.33△ 354.28±50.57△ 5.99±1.52△ 29.9±9.2△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关节病变常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造成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临床治疗此病的基本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症状、延缓和控制关节骨破坏的发展,避免关节功能丧失及致残。RA属于中医“痹证”、“历节风”、“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机体正气不足,外受风、寒、湿邪侵袭,邪气痹阻,气血凝滞,湿郁生痰,留伏骨节,经脉不通所致。湿痰瘀血为病理产物,使疾病缠绵难愈,中医学中久治不愈或久痛不愈的疑难重病证多责之于痰瘀,正如《局方发挥》所说:“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噎膈、反胃之次弟也。”[4]唐先平[5]总结认为RA是由于风寒湿热毒邪外侵、痰瘀毒邪内生所致。名老中医焦树德、朱良春教授等都认为RA之所以成为疑难顽症,痰浊、瘀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痰瘀病理变化贯穿于RA整个发病过程,痰瘀胶着于骨骱,痹阻经络,郁久化毒,损害筋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变形、肢体僵硬。

现代研究表明: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痰证也有血液流变学变化,使血液呈“高”、“黏”、“聚”[6]。痰证、痰瘀相兼证共同表现为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反映血液黏滞性、浓稠性、凝固性及聚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痰证更突出地表现在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的异常升高,反映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7]。PLT作为一种细胞急性时相反应物,可参与全身血管炎症反应的发生[8],研究表明[9],RA患者病情活动时,PLT水平可明显升高,提示PLT不仅可反映病情活动程度,且可作为判断本病治疗疗效的指标。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终产物,其浓度升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标志之一,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加,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维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文献报道[10]RA有血管炎表现,血液呈现高凝状态,RA患者中D—D可与ESR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疾病的活动性,同时增高提示RA患者中存在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处于高凝状态。FG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炎症活动相关,可以作为反应病情活动的指标[11]。PLT、D-D、F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瘀血的轻重程度,其水平越高说明瘀血的程度越重,它们作为判断RA治疗疗效的指标,与中医认为痰瘀阻络是RA的一个主要病机的认识是一致的。故本病治疗以化痰活血通络为则,络脉得通,则痹证自可缓解。本方中胆南星燥湿化痰,白附子祛风化痰,白芥子利气化痰、消肿散结,三药合用具温阳散寒、化痰散结之功,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行瘀,川芎行血中之气,桂枝、细辛横行手臂、温经通络,防己燥湿通络,久病关节肿胀不消,反复疼痛者多为湿痰淤深入筋骨关节,难以祛出,用乌梢蛇之属,地龙、丝瓜络活血既可利湿化痰,而又不耗伤气血津液。全方组方严谨,诸药配合,相得益彰,共奏温阳化痰、活血祛瘀、燥湿通络之功,临证时以此方随证加减,能每每效验。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以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疗效较观察组有明显提高。

本文结果表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降低PLT、D-D、FG水平、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1] 蒋 明.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3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3.

[3]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2.

[4] 元·朱震亨.丹溪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3.

[5] 唐先平.“痰瘀相关”与类风湿关节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3):173-176.

[6] 马宗华.痰证特征、实质及辨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5):14-16.

[7] 李小兵,方永奇,黄可儿.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2):53-55.

[8] 王 锋,汪年松,晏春根.等.外周血P2选择素检测对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85-286.

[9] 王 斌,王宏智,昊美娟,等.血小板参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医学,2010,32(7):1088-1089.

[10] 蒋耀平,尹智功,肖敬,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超敏C一反应蛋白和D一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6,863-864.

[11] 覃光辉,苏励.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瘀血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J].江苏中医药,2005,26(9):12-13.

猜你喜欢

高凝类风湿通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