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的的金钱观

2012-04-24张光茫

幸福·悦读 2012年4期
关键词:版税陈寅恪周作人

张光茫

自古以来,文化人一向或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他们内心里,大都懂得钱的重要性。

钱是鲁迅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鲁迅完全依靠自己挣来足够的钱,超越了“官”的威势、摆脱了“商”的羁绊。鲁迅以他的脑力劳动所得,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在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才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

胡适学成回国,在北大任教授,月薪280银元,为教授最高待遇。那时一银元约合今天的40元,而胡适除了过万的薪水,还有版税和稿酬。虽然经济富裕,可胡适的生活并不奢华,饮食还是徽州乡土化的,每日三餐,不吃零食,不常吃水果,但吸烟很讲究;衣着比较简单,在国内不穿西装,平时穿的是长衫。

林语堂看重钱,会赚钱,这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人所共知。他想的第一个办法就是“一稿两投”。同样的内容,写一份中文的,写一份英文的,这样可以得两份稿费,又不至于有道德上的限制。林语堂在收入上斤斤计较,可该花的钱,一点都不吝啬。抗日战争期间,他为国内难民多次慷慨解囊,还以每年720法郎的花销,收养了6个中国孤儿。

至于周作人,是什么致命的诱惑让他泯昧良知就任伪职“督办”,甘愿卖国投敌呢?《知堂回想录》中有一段文字可以勘破谜底:“该职特任官俸,初任一千二百圆,晋一级加四百圆,至二千圆为止。”鲁迅生前对二弟的评价是一个字——昏。在北京八道湾四合院里,周作人每月耗费至少700银圆。就为了这种用成堆银钱垒起的“新生活”,他不惜屈从悍妇、牺牲长兄、胁迫老母、逼走三弟,独占家产。虽说社会应该寬容,但是人格有条基准线:不能为“权”为“钱”而干出反民众、反仁道的劣行。

也有人不为金钱撼动自己的人格。史学大师陈寅恪,1941年由昆明西南联大应邀往欧洲讲学,途经香港遭遇太平洋战事,日方和汉奸陈璧君都来逼迫他投敌,日伪组织还曾以40万港币诱引他主持“东亚文化协会”,替日伪审定中小学教科书等。陈寅恪一概严词拒绝,而当时他身上连离开香港的旅费都没有。

大师们尽管也有拮据的时候,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收入是很高的。无论是胡适,还是鲁迅,其职务收入和稿费足以使自己和家人维持在一般生活水平之上。大师们所获得的稿费、版税收入远远高于今天的写作者。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摘自《洛阳晚报》

猜你喜欢

版税陈寅恪周作人
乾荣子对周作人创作之影响考察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周作人之死
朱镕基巨额版税全给了基金会
为6个名字支付版税
北新书局支付给鲁迅的版税
周作人住在后面
周作人、鲁迅与李慈铭